天天看點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作者:趙趙的期待

前言

在曆史的長河中,栗太子劉榮之死并非一樁簡單的往事。當我們審視這段悲劇時,會發現其中蘊含着一場慘烈的君臣博弈,遠比表面上的權謀更為深刻。栗姬之是以陷入與景帝的紛争,其背後更是涉及到複雜的政治角力和家族恩怨。

曆史常常以君臣之争來鋪陳故事的起因,然而,對于栗太子劉榮的離世,我們是否曾想過其中是否還隐藏着更為離奇的内情?這段曆史的謎底,是否在君臣之間的權謀鬥争中得以揭曉,或者還有其他更為深層次的因素存在?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劉榮初立為太子,獲景帝信任

公元前153年,當時的漢景帝劉啟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他至今沒有皇後;另一方面,弟弟梁王劉武野心勃勃,對皇位虎視眈眈。劉啟心力交瘁,深感"孤家寡人"之辛酸,夜不能寐。

這時,心腹大臣周亞夫進言,建議劉啟立自己的長子劉榮為太子,以穩定局面。劉啟經思量,認為此舉可固本培元,遏制梁王的蠢蠢欲動。于是,他冊立劉榮為皇太子。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劉榮生母為景帝的姬妾栗姬,栗姬貌美心狠,嫉妒心極強。她得知兒子被立為太子後,欣喜若狂,立時向宮中侍女嬌聲

此時的劉榮尚年幼,景帝也并未看出他氣質柔弱、無才無能的本質。是以,劉榮初立為太子時,還頗受景帝信任和期待。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栗姬愚妄失言 景帝決心廢黜劉榮

時光荏苒,轉眼來到公元前150年。這一年,景帝在一次打獵後突然病倒,病情反複無常。大夫束損等人束手無策。栗姬日夜守在景帝床前,心如明鏡。她隐隐感覺,景帝此番病勢不輕,想必難逃一死。

确實,病中景帝已有托孤心意。他在輾轉反側之際對栗姬說道:“我百年之後,希望你能善待我的其他兒子們。”這句話立時觸怒了栗姬。她腦中警鈴大作,立刻判斷景帝這是要廢黜自己兒子的前奏。于是憤怒主導了她,

景帝聽後勃然大怒,喝令左右,于是下令鞭笞栗姬五十,并永遠禁足純内,不得再見劉榮。此時景帝心中已經有了廢黜劉榮的想法。并且,景帝最寵愛的妃子王美人所生的兒子劉徹,已然展現出超群的才能和雄心壯志,深得景帝喜愛。景帝心中已有決定,要廢黜劉榮,改立劉徹為太子。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姐姐連手妃嫔 傾軋栗姬

與此同時,景帝的親姐姐、當時的長公主劉嫖,一直在景帝面前彈劾栗姬的所作所為,進一步加劇了景帝對栗姬的厭惡。劉嫖性子剛硬,經常進宮探望景帝。她總是趁機對景帝說:“栗姬妒忌成性,處處與宮中妃嫔作對,實在可惡!她兒子也沒什麼本事,隻會惹禍!”

劉嫖還拉攏了王美人一同圍攻栗姬,最終導緻景帝對栗姬徹底失望,也對劉徹日益看重。王美人原就心高氣傲,生下了景帝心愛的兒子劉徹,更加志得意滿。聽了劉嫖的話,她也開始當着景帝的面诋毀栗姬。

其實,劉嫖之是以這樣激烈地打擊栗姬,主要是因為她一直妄圖讓自己的女兒嫁給劉榮為太子妃,結果被栗姬斷然拒絕,引起了她的怨恨。而王美人更是别有用心,她想讓自己的兒子劉徹登上太子之位,自然和劉嫖勾結一氣,共同打擊栗姬。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窦太後陰謀奪權 劉啟警惕盯防

當時的太皇太後窦氏,一生誕下三子,景帝、長公主和梁王。她野心極大,一心想讓三子共治,自己攝政稱制,稱霸朝堂。為此,她甚至暗中教唆梁王謀奪帝位。她常召梁王入宮密謀,言語之間都帶着挑撥離間的意味。

所幸,景帝對母親的真面目早已心知肚明。他警惕備戒,時刻防範母親與梁王的陰謀。是以在廢黜劉榮後,景帝立刻改立心腹劉徹為太子,日後更加立王美人為後。一系列舉措牢牢掌控大權,制衡窦太後,正中景帝的心意。

在這場激烈的儲君之争中,栗姬和劉榮母子最終輸得一塌糊塗。景帝以栗姬侵占宗廟土地為借口,廢黜劉榮的太子之位,僅僅封他為臨江王。堂堂漢太子,淪為諸侯王,栗姬和劉榮母子的命運可見一斑。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軍工勢力介入 博弈陷僵局

當時,七國之亂後,劉氏諸侯勢力大損,取而代之的是以窦嬰和周亞夫為代表的軍工集團。他們急需扶持一個傀儡太子,以操控朝政,分贓天下之利。劉榮這個柔弱無能的太子,正合他們的心意。

是以,在劉榮被廢一事上,軍工集團積極介入,與景帝形成了激烈對立。周亞夫為當時的丞相,支援劉榮。他多次向景帝極力奏明:“太子年幼可教,廢黜過于草率。”窦嬰也專門要求面聖,懇切勸谏。但都以失敗告終。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最終,在景帝和劉嫖等儲君派的強大壓力下,周亞夫和窦嬰志不可伸,黯然退出政壇。此舉助長了景帝的專權,也讓他看清了軍工集團的真正面目。

在太子之位的争奪中,軍工勢力的失敗,使得漢朝徹底穩定在景帝手中。這也為日後景帝傳位給劉徹,開創漢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劉榮死于非命?還是政敵設局?

在被廢為臨江王後的兩年間,劉榮頹廢度日。還在宗廟土地上修建自己的宮殿,觸犯法律。公元前148年,景帝下令召劉榮回長安問罪。

獄中的劉榮感到後路被斷,前途渺茫。他日夜絞盡腦汁想要脫罪,多次上書懇求景帝寬恕,願交出全部财産,隻求饒過一死。此時的他已是人人喊打的階下囚,這個漢朝第一順位繼承人,名利雙失的他,簡直一文不名。

這時,劉榮的生母栗姬也在獄中與他相伴。她本已被貶入純内,此次又因兒子觸法被牽連,一同下獄。獄中的母子倆悲苦交加,互相依偎取暖。劉榮哀恸地對栗姬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最終,劉榮在絕望中選擇了自盡。栗姬則被廷杖至死。劉榮死後,其屍首被草草埋葬在藍田縣郊,墳上還堆積了許多燕子搬來的泥土,可見其死時境遇之凄涼。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按照劉榮的身份,他真的該死麼?他犯的罪真的值得像此悲慘地結束生命麼?

其實,劉榮隻是宗廟土地上興修宮室而已,并沒有其他重罪。他上書辯解,請求寬恕,本不必死。但最終他還是在獄中自殺身亡。種種迹象表明,這極有可能是劉榮的政敵設計的局,逼其自盡。

栗太子劉榮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麼簡單,背後是慘烈的君臣博弈

結語

因為,隻要劉榮在世一日,他都對劉徹的太子之位形成威脅,都是政敵心中的一根刺。他們需要鏟除這個隐患。如果隻是放逐劉榮,太子之位永遠會成為他日後東山再起的砝碼。是以,設局将他逼上絕路,迫其自殺,似乎是政敵的最優解。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劉榮确實無法忍受失去太子之位的打擊和絕望,而選擇自殺的可能。但政治鬥争的複雜性注定我們無法得知真相全貌。無論如何,劉榮之死鮮血淋漓,令人痛惜!

一個本可安度餘生的漢朝太子,就這樣在敵對勢力的算計下死去。他母親栗姬的愚妄固然是導火索,但更本質的原因,還是儲君之位引發的血雨腥風。當權力導緻道德淪喪時,真相和正義往往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