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作者:赵赵的期待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栗太子刘荣之死并非一桩简单的往事。当我们审视这段悲剧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场惨烈的君臣博弈,远比表面上的权谋更为深刻。栗姬之所以陷入与景帝的纷争,其背后更是涉及到复杂的政治角力和家族恩怨。

历史常常以君臣之争来铺陈故事的起因,然而,对于栗太子刘荣的离世,我们是否曾想过其中是否还隐藏着更为离奇的内情?这段历史的谜底,是否在君臣之间的权谋斗争中得以揭晓,或者还有其他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存在?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刘荣初立为太子,获景帝信任

公元前153年,当时的汉景帝刘启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至今没有皇后;另一方面,弟弟梁王刘武野心勃勃,对皇位虎视眈眈。刘启心力交瘁,深感"孤家寡人"之辛酸,夜不能寐。

这时,心腹大臣周亚夫进言,建议刘启立自己的长子刘荣为太子,以稳定局面。刘启经思量,认为此举可固本培元,遏制梁王的蠢蠢欲动。于是,他册立刘荣为皇太子。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刘荣生母为景帝的姬妾栗姬,栗姬貌美心狠,嫉妒心极强。她得知儿子被立为太子后,欣喜若狂,立时向宫中侍女娇声

此时的刘荣尚年幼,景帝也并未看出他气质柔弱、无才无能的本质。因此,刘荣初立为太子时,还颇受景帝信任和期待。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栗姬愚妄失言 景帝决心废黜刘荣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公元前150年。这一年,景帝在一次打猎后突然病倒,病情反复无常。大夫束损等人束手无策。栗姬日夜守在景帝床前,心如明镜。她隐隐感觉,景帝此番病势不轻,想必难逃一死。

确实,病中景帝已有托孤心意。他在辗转反侧之际对栗姬说道:“我百年之后,希望你能善待我的其他儿子们。”这句话立时触怒了栗姬。她脑中警铃大作,立刻判断景帝这是要废黜自己儿子的前奏。于是愤怒主导了她,

景帝听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于是下令鞭笞栗姬五十,并永远禁足纯内,不得再见刘荣。此时景帝心中已经有了废黜刘荣的想法。并且,景帝最宠爱的妃子王美人所生的儿子刘彻,已然展现出超群的才能和雄心壮志,深得景帝喜爱。景帝心中已有决定,要废黜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姐姐连手妃嫔 倾轧栗姬

与此同时,景帝的亲姐姐、当时的长公主刘嫖,一直在景帝面前弹劾栗姬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加剧了景帝对栗姬的厌恶。刘嫖性子刚硬,经常进宫探望景帝。她总是趁机对景帝说:“栗姬妒忌成性,处处与宫中妃嫔作对,实在可恶!她儿子也没什么本事,只会惹祸!”

刘嫖还拉拢了王美人一同围攻栗姬,最终导致景帝对栗姬彻底失望,也对刘彻日益看重。王美人原就心高气傲,生下了景帝心爱的儿子刘彻,更加志得意满。听了刘嫖的话,她也开始当着景帝的面诋毁栗姬。

其实,刘嫖之所以这样激烈地打击栗姬,主要是因为她一直妄图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为太子妃,结果被栗姬断然拒绝,引起了她的怨恨。而王美人更是别有用心,她想让自己的儿子刘彻登上太子之位,自然和刘嫖勾结一气,共同打击栗姬。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窦太后阴谋夺权 刘启警惕盯防

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一生诞下三子,景帝、长公主和梁王。她野心极大,一心想让三子共治,自己摄政称制,称霸朝堂。为此,她甚至暗中教唆梁王谋夺帝位。她常召梁王入宫密谋,言语之间都带着挑拨离间的意味。

所幸,景帝对母亲的真面目早已心知肚明。他警惕备戒,时刻防范母亲与梁王的阴谋。因此在废黜刘荣后,景帝立刻改立心腹刘彻为太子,日后更加立王美人为后。一系列举措牢牢掌控大权,制衡窦太后,正中景帝的心意。

在这场激烈的储君之争中,栗姬和刘荣母子最终输得一塌糊涂。景帝以栗姬侵占宗庙土地为借口,废黜刘荣的太子之位,仅仅封他为临江王。堂堂汉太子,沦为諸侯王,栗姬和刘荣母子的命运可见一斑。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军工势力介入 博弈陷僵局

当时,七国之乱后,刘氏诸侯势力大损,取而代之的是以窦婴和周亚夫为代表的军工集团。他们急需扶持一个傀儡太子,以操控朝政,分赃天下之利。刘荣这个柔弱无能的太子,正合他们的心意。

因此,在刘荣被废一事上,军工集团积极介入,与景帝形成了激烈对立。周亚夫为当时的丞相,支持刘荣。他多次向景帝极力奏明:“太子年幼可教,废黜过于草率。”窦婴也专门要求面圣,恳切劝谏。但都以失败告终。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最终,在景帝和刘嫖等储君派的强大压力下,周亚夫和窦婴志不可伸,黯然退出政坛。此举助长了景帝的专权,也让他看清了军工集团的真正面目。

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军工势力的失败,使得汉朝彻底稳定在景帝手中。这也为日后景帝传位给刘彻,开创汉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刘荣死于非命?还是政敌设局?

在被废为临江王后的两年间,刘荣颓废度日。还在宗庙土地上修建自己的宫殿,触犯法律。公元前148年,景帝下令召刘荣回长安问罪。

狱中的刘荣感到后路被断,前途渺茫。他日夜绞尽脑汁想要脱罪,多次上书恳求景帝宽恕,愿交出全部财产,只求饶过一死。此时的他已是人人喊打的阶下囚,这个汉朝第一顺位继承人,名利双失的他,简直一文不名。

这时,刘荣的生母栗姬也在狱中与他相伴。她本已被贬入纯内,此次又因儿子触法被牵连,一同下狱。狱中的母子俩悲苦交加,互相依偎取暖。刘荣哀恸地对栗姬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最终,刘荣在绝望中选择了自尽。栗姬则被廷杖至死。刘荣死后,其尸首被草草埋葬在蓝田县郊,坟上还堆积了许多燕子搬来的泥土,可见其死时境遇之凄凉。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按照刘荣的身份,他真的该死么?他犯的罪真的值得像此悲惨地结束生命么?

其实,刘荣只是宗庙土地上兴修宫室而已,并没有其他重罪。他上书辩解,请求宽恕,本不必死。但最终他还是在狱中自杀身亡。种种迹象表明,这极有可能是刘荣的政敌設計的局,逼其自尽。

栗太子刘荣之死,非栗姬得罪景帝那么简单,背后是惨烈的君臣博弈

结语

因为,只要刘荣在世一日,他都对刘彻的太子之位形成威胁,都是政敌心中的一根刺。他们需要铲除这个隐患。如果只是放逐刘荣,太子之位永远会成为他日后东山再起的砝码。所以,设局将他逼上绝路,迫其自杀,似乎是政敌的最优解。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刘荣确实无法忍受失去太子之位的打击和绝望,而选择自杀的可能。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注定我们无法得知真相全貌。无论如何,刘荣之死鲜血淋漓,令人痛惜!

一个本可安度余生的汉朝太子,就这样在敌对势力的算计下死去。他母亲栗姬的愚妄固然是导火索,但更本质的原因,还是储君之位引发的血雨腥风。当权力导致道德沦丧时,真相和正义往往难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