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發費用不到華為的12%卻各種突破,小米研發效率遠高于華為?

小米和華為都是中國非常知名的科技企業,而且兩者的業務有很多直接競争的地方,比如手機,平闆,電視,再到如今的汽車都是面對面的碰撞。

最近一段時間小米汽車火爆網絡,尤其是雷軍的各種炫更是讓網友以及友商猝不及防,從小米汽車釋出會的現場情況以及雷軍在各大媒體發表的一些内容來看,總之小米汽車貌似很強,而且有很多核心技術。

研發費用不到華為的12%卻各種突破,小米研發效率遠高于華為?

我們先來看一下小米汽車都有哪些硬技術。

關于電機。

目前小米V6/V6s,21000轉,已上車。V8s,27200轉,突破行業轉速天花闆,而且已經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和國家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組織的專家組鑒定,已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在電機和電驅領域,小米更是已申請155項專利,已授權60項專,另外實驗室預研碳纖維雷射固化方案,已實作 35000轉極限轉速!

研發費用不到華為的12%卻各種突破,小米研發效率遠高于華為?

再來看一下電池。

小米汽車搞了一個800V碳化矽高壓平台,采用CTB一體化電池技術,而且行業首創電芯導緻技術。

超級大壓鑄。

這段時間小米一直在吹一個核心技術,那就是他們自主設計的超級大壓鑄,小米已建成并投産9100t大壓鑄工廠,自研了整套壓鑄島流水線,60台裝置,精準控制400多項參數;并自研了大壓鑄材料,小米泰坦合金。小米已成為國内唯一擁有量産壓鑄材料的車廠!

研發費用不到華為的12%卻各種突破,小米研發效率遠高于華為?

看完這些技術是不是覺得小米很牛,甚至很多技術都比一些專業公司還要強。

比如小米的V6S電動機是跟别人聯合研發的,但更強大的v8s卻比專業電機制造商彙川技術還要強,以至于很多網友都調侃半路出家的比專業還要強。

從小米公布的這些核心技術來看,他們大有跟華為掰一掰手腕的趨勢,目前華為在汽車領域也有很多核心技術,而且他們也自稱很多技術“遙遙領先”。

隻不過相比于華為每年巨額研發投入而言,小米目前的研發費用跟華為是無法相比的。

我們以2023年前三季度的資料為例。

根據華為公布的财報資料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華為實作營收4522.6億元,研發投入1149.91億元,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達到25.4%。

而根據小米公布的财報,2023年前三季度,小米實作營業收入1997.26億元,三個季度累計研發開支136.34億元,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大約是6.83%,這個研發強度遠低于華為的研發強度,而且這個研發投入隻有華為的11.85%左右。

不過雖然小米的研發強度以及研發投入沒有華為那麼多,但是他們在很多技術上的突破貌似跟華為不相上下,除了小米汽車有很多自研的核心技術之外,小米在晶片等各種領域好像也不斷取得突破。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說小米的研發效率遠超華為。

研發費用不到華為的12%卻各種突破,小米研發效率遠高于華為?

那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未必見得。

首先我們不否認小米目前确實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而且有很多技術确實處于行業領先的位置,甚至有很多都是他們全球首創的。

但這裡面完全由小米獨立自主研發的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至少從網友回報的實際情況來看,小米很多技術其實都是跟第三方機構合作的。

比如小米V6s發動機就是跟彙川技術等一些企業聯合研發;再比如雷軍引以為傲的小米泰坦合金其實也并不是完全由小米獨立自主研發,而是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研發,隻是這種技術成果歸到小米名下而已。

至于小米汽車的衆多技術當中有多少是跟第三方聯合研發的,我估計隻有小米知道,這跟華為完全由華為技術團隊獨立研發是有很大差別的。

這種聯合研發可以說是強強聯合,可以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更新,而不是從頭再來,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研發效率,減少研發投入,是以盡管小米研發投入沒有華為那麼多,但他們的很多技術确實比較先進。

對于小米這種技術研發路線,我們不能說對或者是錯,其實不論是華為的獨立自主研發還是小米聯合研發,我認為隻要能夠把技術突破出來都是好事情。

而且我覺得小米這種聯合研發其實是一個更好的路線。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大陸龐大的科研機構以及一些技術成果,可以大幅提升研發效率。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研發成果,這對于企業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