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楊大爺今年已經62歲了,已經退休的他為了不給孩子增加負擔,一直希望通過鍛煉的方式,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康,走路作為一種最沒有成本的運動方式,慢慢成為了楊大爺的最愛。

于是,他每天都會和自己的朋友到公園,或者其他地方散步,甚至會把逛街也當成散步的一種方式,就這樣每天關注自己步數多少的他,卻突然聽說:走路也有可能會損害健康。

這時候的楊大爺突然慌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走路方式,到底屬不屬于健康的方式,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好的運動,也有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我們今天就來解讀一下楊大爺聽到的說法。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一、走路好處多,走得快、走得多都有哪些好處?

實際上,楊大爺的想法并沒有太大的問題,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走路都是最好的、也是最沒有成本的運動方式之一,正常情況下,走路可以給身體帶來大量的正面影響。

那麼,走路走得快,走路走的多,都能給身體帶來哪些好處呢?我們來看看不同的研究怎麼說。

1.走的越多越健康?

歐洲預防心髒病學雜志上,曾經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團隊認為:

• 每人每天行走步數達到4000步左右,就可以全面降低全因死亡率,而行走步數達到2000步以上,也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

根據觀察資料可以表明,每天走路走的越多,對于健康的影響也就越大,給身體帶來的正面影響也就越多,尤其是60歲以下的人群,越早開始走路,降低到死亡率幅度可能就越大。

不過,老年人的身體素質相對更弱一些,每天行走的步數達到8000步左右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樣是身體可以承受的上限,也能降低42%以上的死亡風險。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是以走路确實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它作為一種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給身體健康帶來很好的正面影響。

2.走的越“快”,“老”的越慢?

根據一些早期的研究我們就已經可以發現,适當的步行可以對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好的影響,在這個過程當中,步行速度也是健康狀态的重要名額之一。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在自然子刊中發表過一篇研究,他們專門論證了步行速度與端粒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的論證了步行速度與壽命之間的聯系。結果發現:

• 步行速度,與端粒的長度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因果關系。

相對而言,步行速度相對較快的人,端粒也會更長,壽命自然也有所延長,也就是說,走路速度更快的人,在中年時期生物學年齡相對更加年輕。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3.走路或能防癡呆?

在之前的一次研究當中,團隊對于參與者進行了不同體力活動強度以及活動時間的劃,因為是觀察實驗,研究人員在後期也剔除了年齡、教育程度、健康狀态、有無吸煙等幹擾現象,最終他們發現:

• 每天至少進行61分鐘以上中高強度體力活動,可以降低31%的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

而且這項研究發現,每天走的步數越多, 6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患有阿茲海默症風險會相對更低,每天行走4千步以上,中老年女性的阿茲海默症風險甚至可以降低62%。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二、走路同樣有“竅門”,小心“走”出一身病!

我們現在已經非常明确,走路确實是很好的強身健體的方式,但楊大爺聽說的走路方式不正确,有可能會造成健康的負面影響也并非是聳人聽聞,這可能是因為堅持了錯誤的走路方式。

1.駝背散步

很多老人在行走的過程當中,習慣性的駝背,這種錯誤的行走方式很容易會造成脊椎壓力,長期這樣行走,可能容易會造成腰酸、背痛的情況。

除了駝背散步這種錯誤姿勢會給骨骼帶來負擔以外,挺着肚子行走、拖着腳行走、嚴重的内八字或者外八字,同樣可能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

是以在行走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選擇正确的走路姿勢,比如說走路時注意擡頭挺胸、挺直搖杆、收緊小腹、昂首挺胸,以肩關節為軸導擺動雙臂,這才是最佳的走路姿勢。

這樣一來,不但不會對身體的骨骼造成負擔,而且可以對腳踝、足弓等處帶來更好的刺激,也不容易會發生摔倒等危險情況。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2.飽餐後或空腹狀态下走路

大多數的老人選擇走路的時間,一般都是晚飯後或者早飯前,但其實,這兩個時間點選擇的都不是很恰當。

在飽餐一頓之後進行走路,很有可能會造成腸胃負擔,因為當時體内的血液需要供應腸胃進行消化,如果此時進行行走等運動時,可能會引起全身的血液流動通供應不足,對腸胃造成嚴重的負擔。

而在空腹狀态下運動,則有可能會導緻老年人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是以,老人選擇行走的時機,最好控制在餐後半小時到1小時以後。這個時候,腸胃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消化,老人此時行走既不會對腸胃造成負擔,還能夠幫助消化。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3.在柏油路或者沙地走路

就像楊大爺一樣,他平時都選擇把逛街當成散步的一種方式,但其實在逛街的時候,我們大多數行走在柏油路面上,因為路面過于堅硬,長期如此則容易會對膝蓋和腳踝造成比較大的沖擊,不但可能讓老人出現崴腳等危險狀況,還可能會對老人的骨骼造成一定的負擔。

對于老人而言,在走路的時候最好還是選擇公園、體育場等地方,這些地區會專門提供塑膠跑道,他的彈性更大,對于膝關節到沖擊力也相對更小。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大多遠離馬路,更加清靜,沒有車輛來往對于老人來說安全性也更高。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三、走路誤區要糾正,錯誤認知要不得!

很多人不僅僅在走路姿勢、走路場地選擇方面存在一定的認知錯誤,其實在慣常的走路時,很多人對于走路的認知也是存在一定誤區的。

1.倒走更健康?

很多老人都信奉一句話:“倒走一步,抵得過正走100步。”

這樣的說法,當然具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在倒着行走的時候,能夠刺激到我們平時不太活動到的肌肉,對于血液循環确實有比較好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它還能夠很好地改善老人的平衡力,緩解老人的腰間盤突出等症狀。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行走方式并不适合所有老人,對于很多老人而言,倒着行走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不但容易摔跤,會對足弓或者腳踝造成一定的刺激。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2.要光腳走鵝卵石?

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公園都會鋪設專門的鵝卵石小路,很多老人都認為,這樣的鵝卵石突起,可以很好地刺激到腳部的穴位,是以光腳走鵝卵石小道,可以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

但這樣的認知,同樣存在一定的誤區。

以糖尿病患者為例,糖尿病患者本身對于冷、熱、壓力的感覺就不太敏感,是以在光腳行走在鵝卵石道路上的時候,很容易會出現腳部劃傷等危險情況。而對于一些有跟痛症病狀的患者而言,長期行走在這種石子路,有可能會對腱膜造成更加明顯的負面作用,導緻跟痛症狀越來越嚴重。

走路是一味"長壽藥",但這樣走,可能是"毒藥"!建議老人先糾正

參考文獻:

[1]nature Published: 20 April 2022 Investigation of a UK biobank cohort reveals causal associations of self-reported walking pace with telomere length

[2]Nguyen S, LaCroix AZ, Hayden KM, Di C, Palta FStefanick ML, Manson JE, Rapp SR, LaMonte MJBellettiere J. Accelerometer-measured physica activity and sitting with incident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r probable dementia among older women. Alzheimers Dement. 2023 Jan 25. doi10.1002/alz.12908.

[3]家庭醫學. 2022(08) 走路是最好的長壽藥 徐淑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