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為何最後歸來受盡言語淩辱,還遭主公寒心處死?荒唐的言論有,為何慎言令其緻死?異域之人,行事耿直适得其反?憐才不遇,喜憂參半,何為生平?奈何至此,天妒英才?

田豐之死,實屬冤枉。或許其語言直率,不勝主公怒意,或俯首帖耳方安全;或許異鄉來客受限,難博衆心;或無法令言行一緻,失去信任。然而一人之死,固也自招,卻亦系時運不濟,被逼至此境地。其人所為,豈全無可取?其遭此厄運,豈不值得憐憫?且聽吾一一道來,不佞之語,何以緻這樣悲苦結局;清白人等,為何難全其性命,保其職業。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少年出身名門望族 卻難逃家道中落之悲

田豐本姓張,生于钜鹿,号元皓,少年時家道中落,不得已棄家從學于外,自号大山。性格耿直,為人正派,青年時即很有名氣,被朝廷征召,授其侍禦史一職。田豐生性活潑聰慧,少年時期便備受矚目。他出身名門望族,本是榮華富貴之家,卻因家道中落,被迫離家求學。

幼時家庭罹難,身上承受了太多不幸。然而困境并未摧毀他的意志,反使他性情更加堅韌,具有۞然不屈的正氣。他放棄原有家族,自号大山,仿佛一座高山般清高倔強。這份堅韌支撐他渡過難關,最終嶄露頭角,聲名遠播。他那份忠誠、正直與退讓困難的脾性,令人贊歎;然也是以結局悲涼。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田豐本望平步青雲,然好景不長,不久因直言規勸宦官專權,得罪權臣,無奈離職歸隐。當時士族子弟多有如此遭遇,家道中落者衆,權貴橫行,良士難展身手。田豐雖為名門出身,亦不免此劫。欲得擡頭,又豈能痛斥權勢?是以郁郁不得志。幸好此後轉折陡生,得遇賢主,得展雄才。

那時正值東漢末年,道德淪喪,太子被殺,宦官與外戚勾結,權傾朝野。田豐懷揣壯志,欲改朝綱治亂。奈何剛正不阿,觸犯權勢,難立足。他奮不顧身揭露宦官弊端,卻被迫離職。一時間郁郁寡歡,前途茫然。正如衆多良臣遭遇不幸,家國凋敝,自己又豈能獨善其身?眼見天下将亂,自己卻無能為力,實在痛心。幸而後來得到賢主相助,得以施展抱負。雖曆經波折,他那孤傲之姿、堅定之心,仍令人肅然起敬。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歲時己亥 袁紹相中延攬 彰顯傑出功勳

公元一百九十一年,冀州牧韓馥讓位于袁紹,田豐被舉薦袁府,袁紹相中其才,特地征召其為别駕從事中郎将。袁紹此時正處擴張之勢,急需良将賢謀相助。田豐乃士大夫之後,亦為袁氏幕府重要謀士。為證明忠誠,田豐奉命誅殺韓馥舊部闵純、耿武,正式加入袁府。

爾後公孫瓒來犯,情況危急,衆将無策。次年河内之戰,田豐身先士卒,誓死保護袁紹突圍。憑一人之力搏命于亂軍,實為壯舉。若無田豐,袁紹必至覆滅。田豐立下汗馬功勞,更受袁氏信賴。遂成欽差大臣,倚重至此。但橐駝不滿其嚼蔗聲,事端由此而起。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那時袁紹新近任冀州牧,欲謀奪中原,急需人才相助。田豐早有聲名,袁紹遂聘為謀主。兩人一拍即合,田豐遂盡忠袁氏,誓死效力。起初田豐并不完全信任,為表示忠心,他主動提出誅殺韓馥舊部。此舉消除袁紹疑慮,田豐于是成為袁氏重要謀臣之一。

不久,公孫瓒來犯。當時形勢危急,無人應對,田豐身先士卒沖在最前,死戰到底力保袁紹突圍。正是其大膽奮勇、臨危不懼之舉,挽救袁氏于危難之中。若無其人,袁紹軍隊必已覆滅。田豐此戰一舉成名,功勳卓著,遂受袁紹大力提拔,成為心腹大将。如此看來,田豐确有大功于袁紹,但後世評論卻多是憐才不遇,實屬誤讀。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朝中君子 惹不起 向來最怕失去威信

記得那時正值天下群雄割據,曹操占領許都。田豐勸袁紹趁時機讨伐,以奪取中原。豈知袁紹好大喜功,擅自征讨并州,不聽勸言。此後更大敗于官渡,中原基業盡失。帝都被奪,若不為之一搏,豈能服人?有與虎謀皮者乎?田豐不忿主上輕敵,數論其誤,欲其改弦更張,奈何袁紹少有遠慮,又自矜功高蓋主,豈能受人苦口婆心規勸?

由是兩人漸生龃龉。袁紹心中益發不悅,終不堪其言語沖撞威儀,遂囚禁于獄中。倘若中原富庶,兵強馬壯,尚可與曹操長期周旋;今關東未定,濟濟兵将早已折損殆盡。奈何困頓之際反聽信谮言中傷,忌才妒能,反殘害良臣呵!田豐獻忠袁氏,卻遭此厄運,實在不幸。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田豐本欲助袁紹據中原稱帝,一統天下。奈何袁紹自負功業,不顧勸谏,輕舉妄動。緻使兵敗如山倒,中原喪失殆盡。而曹操又乘勢據許都為根據地,勢力坐大。此時若不奮起一搏,收複中原,隻會坐以待斃。田豐再三敗戰後勸說,袁紹仍不聽從,依舊我行我素。田豐焦灼中原危機,責之不已。

奈何袁紹全無危機意識,反而瞧不起田豐直言規勸,認為他在敗犬急噪,影響自己威儀。軍心渙散之時,本可團結人心,挽回局面。無奈反信謠言,将剛正之士收禁監獄,實在愚蠢!中原基業早已喪失,猶然如此,豈非自取滅亡?若用其言出謀劃策,或可翻盤。此事令人扼腕歎息不已!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官渡大敗 徹底斷送田豐性命

正是此敗,方斷送田豐性命。田豐固然話直,所言豈無正論?但觸犯主公心結之處,未免過尚。且言辭激烈,豈易為君主所接納?此番出言切谏絕非頭一次,未免令主公惱羞成怒,恥面見人。一場敗仗,徹底斷送田豐前程。田豐在獄中聽聞,不禁悔之莫及。諸将相繼來探訪慰問,原以為此釋放日近。

奈何世事無常,總有人眼紅他者榮華富貴。田豐的政敵趁大敗之機密報讒言,稱其獄中沾沾自喜,幸災樂禍袁氏覆滅。袁紹聞訊大怒,頃刻間從原諒變為殺心。然而,政敵的小人之舉最終害死自己;田豐的直言與标新立異最終害死自己。“雪崩,誠無一片雪花有罪。”一句似恰如其分。若論良心,此人豈非清白?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此役大敗後,田豐再也無顔面對。他本意是救國救民,誰知最後反成害人。原本他以為,自己的直言規勸可以使主公深思熟慮,進而扭轉乾坤。豈知主公根本不聽不信。如此一次又一次直言,隻會激起反感、引發怒火,以至于無法收場。徹底的失敗扼殺了田豐的生機與鬥志,他深感後悔。

無數士兵将領來探望關切,原以為不會有生命危險。然而誰料,一心報複的政敵趁機密報,誣告田豐獄中幸災樂禍。這最後一擊無疑是緻命的,頃刻間主公對他的信任化為殺心,竟下令處死。其人所言,固然不無道理,但過于尖銳難免自取滅亡。如此下場,聖賢亦難免默然。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大政方面,終歸咎由自取

惜乎天妒英才也!田豐有心為國,能出謀劃策,卻論政治智慧卻稍欠缺。在官場立身,難免重視主公面子。一味正氣凜然,激辯切谏,豈易博得深信?正直過甚,反失大局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今日之谏言是否當下時候,能否換個更隐蔽的方式提醒,稍稍回旋餘地,事情或可有轉機。

田豐身為相國謀臣,更不該在衆人面前公開粗魯地指責主公決策錯誤。局勢艱難之時,本可順勢而為,不争自明。不惜為最大程度減輕主公損失,方能保全全局。豈可一味連累主公形象,損害士氣?換個委婉措辭,或采用私下建議的方式,也許亦可避免言語沖突。如此坦蕩行事,終受時弊所限。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謹言慎行,乃立身之本。田豐不顧局勢大局,執意直谏,難免有失大智若愚之嫌。他固然正人君子,卻未必就是個出色政客。政客當謹記面子之重,不可輕易苛責主公;更要時刻權衡利弊得失,掂量進退存亡。此次官渡之敗波及及深,非幾句規勸可挽回。

難道不應退而求次、審時度勢,暫避鋒芒再說?非要一味言語沖突,逼主公下狠手嗎?或許田豐也應多加體諒,主公面對如此巨大失利,處境已極為艱難,誰還有心情不斷承受指責?再直爽之人,也會大為光火。田豐自視清高,不屑權謀心機,卻不免有失政策眼光。時運不濟,亦由得他人支配了。

田豐足智多謀,為何最後還是被袁紹殺了?其實他死得一點都不冤

結語

望來路漫漫,但求欣然面對,不負韶華。大政方面,田豐均有意見,但終歸咎由自取。人逢喜則春華秋實,人逢患則磨難淬火。一生波瀾,亦足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