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14年前,一個老人用一塊石頭封鎖了美國七年,美國突破後他又掏出另一塊,他曾說過:“要想在科學事業上成為國家有用的人,首先就必須做好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的準備。”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他就是大陸院士陳創天,1983年9月,在美國舊金山,陳創天對着台下各國高科技材料專家,介紹自己來自中國時,隻得到台下寥寥無幾鼓掌的聲音。

就在陳創生發言幾分鐘以後,這些科學家坐不住了,這是陳創生第一次向國外同行報告BBO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性能,引起了國際的廣泛關注。

1937年2月18日,陳創生出生在浙江的一個農民家庭,因為戰亂以及家庭貧困的原因,陳創生的求學之路并不順利,搬過幾次家以後,最終在沈陽安定下來。

學習優異的陳創生進入北大學習,成為中國實體界先驅黃昆、褚聖麟等人的學生,聰明且有實體天賦的陳創生自然也引起了這些老師的注意。

1962年,在老師們的推薦下,畢業以後的陳創生憑借着自己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國科學院福州市的華東物質結構研究所,在盧嘉錫的指導下,開始為期三年的學習。

在盧嘉錫的帶領下,陳創生深入的了解了物質結構,而他還自學結構化學、量子化學等知識。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之後的在盧嘉錫的支援下,陳創生也确定了自己未來要走的方向,那就是非線性光學材料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這也開啟了他在晶體方面研究的道路。

中國在這個方向的研究遠遠落後于世界,在國内屬于一個非常冷門的領域,非線性光學材料應用範圍很廣,雷射頻率轉換、圖象放大、光資訊處理、光存儲、光纖通訊、水下通訊、雷射對抗及核聚變等研究領域都有它的身影。

與其他科學領域的研究不同,非線性光學材料的結構的研究不僅僅需要有紮實的學識基礎,還需要有極大的耐心,畢竟需要在數以億萬計的材料中,找到最适合的一種或者幾種。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可想而知,在這個研究是是多麼的枯燥,并且在研究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在即将成功的時候,突然出現失敗的情況,前後心情上的落差,也不是常人能夠忍受的。

對于這些,陳創天也做好的完全的準備,從踏入晶體領域開始,他就将自己關進實驗室中,沒日沒夜的做着研究,中間經曆了無數次失敗,可是陳創天隻是在失敗中汲取經驗,越挫越勇。

終于在1968年,陳創天與自己的團隊達線了陰離子基團的理論,這是他們研究中的一個新的發現,給團隊帶來了很大的動力。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後又經過10多年的努力,陳創天與同僚們終于研究出了BBO晶體,在1983年陳創天将自己的研究的成果走上國際的時候,國際上其他的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并不看好陳創天。

當時中國的科技水準與其他國家還有一段差距,可是當陳創天向世人展示過自己與同僚的成果以後,短短十分鐘的時間,這些“剛愎自用”的科學家們态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陳創天也憑借BBO晶體,打破了美國對我們國家晶體上面的壟斷,其他國家發現BBO晶體比美國研究出來APD晶體更好以後,也是争相購買。

在引起轟動以後的陳創天在一次消失在所有的人視線當中,繼續潛心研究,等他六年以後再一次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帶來了震驚世界作品——KBBF晶體。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當時的美國人一直堅稱雷射的波長不可能小于200納米,陳創天的KBBF晶體無疑是讓美國說的成為了一句笑話,因為KBBF晶體最短雷射波長是184.7納米。

就是這個“小石頭”,讓中國在晶體領域的上徹底處于領先地位,同時,KBBF晶體的問世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深紫外時代。

一時之間,KBBF晶體得到其他國家的哄搶,一金難求,關鍵是這個東西隻有中國能夠制造。

而美國也在這個時候想要大量收購KBBF晶體,以此來制作高殺性的武器,我們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在清楚美國的想法以後,2009年,開始禁止售賣KBBF晶體:“不賣!”讓美國的計劃“胎死腹中”。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這突如其來的技術封鎖,讓美國的一些人也慌了神,為此,他們還在《自然》雜志上發了一篇文章,這篇名為《中國藏起了這種晶體》在國際上指責了大陸的技術封鎖。

對于這些,大陸沒有任何理會的意思,而美國也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找到陳創天,希望他能夠去往美國發展,可是得到是陳創天斬釘截鐵的兩個字:“不去。”

沒有辦法的美國,隻能敗興而歸,然後就開始自己研究KBBF晶體的合成研究技術,經過7年的努力,終于自己合成了KBBF晶體。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可是就在他們興奮的時候,陳創天又帶領自己的團隊發現了性能更好的LSBO晶體。

“不賣!”“不去!”一中國老人用一塊“小石頭”,卡了美國脖子整整7年

2018年10月,這位在新材料領域一直做出貢獻的陳創天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1歲,生前,他将自己所有的積蓄100萬元用于資助神經内科學研究。

長達半個世紀的研究,即使這其中困難重重,可是陳創天院士始終沒有放棄嗎,殚精竭慮的做研究,讓我們向陳創天這些為了國家科技發展鞠躬盡瘁的科學家緻敬。

(來源:記錄和傳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