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14年前,一个老人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七年,美国突破后他又掏出另一块,他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事业上成为国家有用的人,首先就必须做好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准备。”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他就是大陆院士陈创天,1983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陈创天对着台下各国高科技材料专家,介绍自己来自中国时,只得到台下寥寥无几鼓掌的声音。

就在陈创生发言几分钟以后,这些科学家坐不住了,这是陈创生第一次向国外同行报告BBO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1937年2月18日,陈创生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战乱以及家庭贫困的原因,陈创生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搬过几次家以后,最终在沈阳安定下来。

学习优异的陈创生进入北大学习,成为中国物理界先驱黄昆、褚圣麟等人的学生,聪明且有物理天赋的陈创生自然也引起了这些老师的注意。

1962年,在老师们的推荐下,毕业以后的陈创生凭借着自己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国科学院福州市的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在卢嘉锡的指导下,开始为期三年的学习。

在卢嘉锡的带领下,陈创生深入的了解了物质结构,而他还自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等知识。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之后的在卢嘉锡的支持下,陈创生也确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方向,那就是非线性光学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这也开启了他在晶体方面研究的道路。

中国在这个方向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在国内属于一个非常冷门的领域,非线性光学材料应用范围很广,激光频率转换、图象放大、光信息处理、光存储、光纤通讯、水下通讯、激光对抗及核聚变等研究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与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不同,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结构的研究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的学识基础,还需要有极大的耐心,毕竟需要在数以亿万计的材料中,找到最适合的一种或者几种。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可想而知,在这个研究是是多么的枯燥,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在即将成功的时候,突然出现失败的情况,前后心情上的落差,也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

对于这些,陈创天也做好的完全的准备,从踏入晶体领域开始,他就将自己关进实验室中,没日没夜的做着研究,中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可是陈创天只是在失败中汲取经验,越挫越勇。

终于在1968年,陈创天与自己的团队达线了阴离子基团的理论,这是他们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发现,给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后又经过10多年的努力,陈创天与同事们终于研究出了BBO晶体,在1983年陈创天将自己的研究的成果走上国际的时候,国际上其他的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并不看好陈创天。

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其他国家还有一段差距,可是当陈创天向世人展示过自己与同事的成果以后,短短十分钟的时间,这些“刚愎自用”的科学家们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陈创天也凭借BBO晶体,打破了美国对我们国家晶体上面的垄断,其他国家发现BBO晶体比美国研究出来APD晶体更好以后,也是争相购买。

在引起轰动以后的陈创天在一次消失在所有的人视线当中,继续潜心研究,等他六年以后再一次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带来了震惊世界作品——KBBF晶体。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当时的美国人一直坚称激光的波长不可能小于200纳米,陈创天的KBBF晶体无疑是让美国说的成为了一句笑话,因为KBBF晶体最短激光波长是184.7纳米。

就是这个“小石头”,让中国在晶体领域的上彻底处于领先地位,同时,KBBF晶体的问世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深紫外时代。

一时之间,KBBF晶体得到其他国家的哄抢,一金难求,关键是这个东西只有中国能够制造。

而美国也在这个时候想要大量收购KBBF晶体,以此来制作高杀性的武器,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在清楚美国的想法以后,2009年,开始禁止售卖KBBF晶体:“不卖!”让美国的计划“胎死腹中”。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这突如其来的技术封锁,让美国的一些人也慌了神,为此,他们还在《自然》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这篇名为《中国藏起了这种晶体》在国际上指责了大陆的技术封锁。

对于这些,大陆没有任何理会的意思,而美国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找到陈创天,希望他能够去往美国发展,可是得到是陈创天斩钉截铁的两个字:“不去。”

没有办法的美国,只能败兴而归,然后就开始自己研究KBBF晶体的合成研究技术,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自己合成了KBBF晶体。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可是就在他们兴奋的时候,陈创天又带领自己的团队发现了性能更好的LSBO晶体。

“不卖!”“不去!”一中国老人用一块“小石头”,卡了美国脖子整整7年

2018年10月,这位在新材料领域一直做出贡献的陈创天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1岁,生前,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100万元用于资助神经内科学研究。

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即使这其中困难重重,可是陈创天院士始终没有放弃吗,殚精竭虑的做研究,让我们向陈创天这些为了国家科技发展鞠躬尽瘁的科学家致敬。

(来源:记录和传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