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年,千裡奔赴,隻為讓大山裡的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作者:鄞響用戶端

10年,這是一個總在路上的愛心群體,他們千裡奔赴,翻山越嶺,隻為山那邊孩子們純真眼眸裡的渴望。

近日,本恩根愛心公益服務中心團隊迎來疫情之後的首次相聚,也讓現場的人們對10年愛心之路作了一次深情回望。

2013年,被貴州媒體稱為“甯波好人”的潘煥軍跟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發起成立愛心助學團隊,奔赴貴州、雲南、新疆、甘肅當地考察家訪,與當地政府、學校對接工作,至2016年,注冊成立本恩根愛心公益服務中心,成為一個彙聚愛心力量、緻力于幫扶山區困難學子的助學公益平台。

10年,千裡奔赴,隻為讓大山裡的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圖為本恩根捐建的希望國小竣工。

“我們團隊運作模式可能跟别人不一樣的地方,每個需要被幫助的孩子,都會通過實地走訪、對接,一一落實,随後為愛心人士提供牽線搭橋的平台,當愛心人士與孩子結對後,款物的落實除了部分通過平台從業人員代辦外,大多數都是結對雙方之間直接互動,讓愛心人士的資助完全落到實處,我們則確定了資訊公開,資料透明。”本恩根愛心公益服務中心秘書長勵波說。

平台及愛心人士自洽的模式,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聚集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大,至今平台已彙集了愛心人士1000多名,受益學生已上萬,并在愛心人士之中自發組建了管理團隊,通過與善園基金會合作建立了本恩根愛心基金專戶,成為甯波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愛心公益品牌。

10年,千裡奔赴,隻為讓大山裡的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圖為給希望國小學生發放新書包等禮物。

平台的核心成員,也都來自各行各業,潘煥軍是落戶在鐘公廟一家餐飲企業的創始人,勵波從事金融行業,其他愛心人士中有企業家、公務員、退役軍人等職業,還有些愛心人士來自省内其他地區。

被貴州結對孩子稱為“楊媽媽”的楊亞紅女士是新昌人,她通過本恩根平台結對兩名女學生,連續9年,每年資助她們2000元,從國中到大學畢業,目前,兩名女生都有考研的打算。楊亞紅說:“在貴州山區,一些家庭困難的女孩,交不起學費,讀完國小或國中就辍學了,我希望她們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我會一直資助她們到工作為止。”

在聚會上,播放了來自結對學生的視訊,他們用樸實的語言講述多年來接受愛心資助後的發奮圖強,并且從本恩根愛心團隊身上感受到的正能量:“解決了我們的學費,也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我們要努力學習,今後要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心一路傳遞。”

10年來,團隊很多成員跋涉千裡,起早摸黑,在吉林延邊、四川大涼山和衢州常山、麗水景甯等地條件艱苦的山路上輾轉,走訪了很多困難學子家庭,送去愛心人士的捐贈款物。除了結對助學外,團隊還開展了多次愛心活動:2014年,為病重的學生捐款10萬餘元,為學校捐贈愛心餐桌102張;2015年~2016年,為貴州烏高國小、新民國小、大德希望國小捐贈愛心校服;2016年5月,為鉛礦學校捐贈40台電腦;2017年~2018年,為貴州新民國小納雍民族中學捐建自來水飲水工程;2018年~2021年,為湖南溆浦捐建4所希望國小:2021年,為新疆庫車市玉奇吾斯塘鄉拜什格然木國小建造愛心操場;2014年~2023年,每年中秋佳節慰問孤寡老人、環衛勞工、交警、派出所等群體。

10年,千裡奔赴,隻為讓大山裡的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圖為慰問環衛勞工。

“感恩當下,根植未來”是本恩根團隊的宗旨。潘煥軍回顧一路走來,辛苦并快樂着:“我小時候讀書條件比較差,現在我們聚集了那麼多愛心人士,把更多的孩子送到課堂裡去,我非常感謝愛心人士以及平台從業人員的無私奉獻,相信我們大家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記者 吳海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