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哲思 | 如何破圈成長?從走出舒适區開始

#頭條創作挑戰賽#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

船停在港灣,風平浪靜,但這從來不是造船的目的。

所有的舒适都有代價,好走的路,從來都是下坡路。

是以,我們要學會随時推自己一把,跳出舒适區,在人生路上收獲想要的風景。

你的舒适圈,正在慢慢吞噬你

人為什麼要走出舒适圈,難道奮鬥的終極目标不就是為了舒适嗎?

提到舒适圈,我們會在腦海裡想到這些形容詞:

穩定的、安全的、熟悉的、輕松的、惬意的……

然而,所謂的舒适圈可能并不意味着喜悅。

因為,一個人長期生活在一個固定的、熟悉的環境裡,他的活性會下降。

這種狀态,既不愉快,也可能帶來潛在風險,那就是一旦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很難快速進行自我調整。

人生永遠是能量守恒的,今天享受了多少安逸,日後就要付出多少代價。

就像動物園被圈養的獅子,如果有一天讓它重回大自然,它會因不會捕食而被淘汰。

一味享受安穩,往往會使人喪失鬥志,人生也逐漸淪為平庸。

哲思 | 如何破圈成長?從走出舒适區開始

不走出來,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

教育學中有這樣一個理論:

一個人若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能力退化。

但若把他帶到比較險惡的環境中,經曆挑戰和痛苦,就能夠突破能力的極限。

成長,隻有在不舒服的狀态下才會發生。

若隻待在舒服的位置,不敢嘗試突破,永遠不會進步。

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有隻鷹從小被撿來當作雞養,長大後,人們想将它放生。

但這隻鷹一直飛不起來,于是人們就把它帶到懸崖邊扔了下去。

剛開始,這隻鷹像石頭一樣墜落,快要觸到崖底時,它展開雙翅,托住了身體。

最後,它慢慢拍打翅膀,逐漸上升,飛向了遼闊的天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像這隻鷹,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極限在哪裡。

走出舒适圈,是為了把人生的圓畫得更大,裡面是豐富多樣的内容,而不是“少壯不努力”的苦恨。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走出去,皆是春夏秋冬的饋贈。

哲思 | 如何破圈成長?從走出舒适區開始

如何走出舒适區

一時的安逸,也許能帶給人一時的享受。

但在這個不确定的時代,時刻保持走出舒适區的意識,才能把人生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 主動吃苦,做困難但重要的事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不斷獲得新知識,習得新能力。

蚌曆千般磋磨,才孕育珍珠;

松經風吹雨打,才傲立峰頂。

弱者給自己找舒适,強者給自己找不适。

面對未來可能經曆的不可承受之重,與其被動受苦,不如現在主動吃苦。

  • 擴充思維邊界

人生很多時候,困住一個人的,不是外界,而是思維裡的高牆。

隻有把學習當習慣,不斷突破認知,跳出思維束縛,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這個過程,勢必伴随着艱難險阻。

但是,隻有突破一個又一個邊界,你才能站在更高次元去審視自己的人生。

哲思 | 如何破圈成長?從走出舒适區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