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作者:哈哈啦啦

中國的曆史開始于三皇五帝,而後便是夏商與西周,不過周幽王沉迷于美色,烽火戲諸侯,親手将自己的王朝葬送,使西周成為曆史的塵埃,而在殘破的土地上,一個新的朝代拔地而起,它便是東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自太子宜臼被立為王後,無數王侯将相、英雄反賊在這個時代裡登台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古代史中,西周是一個完整的朝代,但相應的東周卻被分成了春秋與戰國兩個朝代,這樣将一個朝代一分為二的行為在曆史上是極為少見的。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是東周的頭,在曆史上,關于春秋時期的具體劃分沒有明确的規定,有人認為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也有人認為應該是從三家湮滅晉國算起,應該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53年,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應該劃分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盡管關于春秋截止時期的劃分大家衆說紛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半段時間都是東周的前半段,也是東周最混亂的時候。

春秋與戰國自然不可能是東周人自己分的,這兩個時期的劃分與取名都是由後人完成的,春秋時期的名字便取自孔子寫下的一部記錄魯國曆史的史書《春秋》,而春秋時代也應了它的名字,是一個多事之秋。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衆諸侯苦周幽王久已,終于,被廢後的申後對這個貪戀美色的昏君忍不可忍,聯合母國發動兵變,将昏君推下統治者的位置。

在衆人的推舉之下,原本的太子繼承了皇位,但是,此時的周朝早已不是以前那個令天下諸侯的王朝。原本就是申侯引犬戎攻打京師,推翻了周幽王,而現在的周平王是他捧起來的,這讓周平王的頭上頂着弑父的嫌疑,在天下的威望大減。

另一邊,各個諸侯的實力逐漸增強,已經跳出了周朝政府能夠控制的範圍。就這樣,周朝在名譽上失去威嚴,在武力上失去控制,手下的諸侯開始不聽安排互相讨伐,最後,周平王在戰亂中不得不東遷,讓出自己原本的這一塊土地。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此時的周王朝看似存在,實際上已經完全喪失了對各個諸侯國的控制能力。周王朝的衰弱令衆諸侯群龍無首,也令有野心之人有了可乘之機,在這之後的這段曆史可以說是群雄争霸,你方唱罷我登台。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首先登上曆史的舞台,他拉攏八個諸侯聯合,迫使楚國降服自己,一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隻是風水輪流轉,在齊桓公去世之後,瞄準機會的宋襄公趁皇位交替之時趁機稱霸,但可惜宋國威望不高,勝利的果實最終被後來的楚國搶走。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在北方,周室的同宗也晉文公也憑借着自己的能力,在衆諸侯中樹立威望,成為一代霸主。秦穆公也從一衆諸侯之中厮殺出來,成為霸主,至此,春秋時期的霸主已經基本登場,但在漫長的春秋歲月之中,他們的鬥争已經進行了多年。

春秋時期是一個混亂的時期,由于周王朝的衰敗使手下的諸侯們蠢蠢欲動,紛紛起兵四處讨伐以換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戰國時期

相比起春秋的混亂,戰國就相對穩定一些,經過多年的混戰,幾方勢力的地位之間穩固。戰國時代的名字取自劉向的《戰國策》,這個時代的開啟伴随着晉國被三國瓜分。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混戰過後,兵力與物資開始向幾個人手中集中,對立的幾大勢力也逐漸浮出水面,到了戰國中期,齊、楚、韓、燕、趙、魏、秦七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原本的衆諸侯混戰也變成了七個國家之間的博弈。

最開始,實力最強大的是魏國,不過樹大招風,它的強大引來了秦國與齊國的聯合夾擊,最後逐漸衰敗。

在另一邊,楚國通過變法稱霸江南一帶,趙國與南韓則開始對自己周邊的小國家動手,并趁周國内亂将其分裂成兩個小國家,南韓與趙國開始一點點蠶食周國土地,在目前所有的霸主中,隻有燕國還是一個沒什麼實力的小國家。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變法的勝利使秦國與齊國一躍成為兩個大國,分立于東西兩側。各國雖然此時已經有了雛形,但是礙于名譽,大家都沒有稱王,古人最看重的就是名譽,名不正言不順的霸主在曆史上是沒有威望的。

直到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稱王,各個霸主才動了稱王的心思。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掀起了各國稱王的熱潮,燕、趙、韓、宋與中山随後也紛紛稱王。

強大的國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勢力,開始拉攏周邊小國,秦國與齊國、楚國之間的對立關系越發明顯,合縱連橫被推向高潮。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雖然秦國與多國對峙,但它實力強大,基本上一直穩居上風,先後制服了南韓與魏國,攻破了巴蜀,重創了楚國,而沒有與秦國正面交鋒的齊國依然在東方保持着自己的霸主地位。

到了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混戰更加激烈,楚國背棄盟約與秦國聯合,沒想到卻慘遭秦國算計,被韓、趙、秦三國同時夾擊,從此一蹶不振。

另一邊,雖然齊國聯合韓、魏兩個與秦國抗衡,卻沒辦法幫助他們抵擋秦國洶湧而來的進攻。在之後的數年中,原本的七國争霸逐漸變成了其他幾個國家聯合與秦國抗衡,秦國的勢力在這些周旋與戰鬥中不但沒有衰減,反而還逐漸壯大。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公元前251年,燕國想趁着趙國剛剛戰敗偷襲,卻被趙國擊潰。但是,這樣六國的紛争沒有持續多久,秦國的威脅使他們再次聯合在一起,然而,此時的秦國已經不再是這六個國家可以撼動的了。

公元前247年,魏國信陵君聯合五國攻打秦國,卻在河外被秦國擊潰,公元前241,趙國龐暖再度聯合多國向秦國發起攻擊,卻再次敗給了秦國。

至此,六國聯盟支離破碎,而這時正是秦國逐個擊破的好時機。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将韓、趙、燕、魏、楚、齊一一擊破,統一天下,戰國時期的曆史也到此結束。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春秋戰國的劃分

在曆史上,為何史學家将東周劃分為春秋與戰國,卻不願意将整個時代以東周相稱呢?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東周王朝的特殊性。

在曆史上,像東周王朝這樣長時間分裂的王朝是十分罕見的。周王朝的衰落使其自身處在一個十分尴尬的境地,厲害的諸侯東周王朝打不過,弱小的諸侯他也保護不了,最終,隻能眼睜睜的看着小諸侯去大諸侯那裡尋求庇護,周王朝威嚴全無。

算起整個東周,整整有500多年之久,而在這之後的秦朝連300年的坎都沒有邁過去。如果這樣從時間上對比,東周的統治似乎比秦朝更加厲害。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但事實是,東周王朝根本沒有發揮什麼作用,這段時間裡不是諸侯的混戰,就是七國的紛争,是以史學家們也不太願意将這段時間統稱為東周,而是将其按照時期的特點将其劃分為春秋與戰國。

另一方面,春秋與戰國也反映出了古代兩種不同的治國理念。春秋時期雖然是孔子口中“禮樂崩壞”的時期,但同時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時期,而戰國則是大陸思想大爆發的時期,百家争鳴之後,法家成為了最大的赢家,受各國推崇。

從思想上來講,無論是儒家的春秋,還是法家的戰國都與周王朝沒有什麼關系,是以,以“東周”命名不免顯得以偏概全。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春秋與戰國怎麼劃分,基本都是圍繞着三國分晉。這是因為,在三國分晉前後的社會形态完全不同。

三國分晉前,雖然衆諸侯拉幫結派,但是基本還是遵守着周王朝的分封制,而三國分晉後,郡縣制登上了曆史的舞台,這項舉措加強了中央集權,魏國憑借這一政策一躍稱霸,而其他各國也紛紛效仿,分封制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中。

東周為何被分為春秋和戰國?何謂春秋,戰國又為何稱為戰國?

小結:

春秋與戰國之是以不統稱為東周,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東周自身弱小,在整段曆史中都不是曆史的主角。自身的衰弱無能,再加上政策問題,使原本附屬于自身的諸侯開始不受管控,稱王稱霸。

這樣長時間的分裂在中國的曆史上十分罕見,而這樣的分裂在文化上也促成了百家争鳴的局面,為中國曆史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春秋與戰國是衆多勢力之間的博弈與較量,為了能夠在博弈中占得優勢,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在内紛紛變法,尋求統治的最優解,對外運籌帷幄,與多方周旋,為後世留下了一段值得回味與揣摩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