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這兩天大家有沒有

被熱播劇《繁花》刷屏呢?

跌宕起伏的劇情

讓人印象深刻的上海話

......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除了這些

劇中的美食也同樣引起大家的關注

比如胡歌同款的“寶總泡飯”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圖檔來自:電視劇《繁花》截圖

在劇中做出這道菜的夜東京老闆娘玲子更是現場安利,自己至今早飯還經常吃泡飯:

“我在一天中任何時候都想吃泡飯,每年過年時候走親戚吃了很多的時候,一定要拿出剩下的冷飯,用開水泡進去,盛出來配上小菜。一碗飯下去叫落胃。”

那如果長期吃泡飯

真的對胃好嗎?

答案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

泡飯由于加入了湯或水,會使米飯變得更加柔軟和易消化。一般而言,泡飯比較容易消化,對胃的負擔較小,是以通常會被誤認為是養胃的一種方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長期單一地食用泡飯,卻可能會導緻一些胃部問題。

“容易消化”≠“對胃好”

胃是我們消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器官,具體功能主要包括儲存食物、消化食物、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等。

而《繁花》中寶總同款熱水泡飯:源于過去上海人的生活習慣,當時大多數人的家裡不通瓦斯,一大早生煤球爐燒飯又很麻煩。于是,開水泡隔夜飯吃幾口顯得很友善。

泡飯确實容易消化,但“容易消化”≠“對胃好”。

當胃處于不舒服的特殊時期,吃點細軟、容易消化的食物像白粥、面條等确實是“剛需”。

但如果過了特殊時期,就應逐漸補充全面的營養,增強胃黏膜防衛能力和身體的免疫力。長期吃細軟、半流質、流質的食物,反而會削弱胃消化和處理食物的能力。

并且,像寶總那樣吃泡飯,要六樣小菜(腐乳、各色醬菜),已十分講究。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圖檔來自:電視劇《繁花》截圖

但總結起來也就一個字:鹹,營養價值十分有限。

是以,為了身體健康,還建議大家

“寶總同款泡飯”雖然軟糯可口,但如果長期單一食用或攝入過多的湯水,可能會對胃造成不良影響,還可能有營養不良的風險。(真不建議多吃)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應盡可能保持飲食均衡,同時避免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警惕這 6 個傷胃行為

1、吃太鹹

高鹽會使胃酸分泌減少,降低胃黏膜的防衛能力,增加萎縮性胃炎的風險。

2、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會使胃在短時間内急劇擴張,增加胃的負擔,很可能導緻胃黏膜受損和胃功能失調。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3、飲酒過量和吸煙

抽煙會影響胃黏膜的保護能力,使胃黏膜容易受到損傷。長期飲酒和吸煙嚴重還會引發胃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4、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

過量或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對胃黏膜産生損害,引發胃潰瘍。

5、不注意飲食衛生

食物中的緻病菌、寄生蟲等容易導緻胃腸道感染,或食物加工環境不夠幹淨,很可能引發胃腸炎等疾病。

6、精神壓力大

當人的精神過于緊張時,可引起交感神經的興奮,進而引發胃壁肌肉的收縮、痙攣,或胃壁的血供障礙,引起疼痛。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如果出現胃部不适症狀,要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調理。

胃病反複,5種食物最養胃

1、山藥

有些脾胃虛寒的人容易出現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症狀。經常熬山藥粥喝,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适。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2、蕃薯

性平,味甘,補脾益氣。《綱目拾遺》中記載其“補中,暖胃,肥五髒。”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

3、卷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于内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隐痛等症。

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卷心菜與薏仁、陳皮、蜂蜜同煨可用于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洩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4、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秘。《食療本草》中稱其“利五髒,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

不過,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熱水泡冷飯!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真不建議你天天吃

5、南瓜

《本草綱目》中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立氫

本平台内容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或醫療建議或意見。部分内容、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公衆号:【水立氫】

關注我 @水立氫,持續分享氫知識幹貨:氫醫學資訊、臨床研究、案例分享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