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賽岚醫藥」獲近億元A+輪融資;「穹頂醫療」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作者:36氪

近年來,醫療健康産業創新不斷湧現,并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着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并為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

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将定期釋出,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财務、新産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1月2日醫療健康行業周報請查收。本次周報收錄了上周醫療健康領域「36氪創投頻道」報道的融資新聞。

融資投資

  • 「賽岚醫藥」獲近億元A+輪融資

表觀遺傳賽道公司「賽岚醫藥」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達晨财智基金與杭州和達基金共同領投。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加速推進多款産品的臨床開發,完善EpigenPLUS表觀遺傳學技術研發平台。據了解,賽岚醫藥創始人吳海平曾在諾華負責多個惡性良性腫瘤表觀遺傳學創新療法的研發,并推向臨床,有十多年表觀遺傳學研究經驗;聯合創始人米沅曾在GNF、諾華任職,帶領多個創新藥管線進入臨床開發及上市階段;科學創始人徐國良院士在DNA甲基化調控群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

36氪首發 | 開發惡性良性腫瘤表觀遺傳學治療技術,「賽岚醫藥」獲近億元A+輪融資

  • 「穹頂醫療」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近日「穹頂醫療」(全稱:西安穹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陝投成長基金與元禾原點共同領投,中新集團、西安财金、西安人市才發展基金跟投,峰瑞、順為持續加注;本輪融資主要用于疊代“時間幹涉(Temporal Interference,以下簡稱TI)刺激”技術,加速多種适應症産品注冊。據了解,穹頂醫療成立于2019年11月,聚焦無創深腦神經調控技術,今年年初完成天使輪融資,由峰瑞資本、順為資本投資。

36氪首發 | 「穹頂醫療」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開發TI無創深部腦刺激産品

  • 連續流技術平台「介子科技」獲數千萬元融資

專注布局連續流化學技術平台的「介子科技」近日完成數千萬元融資,由創新工場領投,清松資本跟投。本輪融資資金将用于裝置系統研發、團隊擴充和工業化加速等。南京介子連續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介子科技”)成立于2021年6月,公司業務涉及精細化學及生物醫藥産品的連續化生産方式、連續化環保處理、循環回收利用、智能化生産控制等領域。

連續流技術平台「介子科技」獲數千萬元融資,綠色化學驅動生産轉型 | 36氪獨家

  • 「彙盛生物」獲千萬元融資

「彙盛生物」(全稱:福建彙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獲得千萬元融資,由漳州市産業引導子基金百年鑫投股權投資基金領投。本輪融資将用于煙草酶制劑産能擴大以及益生菌等産品的市場開發。彙盛生物創始人黃欽苗在廈門大學研究所學生學習,契機之下,與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建立合作,并以合作為基礎,拓展了生物酶、益生菌等項目。彙盛生物目前重點開發海洋微生物為底盤菌株的系列産品,覆寫從海洋微生物的菌株篩選、菌株定向改造等實驗室研發環節,中試放大、工業化量産環節,到功效藥性評估及銷售推廣的全鍊條。

「彙盛生物」獲千萬元融資,開發海洋微生物菌種活性物質 | 36氪獨家

  • 「英華辰睿」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英華辰睿」近日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線性資本領投,藍晶微生物跟投,明德資本擔任獨家财務顧問。英華辰睿成立于2022年8月,主要業務為生物材料高性能改性和應用創新,現階段研發團隊占比60%以上。創始人周桢博士曾任世界500強企業“聖戈班”亞太區管道總經理,負責研發、産品和銷售,具備豐富的産業和商業經驗。聯合創始人團隊在科研開發、業務推廣方面,也有一定積累。同時建立了由高校學者、行業專家組建的資深顧問團隊。

「英華辰睿」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輸出生物材料高性能改性能力 | 36氪首發

  • 「佩德生物」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多肽藥物研發公司「佩德生物」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川發展院士基金領投,華西證券等機構跟投,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多肽新藥管線研發。佩德生物成立于2021年5月,建構了億級有毒動物天然多肽庫。基于動物毒液多肽定向挖掘體系,佩德生物通過“高通量+雲計算”篩選平台、AI技術,篩選和開發多肽藥物。據36氪了解,公司将自研抗感染、心血管疾病方向的多肽新藥;其他适應症的候選藥物,則考慮開發到一定階段後以轉讓為主。

「佩德生物」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基于動物毒素開發多肽新藥 | 36氪首發

  • 「蟲蟲生物」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研發昆蟲病毒類生物農藥的「蟲蟲生物」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十月資本投資。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在建工程投資,核心技術研發的繼續投入,産品管線布局。蟲蟲生物的核心技術源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昆蟲病毒研究團隊,該團隊多年來一直從事微生物昆蟲病毒的研究工作。公司技術團隊由國家傑青陳新文領銜,研究員、副研究員等科研工作者構成,以確定核心技術領先優勢和持續研發能力。蟲蟲生物總經理朱曉光,在上海強生等公司從事生物/化工儀器裝置銷售、生物醫藥平台及化工平台建立等工作,具有豐富的工程建立、營銷經驗。

「蟲蟲生物」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推動昆蟲病毒類生物農藥産業化 | 36氪首發

  • 「凱萊天成」首款戈謝病口服藥進醫保,患者自付年費降至10萬元|早期項目

艾格司他進入醫保,在一定程度上為患者帶來一線希望。按照國家醫保局公布的資料,一粒84mg的艾格司他定價為381元,幾乎為國外同通用名産品定價的1/10。照此計算,經報帳後患者的實際自付費用可降至10萬元内。

36氪了解到,2023年國談之後,戈謝病病友們幾乎每天都互相詢問這款醫保藥何時能落地,以及後續支付問題。

近日,凱萊天成方面相關負責人王璐在與36氪談及艾格司他的研發過程時,也對患者關心的部分問題做出了回應……

海外 New Things

  • 海外 New Things | Kimia Therapeutics獲5500萬美元A輪融資,打造平台研發抗癌藥物

Kimia Therapeutics是一家位于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創新藥物研發商,緻力于發現新的治療靶點,并研發治療癌症和免疫疾病的新藥物。

12月19日,該公司宣布已完成5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The Column Group 和Dimension領投,Horizons Ventures和其他個人投資者跟投。這筆資金将使Kimia能夠擴充其ATLAS平台,并在惡性良性腫瘤學、免疫學和生物醫學領域尋找廣泛的治療目标。

Kimia Therapeutics于2023年1月從Carmot分拆出來,由聯合創始人Stig K. Hansen、 Jack Sadowsky和Ray Fucini共同創立。Kimia Therapeutics将高通量精密化學與基因組編輯和機器學習相結合,開發出了一系列新藥,在人類疾病幹預的關鍵節點識别可用藥位點。目前,Kimia正在建立一個名為ATLAS的下一代治療藥物發現平台。ATLAS是一個高通量的化學平台,結合了自動合成和篩選,使得Kimia能夠即時擷取數十億種藥物類似化合物……

  • 海外 New Things | ModeX Therapeutics獲1.68億美元融資,研發針對癌症和傳染病的多特異性抗體

ModeX Therapeutics是一家專注于開發針對癌症和傳染病的多特異性免疫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

12月26日,ModeX Therapeutics宣布與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HHS)戰略準備與響應管理局下屬的生物醫學進階研究與發展局(BARDA)簽署了一份合同,将獲得5900萬美元的首批投資,旨在發現和鑒定針對SARS-CoV-2的新型治療抗體。這項投資計劃建立在ModeX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疫苗研究中心的合作基礎上,在達到特定的裡程碑後,BARDA後續将提供額外投資,融資總金額可達1.68億美元,用于開發針對流感等其他病毒病原體的多特異性抗體。作為研究計劃的一部分,将利用mRNA或DNA載體開發基于基因的多特異性抗體遞送方法,以利用人體的天然蛋白質生産過程……

  • 海外 New Things | Heranova Lifesciences獲13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優化女性子宮内膜異位症的診療方式

Heranova Lifesciences是一家旨在為女性健康問題提供綜合創新解決方案的醫療科技公司,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

12月28日,Heranova Lifesciences宣布成功完成135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用于開發并在全球範圍内提供女性綜合健康解決方案。Pivotal bioVenture Partners China、 Sinovation Ventures、 Emerging Technology Partners和Triwise Capital等機構投資者參與了本輪融資。這筆資金将用于推出一系列無創子宮内膜異位症檢測項目,并推進兩項針對子宮内膜異位症和細菌性陰道病的創新(非激素和非抗生素)治療項目。

Heranova Lifesciences專注于開發婦女健康綜合護了解決方案。其目标是通過提供内部開發和外部合作的診斷、藥物和裝置,滿足婦女保健領域尚未滿足的需求。 該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一批連續創業者和經驗豐富的跨國公司高管組成,并得到了世界一流的科學顧問委員會的支援。目前,Heranova已經在美國和亞洲建立了業務……

  • 海外 New Things | Atavistik Bio獲4000萬美元融資,用AI加速變構小分子新藥研發

Atavistik Bio是一家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生物技術公司,緻力于發現精準的異生療法。

12月23日,Atavistik Bio宣布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融資。參與本輪融資的有The Column Group、Lux Capital和Nextech Invest。截至目前,該公司融資總額已達到1億美元。該公司打算利用此次融資資金将其領先的惡性良性腫瘤精準異構小分子療法推向臨床,并推進其早期産品線。

Atavistik Bio成立于2021年8月,受人體自然調節器的啟發,正在開發新一代精确異位治療藥物。該公司通過将利用人體天然調節因子的專利篩選技術與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平台相結合,能夠高效地發現蛋白質或RNA靶點的新型、生物相關的異構位點,并迅速将結構洞察轉化為小分子療法設計……

  • 海外 New Things | Knownwell 獲2000萬美元A輪融資,為肥胖患者提供體重管理

Knownwell是一家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初級保健和代謝健康公司,緻力于研究初級保健和控制體重的解決方案。

12月24日,Knownwell宣布已完成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A16Z領投,包括Flare Capital Partners在内的現有投資者跟投。此輪融資使得Knownwell的融資總額達到了2450萬美元。

Knownwell由Brooke Boyarsky Pratt和肥胖醫學協會主席Angela Fitch博士創立。這對夫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建立了這家體重護理公司,該公司以臨床和患者為導向,與患者合作以取得長期的效果。此輪融資資金将幫助Knownwell進一步完善其企業解決方案,與醫療系統、付款人和雇主合作,通過遠端醫療和該公司的實體診所提供體重全納護理,擴大其診所和遠端醫療服務,并進行産品開發,包括将人工智能驅動的患者分層、異步通信和提供商工作流程工具納入其護理模式。該公司接受患者保險,提供全套護理服務,無需繳納會員費,還将為美國各地面臨治療不足、健康惡化和費用增加問題的患者提供現場和虛拟的體重全包醫療服務。此外,Knownwell還與大型制藥公司合作,開展并參與臨床試驗……

  • 海外 New Things | HOOKIPA Pharma獲2125萬美元融資,打造平台研發新型免疫療法

HOOKIPA Pharma是一家位于美國紐約州的生物技術公司,緻力于基于其專有arenavirus平台開發新型免疫療法。

12月24日, HOOKIPA Pharma宣布,Gilead Sciences以每股1.4167美元的價格購買了1500萬股HOOKIPA普通股,總價約為2125萬美元。此外,HOOKIPA還有權在符合某些條款和條件的情況下,向Gilead額外出售約875萬美元的普通股,作為按比例參與未來潛在的股權融資。HOOKIPA首席執行官Joern Aldag表示:“Gilead Sciences一直是我們arenavirus平台的忠實擁護者。最近,我們的HB-500新藥研究申請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準許,這筆資金将幫助我們在明年上半年開始第一階段試驗。”

HOOKIPA Pharma專注于開發基于其專有arenavirus平台的新型免疫療法,旨在動員和擴大靶向T細胞,進而對抗或預防嚴重疾病。HOOKIPA的複制和非複制技術可誘導強大而持久的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反應和病原體中和抗體。該公司的産品線包括其全資擁有的針對人乳頭狀瘤病毒16陽性癌症、前列腺癌的研究性非病毒免疫療法,以及其他未披露的項目。現階段,HOOKIPA正在與羅氏公司合作開發一種針對KRAS基因突變癌症的非病毒免疫療法。此外,HOOKIPA還計劃與Gilead Sciences合作開發治療HBV和HIV的功能性藥物……

焦點分析

  • 阿斯利康12億美元買下亘喜生物,中國創新藥企“賣身潮”要來了?|焦點分析

臨近年末,一家跨國藥企買走中國創新藥公司的故事,成為2023年中國醫藥行業的最大新聞。

中原標準時間12月26日下午,阿斯利康宣布拟以首付款10億美元、總價12億美元收購細胞與基因治療企業亘喜生物(GRCL.US),價值較亘喜生物12月22日收盤價溢價86%,比公告發出前60天成交量權重平均溢價近200%,基本處在今年全球創新藥企并購案的中上遊水準。

由此,中國也出現了第一家被跨國藥企完整收購的生物科技公司。

“一場很好的交易,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有醫療投資人評價認為:“過去幾年的中國醫藥市場雖然有泡沫,但不乏一批有競争力的企業跑出來。有了第1例收購之後,我相信很快就會有第2家、第3家,但會不會是以規模化還不好說。”

按照雙方披露資訊,本次收購案将于2024年一季度完成,屆時亘喜生物将從納斯達克退市,作為阿斯利康全資子公司在中、美兩地營運……

  • 吞下“機械膠囊”、靠振動飽腹!減肥黑科技獲諾和諾德贊助|知料

當一衆國内企業還在追求“減重神藥”GLP-1背後的潑天富貴時,海外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究更普惠、副作用更小的“黑科技”産品了。

俗話說“管住嘴、邁開腿”,這是全世界減重人士奉行的真理。但對于多數人來說,堅持邁開腿還是難了點,深谙此理的科學家選擇從“管住嘴”上幫大家下功夫。最近,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就在《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這樣一項研究:他們設計了一款可食用的振動生物電子刺激器(Vibrating Ingestible BioElectronic Stimulator pill,下稱“Vibes機器膠囊”),通過在胃中振動激活生物體内的的機械感受器,産生一種虛假的飽腹感,進而降低食欲……

  • CAR-T迎來至暗時刻?對話範曉虎:不是窮途末路,而是剛剛開始|36氪專訪

2023年年末,可能誰都未曾預料到,過去總是以“抗癌神藥”名号出現在大衆視野中的CAR-T療法,會陷入前所未有的煎熬環境中。

11月以來,有關CAR-T療法的争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美國FDA疑似提高CAR-T療法臨床資料要求;随後,CAR-T療法“緻癌風波”不斷發酵。傳導至國内時,又恰逢CAR-T療法領域内的龍頭企業之一科濟藥業的3項在美開展的臨床試驗因為生産問題被FDA叫停,引發股價大跌。

連續的負面資訊打擊之後,市場上似乎有更多人對CAR-T療法産生悲觀情緒。

畢竟繼小分子和大分子藥之後,以CAR-T為代表的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被寄希望于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又一大突破口,不但能夠“治愈癌症”、還可能解決諸多疑難疾病。對企業來說,布局CGT管線,也意味着提高自己在資本市場上的議價權。

借着這個微妙的時間檔口,36氪和灣島細胞創始人、前傳奇生物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範曉虎博士聊了聊,重新回看過去首款CAR-T獲批至今的短短7年時間,這項創新療法曾掀起的風潮、如今的處境和未來的方向……

編輯:海若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