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着台灣地區上司人選舉,島内選戰已經白熱化,群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因其言論,被民進黨猛烈攻擊。事件的起因是柯文哲最近一再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并在參加網絡節目時表示,世界上沒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柯文哲在兩岸議題上一向務實,說出這種言論并不令人意外,但在民進黨眼中就成為可被攻擊的弱點,操縱輿論“抹紅”柯文哲,并稱其認同一中路線。
面對綠營的批評,柯文哲并沒有退縮,并在掃街拜票時正面作出回擊。按照柯文哲的說法,很多事情點到為止就好,确實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意見就是,沒有人認為世界上有兩個中國,他僅止于陳述,那句話講完就句号了,不必過度解讀。
針對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聲稱,藍白候選人都是走“一個中國原則的路線”,柯文哲強調,作為台灣上司人如何處理美台關系,以及兩岸關系是大難題,做到兩邊可以接受,或者兩邊可以忍受就很厲害了,不要幻想兩邊都喜歡,這不可能做到。畢竟中美對抗是世界局勢,在中美之間取得對台灣最有利平衡點,做到這樣就很厲害了,要做到中美都喜歡,是不切實際的期望。
事實上,柯文哲的兩岸路線十厘清晰,此前在電視辯論會上,他就明确表示認同台灣法律對固有疆域的規定,即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都是中國領土。柯文哲所說的一中,與大陸方面主張的一中,内涵有很大差別,類似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而這也是賴清德認為,侯柯都是走一中路線的原因。
在島内選舉中,民進黨慣用手段,便是“抹紅”競争對手,聲稱大陸喜歡的政黨勝選,所謂的台灣民主就會中斷,這迎合了很大一部分綠營支援者。而柯文哲所主導的白營支援者,其實大部分政治光譜分屬藍綠,但對現在的民進黨和國民黨,态度較為不滿的人群。對于民進黨來說,“抹紅”柯文哲,或許會讓政治光譜偏綠人群,回歸綠營不再支援柯文哲,這将進一步穩固賴清德的選情。
不過,綠營猛打柯文哲,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可能會起到反效果。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及其副手趙少康,近期再次重提“藍白合”議題,趙少康還抛出了當選後,與柯文哲建立“聯合内閣”的條件,并稱台立法機構正副負責人都能談。要知道,柯文哲在民調封關前,選情一直居于人後,如果再被民進黨抹紅導緻選情繼續下行,那麼柯文哲為了利益最大化,最合理的做法,就是接住國民黨遞來的橄榄枝,共建“聯合内閣”。
換而言之,民進黨對柯文哲的攻擊,或許會促使“藍白合”重新開機。民進黨未必不清楚這一點,但其已經形成路徑依賴,每次島内舉行選舉,都會用“抹紅”的方式,打擊競争對手選情并團結綠營支援者。而在兩岸議題攻防戰中,民進黨面對對手的打擊,通常都是以所謂的大陸介選應付過去。由此也能看出,将問題抛給大陸,也是民進黨另一項緻勝法寶。
藍綠白三方互相撕咬,本質上都是為了選票,謀求赢下島内2024選舉。不管他們在兩岸議題上的表現如何,作出何種政治表态,未來都繞不過一個關鍵問題,即大陸對兩岸統一的決心與意志。盡管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仍是大陸方面首要選項,但兩岸不可能長期維持現在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