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綜述

在銀幕上,我們經常聽到一些頗具幽默感的日語,比如那句“八個壓路”。這種中式日語,已經成為了抗日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你是否曾想過,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在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總是會出現各種中日混搭的說話方式?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那些中式日語

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我們常常聽到日本角色說出一些奇怪又好笑的日語,比如“八個壓路”、“米西米西”、“死啦死啦地”,這些聽起來似乎像是中文直譯成日語,而非真正日本人的說法。

這就是所謂的“中式日語”,一種在中國影視作品中出現的特殊日語變體,反映了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和态度。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其中,“八個壓路”是最經典的中式日語之一,其實源自日語中的“バカヤロウ”,意為“你這個笨蛋”或“你這個混蛋”。

這在日本是個常用的罵人話,但在中式日語中,被音譯成了“八個壓路”,并賦予了更強烈的貶義和侮辱,表達了對日本人極度鄙視和憎恨之情。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為何“バカヤロウ”被音譯成“八個壓路”呢?這可能和日語的音韻特點有關。日語的音節通常由一個輔音加一個元音組成,比如“バ”(ba)、“カ”(ka)、“ヤ”(ya)、“ロ”(ro)、“ウ”(u)。

日語的音節配置設定均勻,沒有重音和輕音之分。是以,日語的發音聽起來比較平穩單調,缺乏中文的聲調和英文的重音變化。這讓日語的發音在嘈雜環境或沒有字幕的情況下容易被中文聽衆誤解或模糊。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米西米西”是另一句常見的中式日語,源自日語中的“めし”(me shi),意指“飯”或“飯菜”。

這個詞在日語裡用于指代米飯,但通常是男性或粗魯的說法。在中式日語中,它被音譯為“米西米西”,并賦予了更強烈的嘲諷和諷刺,表達了對日本人的輕視和嘲笑之情。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日語中有一種詞類叫做“形容動詞”,由一個形容詞和動詞“する”(する)組成,表示“做某種形容詞的事情”。

比如,“美味しい”(o i shi i)是一個形容詞,意為“美味的”或“好吃的”,加上“する”(する)就成了“美味しくする”(o i shi ku su ru),意為“做得美味”或“讓它好吃”。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日語中,這種形容動詞的結尾的“する”(する)可以省略,隻說形容詞的部分,比如“美味しく”(o i shi ku)。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く”(ku)結尾的詞,表示一個動作或狀态。

那麼,“めしく”(me shi ku)為何會被音譯為“米西米西”呢?這可能與中文的發音特點有關。中文的發音有一種元素叫做“韻母”,由一個或多個元音組成,比如“a”、“e”、“i”、“o”、“u”等。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中文的韻母中有一些是日語沒有的,比如“i”、“u”等。這些韻母在日語的發音中可能被誤聽為其他韻母,比如“i”可能聽成“e”、“u”聽成“o”等。這也導緻了“米西米西”的音譯現象。

當然,這或許也是中國的編劇或導演有意為之,以增加影視作品的喜劇效果或戲劇張力,或迎合中國觀衆對日本人可笑和可恨的心理期待。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當時真的這麼說話嗎?

雖然在電視上看到這種中式日語總是有一種滑稽的感覺,通常是作為喜劇元素存在,但你可能想不到,實際上當時的侵華日軍還真有一部分是這樣說話的。

在日本侵華戰争期間,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占領了中國東北地區,并在1932年建立了傀儡政權“僞滿洲國”。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個政權旨在利用中國的資源和人口,支援日本的擴張和戰争。為實作這一目的,日本在東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和殖民,大量日本人湧入這片土地,與當地的中國人發生各種接觸和沖突。

在這種背景下,語言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日本人和中國人的語言存在很大差異,不僅在詞彙和文法上,還在發音和書寫上。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日本人想要控制和管理中國人,必須讓他們學習和使用日語。而中國人想要抵抗和反抗日本人,則需要保持和傳承自己的語言。

然而,由于各種原因,雙方的語言學習都并非容易和順利。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教育和宣傳通常是強制性的,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材料。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中國人對日語的學習則常常被動,并伴随着抵觸和反感。反過來,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語言教育和傳播也受到限制,受到政治和文化的影響。是以,雙方的語言交流往往不平等、不完整,造成了很多誤解和混亂。

在這種情境下,中式日語應運而生。這是一種漢語和日語混合的語言,主要由中國人創造和使用,用來與日本人溝通和應對。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中式日語的特點在于,它的詞彙和文法大多是漢語,但也混合了一些直接或音譯的日語詞彙和文法,往往不夠規範和準确。

中式日語的目的是雙重的:一方面是迎合日本人的語言需求,以便讓他們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則是表達中國人的語言情感,讓他們發洩和反抗。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種語言的效果複雜而多樣:一方面有助于增進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的語言交流,緩和并促進雙方關系;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劇語言沖突,嘲諷并挑釁雙方的敵意。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結語

中式日語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反映了在曆史和文化交流中産生的語言障礙和文化沖突。它不僅是一個語言現象,更是一個象征,承載着中國人對日本的複雜情感和态度。

盡管其中式日語有時被用來輕視、嘲諷甚至挑釁日本人,但它也是語言交流的一種途徑,緩解了語言障礙,促進了雙方的交流。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對于“八嘎牙路”這樣的中式日語,它所代表的并不隻是表面上的語言混淆,更是一種曆史、文化和情感的交彙點。

最終,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需要更深入地探究曆史和文化的融合,以及語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日本人常說的“八嘎呀路”,翻譯為中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