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營體檢@2023/24:革新、挑戰與本質回歸

作者:钛媒體APP
民營體檢@2023/24:革新、挑戰與本質回歸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潮汐商業評論

被“健康焦慮”困擾的Joy決定給自己來一次全身的檢查,在網上一搜才發現,不僅是體檢機構,現在各大醫院也都可以體檢。“感覺價格也都差不多,是選公立還是體檢機構呢?”Joy陷入疑惑。

随着近幾年國人健康意識的覺醒,“不敢看體檢報告”“年輕人被糖尿病等老年病纏身”等話題不時在網上引發熱議。

而在“全民關注健康”的大趨勢下,早發現、早預防的體檢俨然已經成為一個剛需。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搜尋“體檢”相關筆記達到155萬篇,就連頭部主播的直播間,體檢産品也成了常客。

據丁香醫生與前程無憂聯合釋出的《2022職場人健康洞察報告》顯示,近六成職場人認為不該輕視體檢。同時,認為一年應保證至少一次體檢頻率的職場人占比63%。

隻是,着急給自己來一次體檢的Joy,當面對令人眼花缭亂的體檢機構和醫院體檢科時, 一時犯了難。

體檢,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01 民營體檢機構「江湖史」

健康體檢是一項能夠可以較早發現疾病和影響健康危險因素的檢查。

在國内體檢興起的時間并不長。

據了解在1990年之前,健康體檢還是醫院的服務範疇,而且更多用于疾病檢查而不是健康預防。到1991-2000年時,北京等地才開始出現相對獨立的體檢服務機構。

2001年,随着西方健康服務理念的進入以及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開始提出開放醫療市場,鼓勵民營醫療企業發展,這才給了民營體檢機構生存的土壤。2004年非典過後,大衆對自身健康關注度及保健支付意願提升,不僅衆多三甲醫院紛紛成立體檢中心攬客,一批在日後呼風喚雨的民營體檢巨頭也均在此波浪潮下誕生,其中包括美年健康、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瑞慈醫療等。

随着國内健康服務機構數量的不斷完善,2011年之後,醫療資訊化布局備受重視,從服務形式、醫療設施等方面對國内健康服務機構進行技術更新,使整個行業得到迅速。

在民營體檢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各大資本跑馬圈地,以美年健康、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為首的“三足鼎立”格局逐漸形成,彼此之間摩擦頻繁,商戰不斷。

據了解,2017年,慈銘體檢在多次嘗試IPO未果後,選擇并入到美年健康的體系之下;2019年,愛康國賓宣布完成私有化,阿裡巴巴通過旗下雲鋒基金入局,成為愛康國賓大股東;同年12月,美年健康公告稱,其将戰略性引進阿裡巴巴及其關聯團隊,阿裡系也成為美年健康的第一大股東。“三家歸晉”的戲碼也就此上演。至此行業内也僅餘美年健康、瑞慈醫療兩家民營體檢上市公司。

近些年,随着人口年齡結構性變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非健康人群數量不斷上升,人民群衆對于以預防為目的的健康管理理念逐漸增強,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此背景下,健康體檢需求呈現逐年遞增趨勢。

智研咨詢統計,2012-2021年,大陸體檢市場規模從468億元提升到1890億元,複合年增速16.78%,2025年有望達到3900億元。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資本對民營體檢行業的助推,對其迅猛擴張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也為其埋下了野蠻生長的隐患。

盡管整體體檢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但背後的挑戰卻不容忽視。比如自身機構内部的亂象、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公立醫院競争力不斷增強等。

02 機遇與挑戰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居民生活和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導緻各類慢性病發病率快速上升,帶有調侃性質的“養生文化”在中青年人群中興起。

中醫角度的養生如果換到産業視角的話,那相當于“健康管理”。其實就是把應對疾病的關口前移,按中醫的話說是從治已病到防未病,而體檢就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

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2)》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健康檢查人次為5.49億人次,相較于2009年的2.3億,年複合增長率7.52%。

民營體檢@2023/24:革新、挑戰與本質回歸

高增長背後,相對低的體檢覆寫率問題依然存在。截至2021年,大陸體檢行業滲透率仍不足40%,而反觀美國、日本、德國體檢覆寫率分别為73.40、74.2和96.9%等。雖然從資料上看,大陸體檢覆寫率遠低于發達國家,但這也恰恰表明了大陸健康體檢行業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在提高國民健康水準的大趨勢下,體檢服務的需求将繼續攀升。

目前,大陸健康體檢行業的競争格局呈現出以公立體檢醫療機構為主導、民營專業體檢機構為輔助的态勢。

近年來,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較高的服務意識,大陸民營專業體檢機構實作了快速的發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2016年公立市占率約86.5%,民營體檢機構市占率僅13.5%;而2020年民營體檢機構市占率提升4.6pct至18.1%。預計2025年民營體檢機構市占率将達到24.9%。

但高速增長的同時,民營體檢機構仍無法回避行業長期存在的一些頑疾。

比如,服務品質存疑。據媒體報道,2018年,民營體檢機構被曝出“不合規”的現象,如美年健康被前員工爆料,美年健康某門店的體檢報告是人假冒醫生簽字,并被當地衛計局調查确認其涉嫌違規出具體檢報告。這一風波使美年健康的市值一日蒸發68億。

一位曾在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工作的業内人士在自媒體平台釋出了一篇名為《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隻能掙一次錢了》的文章。揭露了美年健康的多個問題,包括癌症晚期未能檢測出來、冒用離職醫生姓名、員工無證上崗等。随後,美年健康釋出了緻歉公告,稱收到廣州天河區衛計局《責令整改通知書》,将積極整改。

美年健康作為一家大型的連鎖企業,在擴張的過程中還開啟了連鎖加盟模式,想要在需要精細化營運的醫療健康行業保證每單服務的消費品質确實有一定的難度。

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也直言行業“假體檢”醜聞:有些體檢機構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抽了血做都不做,把血倒掉,直接出結果。

張黎剛還解釋為什麼這麼做能蒙混過關:“因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隻有千分之三,如果體檢中心抽的血做都不做,錯誤率最高就是千分之三。由于誤差比例發生如此之低,在我們行業裡有很多不正規的做假體檢的公司。”

由于目前國内居民健康管理手段匮乏,對體檢結果的依賴性較強,是以體檢機構的專業性就顯得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随着醫療改革的深入,長期忽視體檢業務的公立醫院也慢慢回過味兒來,開始重視起體檢市場。

再加上現在醫保控費、藥械零加成、醫械耗材集采等政策壓身,醫院經營壓力很大。而體檢走醫保較少,現金流穩定可控,利潤較高。是以大量三甲醫院,甚至是普通的市級、縣級醫院這幾年都在擴建體檢中心。

與民營體檢機構不同的是,公立醫院有着更強大的醫療服務能力,而且專業技術更強。對于需要複查的項目,公立醫院也可以友善轉診,前端檢查+後端診療關聯的方式是民營體系難以比拟的巨大優勢。

體檢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領域,民營機構的快速發展确實順應了普通人對于健康關注的需求。但是,發展中所存在的流程敷衍以及結果的不可靠或許是一大部分消費者對民營體檢機構“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

行文至此,潮汐不禁要問:民營體檢機構真的做好承接巨大市場需求的準備了嗎?

03 民營體檢何去何從?

對于企業來說,抓住核心且“現金牛”的精準客戶,是其維持長久穩定發展的不二法門。

抓住“團檢”這個體檢機構收入來源的大頭,或許是民營體檢機構們長期穩定發展的第一步。資料顯示,“團檢”是體檢機構收入來源的大頭。以美年健康為例,2022年的财報顯示,團體客戶為美年健康貢獻了83%的營收,個人消費者的營收僅占17%。

針對企業客戶,民營體檢機構可以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的服務,針對不同的需求,推出不同的套餐供其選擇。

但從客單價上來看,與團檢相比個檢的客單價更高。是以個檢客戶也不能錯過,如今為了擷取C端客戶,民營體檢機構也使出了渾身解數。

比如,在管道上,面向高端消費者的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不斷擴寬獲客管道,在天貓、京東平台上線平安尚醫旗艦店;在價錢上,瑞慈體檢推出“天天特賣”、“買1送1”等優惠活動;在産品上,從基礎檢查到專項檢查,體檢機構的項目更加細分,以此來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另外較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體檢品質。衆所周知,體檢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清楚身體情況,進而做到早知道、早幹預。

但是作為民營的體檢機構,與專業醫院相比,從醫療積累到大衆認知總是存在一些差距。“硬碰硬”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而從科技手段的差異化或許是破局之道,比如,引入更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

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曾提到,要擁抱大模型,賦能體檢業務全流程。目前美年健康已經引入AI生産力工具,如智能導診、智能主檢、醫師助手等;對外持續推出新品,如AI體檢報告解讀、AI數字人、心理健康陪伴等。

針對重點學科,美年健康推出了AI體檢産品,如腦睿佳、肺結甯、眼底分析等。

以“腦睿佳”為例,其基于腦區AI 分割重建技術,是一款針對腦認知、腦卒中的智能風險評估套餐,覆寫老年癡呆、腦卒中等重大疾病,用于早期預警。

除此之外,體檢機構還可以和保險公司聯合,聯手打造“查-保”一體的服務。

例如,美年健康聯合人保健康,推出針對肺結節人群專屬的醫療産品,含體檢服務及肺結節影像病程管理服務;“肺結甯”(AI 智能評估肺結節)産品,也打包了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保險。

最後,則是打造真正的健康管理。提高體檢的應用價值,完成健康管理的閉環,不僅是擺在行業參與者面前的挑戰與機會,也是衛生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議題。

事實上,對于消費者來說,拿到體檢報告隻是第一步,針對異常名額,有醫生解釋和指導才是消費者最為重要的。

體檢機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打造真正的大健康管理平台,通過“健康預防+精準就醫”等智能體檢服務,經AI及大資料分析健康情況,開出健康處方。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打通檢前、檢中、檢後的業務聯系和資料聯系,解決體檢報告怎麼看“健康問題怎麼辦”“個性化體檢怎麼檢”的問題,多措并舉提供全周期的智能化健康管理。

對此衛健委也已出手,最直接的是把檢查檢驗結果引入到醫療體系裡。2021年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通知》,2022年京津冀魯四地也聯合釋出了《關于公布2021-2022年度京津冀魯區域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結果的通知》,美年健康在這四地的體檢機構已經有22家被納入到了互認體系裡。

Joy最後還是決定去民營體檢機構做體檢,“醫院人肯定人多,排隊也挺煩的,而且說實話作為一個特别怕進醫院的人,還是機構聽起來沒那麼冰冷。關鍵是,按預約時間去還不用排隊啊”。

你看,商業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