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舊手機,如何物盡其用

作者:新湖南

原标題:近5年來,大陸平均每年産生4億部以上——

舊手機,如何物盡其用(大資料觀察)

核心閱讀

大陸既是手機生産大國,也是手機消費大國。舊手機的綜合利用對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實作海量舊手機的規範處置、高效回收和循環利用?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舊手機,如何物盡其用

資料來源:中國循環經濟協會 制圖:蔡華偉

國家統計局、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公布的資料顯示:2022年,大陸手機産量為15.6億部,國内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達2.72億部。與之相對的,則是逐漸上升的廢舊手機數量。

廢舊手機是保有量和報廢量增長快、難以處置的電子廢棄物之一。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估算,近5年來,大陸平均每年産生4億部以上廢舊手機。同時,該協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手機廢棄後,約54.2%被消費者閑置留存,隻有約5%能夠進入專業的廢舊手機回收平台、“以舊換新”新型回收管道。

資源價值和環境風險并存

一部手機配件含超60種元素材料

一部手機可以使用多久?

一般來說,手機的平均使用壽命在3至5年。可是對于不少追求“新款”體驗的使用者來說,手機的壽命可能随着下一款新産品的出現就結束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估算,目前1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當手機達到使用壽命,或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時,就會被淘汰,變成廢舊手機。

随着社會對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廢舊手機回收利用成為循環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部手機配件含有超過60種元素材料,包含多種貴金屬與稀有金屬,手機材料還有占比達40%—50%的塑膠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廢舊手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礦産’。”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永剛說,“據估算,每噸廢舊手機可以提煉約200克黃金、2200克白銀、100千克銅以及可再生材料等各類資源。”

但是,廢舊手機中也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廢舊手機中的汞、鉛、镉等重金屬如果進入土壤、地下水中,在生态系統中累積,會帶來生态環境和人體健康風險。”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所長劉建國說。

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解釋,手機的材料以金屬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為主,廢棄前後的成分基本一緻,難以自然分解,如果沒有規範處置,會對環境造成長期影響。

劉建國認為,總體來看,廢舊手機的資源價值和環境風險并存。在經過規範化、現代化的處理後,可以實作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但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導緻污染物洩漏,産生負面影響。

新回收模式不斷湧現

隐私洩露和資訊安全制約回收利用

雖然起步較晚,但大陸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産業正進入發展機遇期。目前,大陸廢舊手機新型回收管道主要有3種:一是生産商回收,如國内一些手機廠商開展的“以舊換新”活動;二是銷售平台回收,如一些電商平台提供的廢舊手機報價和回收服務;三是企業回收,如一些企業通過自建平台、與生産商合作等方式回收廢舊手機。

各具特色的回收模式不斷湧現,使廢舊手機“标準化回收”體系日益健全。例如,一些手機回收平台針對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線下門店、上門、郵寄、自助回收機等多種回收模式;一些手機廠商還通過建立完整的産品回收體系,保障手機回收的規範化、專業化、透明化。

而對于有手機回收需求的使用者來說,廢舊手機的隐私保護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家住北京的馬女士每次收拾房間時,最讓她頭疼的都是廢舊手機。“不是我‘戀舊’,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處理它們,扔了、賣了都覺得不安全,隻能放在家裡‘吃灰’。”

馬女士也想過将廢舊手機出售,但考慮到手機中留存的大量個人資訊,一旦相關資訊被人竊取,個人隐私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另外,馬女士認為廢舊手機回收市場“水太深”,回收價格和自己的心理預期有較大落差,于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與手機保有量和報廢量相比,大陸手機回收率仍然較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相關研究顯示,目前,大陸手機廢棄後主要有三大流向:一是被消費者閑置留存,二是通過攤販等傳統管道進入回收環節,三是新型回收管道回收。其中,閑置在家的占比一半以上,新型回收管道占比最低。

隐私洩露和資訊安全是制約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的痛點。360集團手機安全專家葛健表示,目前清除手機個人資料的主要方式包括恢複出廠設定和清除存儲資料兩種,根據手機系統不同,具體方式有所差別。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和安全廠商都在緻力于研發資料清除技術。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手機品牌恢複出廠設定隻是系統恢複,而存儲的資料依然存在,需要在恢複出廠設定時同時勾選清除全部存儲資料的選項。如果擔心手機裡的個人資訊還是能夠被恢複,可以采取反複填充資料的方法徹底清理個人資訊。”葛健說。

劉建國認為,應從法律層面和監督執法層面着手,保障消費者的資訊安全。

回收産業發展仍需規範

面臨标準體系不健全、綜合處理能力不足等制約

近年來,《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循環經濟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關于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更新的意見》等出台實施,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産業發展逐漸規範,非法拆解環境風險也得到有效遏制。

不過,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産業仍然面臨政策标準體系不健全、綜合處理能力不足、消費者回收廢舊手機意願低下、回收流程長、回收成本較高等短闆。

政策制度方面,潘永剛建議,針對廢舊手機回收環節中涉及隐私資訊銷毀的部分,應進一步健全相關法規政策,同時明确廢棄手機的拆解作業指南與補貼标準。

技術和産業發展方面,劉建國表示,廢舊手機回收仍主要依賴手工拆解,制約着大陸廢舊手機環境無害化、高效處理利用,行業内規模化企業數量較少,僅有少數企業有工程實踐經驗。

行業規範方面,萬物新生集團執行總裁王永良介紹,傳統手機回收行業交易層級複雜、中間商衆多,缺乏統一的行業标準,長期缺乏正規回收管道導緻回收缺乏統一的質檢與定價标準。

如何進一步促進廢舊手機回收産業規範化發展?王永良建議,應加強回收網絡建設,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回收服務;通過科技創新,實作供應鍊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升營運效率;加強産業鍊協作,推動制造商、銷售商、回收企業和再生産企業等各環節形成關聯。

劉建國建議,要加快落實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同時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中,探索将廢舊手機作為特殊品類垃圾開展專項回收的可行模式;加強面向公衆的廢舊手機回收宣傳教育,促進廢舊手機存量消納與市場擴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