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市場今年有望維持增長:上季度拐點出現,AI等新技術促進購換機

手機市場今年有望維持增長:上季度拐點出現,AI等新技術促進購換機

剛剛結束的2023年第四季度将成為手機市場拐點,各方預判四季度手機市場将出現增長,并且今年也将維持增長态勢。

12月27日,中國信通院釋出的報告顯示,2023年11月,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3121.1萬部,同比增長34.3%。2023年10月,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2916.2萬部,同比增長19.7%。2023年1-11月,國内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61億部,同比增長7.1%,其中,5G手機出貨量2.15億部,同比增長12.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2.5%。

根據IDC統計,2023年第三季度國内智能手機實際零售量已實作同比增長0.4%,預計出貨量也将在第四季度出現拐點。

“2023年第四季度确實出現了銷量穩定增長的拐點。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帶來的,其一是疫情根本上沒有沖擊手機作為個人資訊終端的需求,降低人們的活躍範圍同時面對手機時間增加了;其二,因疫情受到抑制的消費開始得到釋放;其三則是購買力下降隻影響銷售換擋降級,對銷量影響不大。”科技戰略專家、手機行業顧問周掌櫃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四季度手機新品密集釋出,市場承接力不錯

2023年下半年随着華為Mate 60系列回歸和蘋果iPhone15釋出,手機市場被激活。榮耀、vivo、OPPO、小米、魅族、中興通訊、realme等都在第四季度推出了新品。

手機市場今年有望維持增長:上季度拐點出現,AI等新技術促進購換機

2023年9月22日,浙江杭州,顧客在蘋果杭州門店排隊等待進店購買iPhone 15系列手機。IC photo 資料圖

從實際市場回報看,整體銷售情況比較樂觀。根據IDC統計,2023年第三季度國内智能手機實際零售量已實作同比增長0.4%,預計出貨量也将在第四季度出現拐點。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呈現出複蘇迹象,10月的前四周平均同比增長了11%。 Counterpoint最新的報告顯示,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将同比增長3%,達到3.12億台。其中,北美和歐洲的出貨量預計将與去年持平,但中國和中東和非洲 (MEA)、印度等新興市場成功扭轉頹勢,從2023年第四季度起将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的新增長引擎。

不過,手機市場競争高度激烈,加上華為的回歸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争,使得各手機廠商對市場判斷相對謹慎。

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營運官胡柏山早前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回歸後競争越發激烈,未來幾年競争會更加激烈,但中國市場打出來,全球也不會有問題,vivo在海外市場會有不錯的增長。

胡柏山對手機行業的整體判斷是過去三年因各種原因導緻手機銷量稍微有所下滑,預計2024年國内市場企穩,海外市場增長。

Realme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徐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中國手機市場總量在2.6億部左右,明年應該會略有提升,可能會有幾個點的增長,“消費者的使用周期從30多個月降回到20個月或者是十幾個月需要一個時間周期,它是一個緩慢複蘇的過程,我覺得方向是向好的。”

徐起也談到華為的回歸的确在機圈來說是一個大事,給市場更多的壓力和更多的動力,希望大家一起去重振中國市場,提升手機的活力和熱度。

周掌櫃預計,2024年中國手機品牌中,vivo和OPPO陣營穩定性更強一些,小米在全球市場更強,華為手機放量主要看nova系列,榮耀主要看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考慮到多種因素,估計2024年中國手機行業大盤下滑大機率企穩,2000-3000價位段會異軍突起,也就是腰部下沉。”

AI大模型、衛星通信、車機互聯将得到進一步應用

明年手機産品本身也會帶來一系列新技術和新應用來刺激消費者購機或換機。比如,各家手機端側大模型都陸續落實到新款手機上,衛星通信也會在更多手機品牌上使用,智能手機和新能源車将加速融合。

IDC日前釋出了2024年中國手機市場的十大洞察,其中提到,手機端AI大模型應用更加廣泛。

國内主要廠商已相繼布局手機端AI大模型。AI大模型在手機上的使用有望打破手機市場多年以來創新不足的局面,對硬體更高的性能需求也利于推動部分使用者換機。但AI大模型真正的使用場景尚未明确,語音助手依然是主要落地方式。

截至目前,華為推出了大盤大模型,vivo釋出了藍心大模型,推出了首款搭載藍心大模型的手機X100系列,OPPO推出了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

第三方機構Canalys釋出對智能手機市場的最新預測,認為明年AI手機出貨量預計達6000萬部。

除了大模型外,更多手機将搭載衛星通信服務。華為首先把衛星通信服務帶入了手機中,也得到了消費者積極回報。接下來OPPO、榮耀等也會在高端手機上搭載衛星通信服務。

IDC認為,雖然大部分消費者在日常使用場景中很少用到相關服務,但衛星通訊依然會在特殊的極端場景下發揮重要作用,成為高端産品打造差異化的重要選擇。預計衛星通訊服務将會與AI大模型一起明顯提升高端産品競争力,同時也利于廠商進一步打造品牌形象。

此外,新能源車和電動車的快速發展,使得汽車與手機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供應鍊出現拉貨潮

從産業鍊端來講,整體市場回暖從産業鍊上遊先感受到,手機廠商開始從上遊零部件處拉貨。

有台媒援引供應鍊消息透露,華為、榮耀以及傳音對2024年的智能手機出貨目标持積極态度。據初步估計,這三家公司2024年手機出貨量合計将新增7000萬至8000萬部,新增量約占全球手機市場的5%。

具體來看,相關供應鍊估計,7000萬至8000萬部手機的增量預期中,傳音2024年手機出貨目标增加3000萬部,是目前唯一挑戰雙位數成長的品牌。華為估計2024年新機銷售可望增加2000萬至3000萬台。榮耀力拼成長2000萬台。

近期,手機相關晶片供應鍊可能迎來一波用戶端拉貨潮,IC設計廠商表示,需求最壞的時期已過,市場正逐漸回升中;2024年在終端生成式AI導入手機市場引爆的換機潮帶動下,可望在明年第三季感受到更明顯的複蘇動能。

周掌櫃表示,從産業鍊角度看,中國智能手機産業鍊的競争力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可能裝配會有一定轉移,或者廠商之間訂單切換,但總體中國企業在手機傳統産業鍊中短期看不到太大利空因素。

随着手機市場回溫,各大券商也紛紛看好明年手機産業鍊行情。

國金證券表示,四季度智能手機拉貨持續,從多方面的情況來看,電子需求轉好信号明顯,建議關注四季度受到手機拉貨,庫存去化較快,業績有望超預期的細分行業及公司,電子基本面在逐漸轉好,中長期來看,AI給消費電子賦能,有望帶來新的換機需求,看好AI驅動、需求複蘇及自主可控受益産業鍊。

浦銀國際報告認為,AIGC普及有望刺激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終端需求重回成長路徑,對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行業持溫和樂觀的态度。預計2024年全球和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将分别同比增長5.0%和5.1%。

浦銀國際分析行業增長動能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在經曆了接近2年的智能手機行業低迷和換機周期拉長之後,存量使用者的換機需求在2023年冰點基礎上得到部分釋放。短期的安卓品牌高端旗艦機型需求有望在明年延續。另一方面,近期AIGC技術在手機、PC等端側的功能實作有望刺激使用者需求,推動出貨量增長。預期更多搭載高通和聯發科端側AI能力的機型将在2024年上市。另外,華為品牌智能手機回歸和熱銷,有可能成為2024年的行業增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