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磨萬擊還堅勁!來看2023年證券私募業六大關鍵詞

作者:證券時報

2023年,對中國證券私募業來說,是守成之年,也是淬煉之年。

這一年,行業規模平穩增長,監管加強加速扶優限劣。在震蕩市場裡,私募管理人們積極開拓,收獲了各自的成長。在喧嚣和争議聲中,不論是從業者、投資人還是旁觀者,都對行業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回顧過去,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出2023年證券私募業六大關鍵詞,疾風之下依然有亮點。展望新年,行業期待否極泰來。

01業績分化

過去一年,中國股市調整蓄勢,債市先抑後揚,期貨市場此起彼伏。複雜市場環境下,證券私募業績分化顯著,股票政策不幸墊底。

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截至12月22日,有業績記錄的19831隻私募證券産品今年來收益均值為-1.59%,其中9278隻産品實作正收益,占比為46.79%。其中,債券政策整體表現領跑,1583隻債券産品今年來收益均值為8.55%,82%的産品取得正收益。期貨及衍生品政策表現緊随其後,2280隻期貨及衍生品政策産品今年來收益均值為2.93%,正收益産品占比為57.19%。

最受關注的股票私募在今年初一度領跑,但到了年底轉為在五大政策中墊底。截至12月22日,有業績記錄的12480隻股票政策産品今年來收益均值為-3.96%,實作正收益産品數量為4880隻,占比為39.10%。組合基金、多資産政策産品平均也為負收益。

在股票私募内部,業績同樣呈現出明顯分化,量化股票私募再次戰勝主觀股票私募。截至11月底,有業績記錄的32家百億量化私募1~11月收益均值為7.66%,大幅領先百億私募整體收益水準,其中31家百億量化私募年内實作正收益,占比高達96.88%,有7家收益超10%。入圍年内百億量化私募前十名的包括信弘天禾、穩博投資、寬德投資、衍複投資、因諾資産、乾象投資、茂源量化、頑岩資産、九坤投資、黑翼資産。

有業績記錄的28家主觀股票多頭百億私募今年來收益均值為-3.25%,僅9家實作正收益,占比32.14%。這9家正收益私募分别為東方港灣、康曼德資本、景林資産、和諧彙一資産、上海瓴仁私募、勤辰資産、睿郡資産、仁橋資産和睿璞投資。不過,也有部分主觀股票多頭百億私募年内業績下跌超過20%,有些甚至因跌破清盤線而修改合同,令人唏噓。

02苦練内功

盡管市場表現不如人意,但在此過程中,不少私募借此機會、沉下心來穩紮穩打、苦練内功。

“在市場偏弱的情況下,我們更注重練好内功,夯實公司的投研能力。在研究上,我們在行業低谷期通過社會招聘充實了醫藥、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的優秀研究力量,這些領域代表了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方向。在投資上,我們進一步完善基金經理共管制度,多位基金經理管理同一隻基金,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充分溝通交流和能力圈的互補,形成一個超級能力圈。這樣的安排,在確定預期投資收益的同時,避免投資組合和風險過分集中,有效降低了組合淨值的波動性和回撤,進而給投資人帶來良好的投資體驗。”重陽投資合夥人寇志偉表示。

無論何種市場環境,投研能力都是證券私募最根本的核心競争力,持續聚焦于投研能力建設,是許多眼光長遠的頭部私募的共同選擇。

不少主觀私募繼續打造多基金經理模式,拓展投研能力圈的同時打造更加平衡的風格,以應對多變的市場。星石投資副總經理方磊說,圍繞自身能力建設,星石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堅持自身“多基金經理團隊制”,不依賴某一位明星基金經理,依靠團隊投資的力量。二是打造全市場投資能力,不依賴單一市場風格。三是提升組合确定性,不依賴單一股票。

成立初期一度遭遇業績壓力的和諧彙一今年起有所起色,其高端制造相關産品線表現突出。據了解,和諧彙一從成立之初就引入了許多實力研究員,并于去年發行了多隻行業主題基金,聚焦于消費、醫藥、高端制造和TMT等核心産業,這些基金由中生代擔任基金經理,公司着力打造平台型資産管理。正是這樣的長期堅持投入,最終帶來了成效。

量化私募今年同樣繼續加大各方面投入,量化巨頭幻方釋出了第一代開源代碼大模型DeepSeek Coder,成為行業标志性事件。此外,拾貝投資等傳統主觀私募成功開辟了量化新賽道,量化工具正加快融入股票主觀投資中。

03掘金海外

相對國内市場,今年海外市場的投資機會相對更多。無論是投研端走出去、還是募資端引進來,掘金海外成為不少大型私募的主動選擇。

投研端來看,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以景林資産、東方港灣為代表的一批明星私募今年深度參與美股投資,并取得出色回報。英偉達、拼多多、微軟等是國内私募最為偏愛的美股上市公司,這三家公司今年漲幅分别高達239.02%、79.41%和58.19%。

景林資産總經理高雲程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景林建構了一套基于國際競争力比較研究的全球化調研體系,景林的研究員不光要做中國市場的調研,還要到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市場做全球化的調研比較。對于美股裡的科技巨頭,如今景林也建立起了定期的調研覆寫。

随着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中國私募管理人開始走出去。某大型私募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從行業内看,具體實踐包括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設立辦公室,建設能力,對不同市場的行業建立廣度覆寫,與國内投研團隊協同研究,與國際優秀管理人和投資人廣泛交流,為國内團隊提供投資、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全球視角和實踐,同時積極吸引多元化國際背景的人才;在國内外高校積極進行校園招聘和人才儲備等。

“我們也在積極往海外布局,公司在新加坡、紐約、倫敦等地都有設定辦公點,在當地招募優秀人才。公司已經有産品試水了幾年美股市場交易,未來計劃正式在海外發産品,把中國的量化品牌推出去。”華東某大型量化私募稱。

除了投研端,國内私募還積極與海外投資者溝通,做好募資端的“引進來”工作。有業内人士表示,在海外業務合作中,中國私募管理人充當海外機構投資人長期投資中國、感受中國市場活力的橋梁,他們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在市場波動中充分向客戶傳遞信心,提示機會。實際上,今年仍有海外長期資金堅定加倉中國市場,不少優秀私募接待了海外機構尤其是中東投資者的盡調和投資。

04量化争議

回顧今年國内資本市場,有關量化的話題貫穿全年,8月底更是一度在市場上引發很大争議。由于量化私募在這方面規模較大,是以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今年8月28日,在降低印花稅等多個市場利好出台後,A股市場大幅高開後日内低走,令衆多投資者始料未及。此後,多家自媒體和多位金融大V發文聲讨量化交易,網上相關争論甚嚣塵上。面對輿論壓力,不少量化私募出面自證清白。

9月1日,滬深交易所釋出《關于股票程式化交易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加強程式化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重點監控最高申報速率達到每秒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筆數達到2萬筆以上的交易行為。證監會發文表示,此舉為了落實《證券法》有關規定,推動程式化交易規範發展,标志着大陸股票市場正式建立起程式化交易報告制度和相應的監管安排。

證監會強調,近年來,A股市場程式化交易規模持續上升,逐漸成為國内證券市場投資者重要交易方式之一。從境内外經驗看,程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強市場流動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在特定市場環境下存在加大市場波動的風險,有必要因勢利導促進其規範發展。

此外,今年年中發生的量化私募圈聯名舉報事件,圍繞量化私募高管的多起負面新聞,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和輿情。

DMA政策是今年最為火爆的政策之一,其本質是一種收益互換,主要是指量化機構通過券商自營交易台加杠杆去執行一些相對穩健的政策。因為業績突出,這類政策今年受到很多投資人追捧。不過11月,不少券商收到監管通知,要求對多空收益互換DMA業務的新增規模進行管控。

雖然圍繞量化私募的争議不斷,但連續多年的穩健業績,還是讓這類機構赢取了投資者信任。據了解,今年大多數銷售管道都主推量化私募産品,成為證券私募産品募集中鮮有的亮點。

05加速洗牌

加速洗牌,是今年證券私募業的另一重要關鍵詞,行業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邁進。監管持續加強、堅持扶優限劣,行業的多起風險事件成為催化劑。

今年以來,私募行業掀起了一輪登出潮,一大批風險機構加速出清。今年1月,單月登出1564家私募,重新整理曆史紀錄;9月私募登出數量再迎小高峰,單月登出私募管理人246家;12月,私募單月登出數量達到112家,延續加速出清的态勢。全年累計登出私募2537家,創出曆史新高。

截至今年1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153698隻,存續基金規模20.61萬億元。其中,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98090隻,存續規模5.73萬億元。對比去年底的92604隻和5.56萬億元,私募證券基金的産品數量持續增長,存續規模穩中有進。

“2023年對私募來說是比較艱難的,積極角度是在困難環境裡,行業頭部效應加強,僞私募加速淘汰,一些過去受益整體市場上漲紅利的私募也暴露出短闆。隻有潮水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有業内人士稱。

私募業今年發生了多起風險事件。就在11月,華軟新動力踩雷事件、洛克資本跑路事件震動了整個金融圈。其中,百億FOF私募華軟新動力投向深圳彙盛的私募産品因對方發生違約導緻兌付困難。除華軟新動力外,該事件還涉及多家信托、券商托管和上市公司,牽涉面很廣,引起全行業反思。

着眼行業進一步高品質發展,12月8日,證監會釋出《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新辦法完善全鍊條監管,細化分類監管,落實創業投資基金差異化要求,完善合格投資者标準,強化募集環節監管,完善資訊披露和資訊報送要求,明确私募基金退出和清算要求,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等,被業内看作是私募監管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今年4月,基金業協會還曾就《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征求意見。

寇志偉指出,近年來第三方理财、私募基金行業亂象頻出,都是鑽了行業監管不完善的空子,嚴重損害了行業聲譽,也損害了行業内絕大多數守法合規經營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國務院已經釋出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證監會強調嚴厲打擊“僞私募”,這有利于私募基金行業的健康發展。

06期待回暖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對于未來,業内仍然心中有念、眼裡有光,股票私募期待明年市場能夠走出迷霧。

從市場角度分析,方磊認為,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中央積極加杠杆将是2024年國内經濟破局的關鍵,海外美元的虹吸效應接近尾聲,中美經濟差和利差都将逐漸收窄,2023年壓制股市表現的因素都有望轉向積極,2024年的投資機會應該會逐漸增加,整體股市環境對于主觀股票政策投資者相對更加友好,主觀股票政策的表現也有望整體好轉。

“展望2024年,均值回歸将是A股的關鍵驅動。随着逆周期調節政策的發力,國内需求端的改善力度會逐漸增強,存量優勢企業的業績有望逐漸改善,疊加目前股市估值偏低、估值風險已經得到了充分釋放,後續國内權益類資産定價有望出現均值回歸,國内優勢資産已經具備較好的配置價值,尤其是那些估值超跌的優勢公司。觀察基金重倉股的表現,經曆兩年多的調整,基金重倉股的絕對估值降至曆史較低水準,相對估值也已經從2021年初的大幅溢價轉為折價且落至曆史均值以下水準,基金重倉指數相關标的具有一定的超跌修複空間,基金重倉股也蘊含着均值回歸、價格修複的機會。如果基金重倉股出現價格修複,主觀股票政策的資金面的壓力或也有所緩解。”方磊說。

從行業角度看,監管逐漸嚴格對私募行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有助于中長期行業發展。在業内人士看來,監管從嚴管理下雖然可能會導緻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上的減少,但有助于“扶優限劣”和頭部化趨勢的演繹。一般情況下,頭部私募具備更加完善的投資體系和風控管理模式,有着更優秀的業績和先進的内部建設,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更優的投資體驗,有助于提升投資者對私募行業的認知。同時,日益完善的監管體系也有助于督促私募管理人回歸主動管理本源,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投研水準上。

責編:羅曉霞

校對:趙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