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食“公攤面積”大引熱議,專家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作者:海報新聞

近日,#零食公攤面積越來越大#話題引發熱議。一些商家為吸引消費者購買,在包裝設計上煞費苦心,利用“障眼法”營造出包裝大、容量多的效果,讓商品看起來很實惠,不少消費者購買後拆開才驚覺“上當了!”

業内人士稱,“公攤面積”在食品行業普遍存在,這也是國家一直在打擊過度包裝的一個重要原因。零食“公攤面積”過大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應該出台相關規範遏制該現象,保護消費者權益。

消費者吐槽,零食也有“公攤面積”

“為了少裝點零食,真是煞費苦心了!”近日,零食“公攤面積”越來越大引消費者吐槽。

所謂“公攤面積”,一般指由整棟樓的産權人共同分攤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如今,不少零食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在包裝上使用“障眼法”,設計一些凸槽、Logo遮擋等,營造出包裝大、容量多的錯覺,被網友們稱為“零食界的公攤面積”。

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曾被類似包裝迷惑的經曆:一盒壓片糖果,看似滿滿當當,打開後才發現中間被Logo遮擋的地方是空的;看似滿滿一袋的真空包裝原味花生,實則底部和兩側都是畫上去的花生圖案;從外部看滿滿一盒的西梅,打開後發現裡面有一個高高的“内膽”,占據了盒子一半的面積……

還有部落客對零食的“公攤面積”進行了測評,各式各樣增加“公攤面積”的包裝設計,讓人大跌眼鏡:打開一袋夾心海苔,僅有的一片海苔下墊着一包厚厚的幹燥劑,給消費者以包裝裡有好幾片的錯覺;一盒從正面看是圓柱體包裝盒的無花果果幹,側面其實是扁的;一盒買2送1的超值裝德芙巧克力,從外包裝上看3塊巧克力的大小差不多,拆開後才發現裡面是2塊大巧克力和1塊小的巧克力,體積差的部分正好被外包裝右下側的圖檔遮擋住了……

在測評評論區,有網友不禁感歎“買幹燥劑送零食”“本以為撿到大便宜了,沒想到卻被‘障眼法’迷惑了……”還有網友調侃道:“以前的零食包裝是能裝多少裝多少,現在的零食包裝是能裝多‘少’裝多‘少’。”

記者探訪,不少零食有“公攤面積”

零食“公攤面積”果真如此誇張?12月28日,極目新聞記者在武漢線下超市探訪發現,确實有不少商家在零食包裝上使用了“障眼法”。

零食“公攤面積”大引熱議,專家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隻有中間部分有巧克力

在洪山區一家超市内的巧克力貨架上,極目新聞記者看到,一盒售價23.2元、淨含量140克的金帝跳跳糖巧克力,圓柱體盒子内隻有中間一排擺放着巧克力,占據整盒約一半的位置,兩邊無巧克力的部分外側被品牌Logo、産品圖案等包裝紙遮擋住。

零食“公攤面積”大引熱議,專家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7片巧克力隻占據了盒子一半的位置

另一盒售價13.8元的7片裝德芙海鹽零糖黑巧克力,極目新聞記者拿起盒子搖晃,能夠明顯聽到内部物品移動的聲音,晃動感比較明顯。記者購買後打開一看,7片巧克力果然隻占據了盒子一半的位置。

零食“公攤面積”大引熱議,專家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零食“公攤面積”大引熱議,專家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趣多多曲奇盒子的凹槽

極目新聞記者還購買了一盒被衆多網友吐槽過的趣多多曲奇餅幹,一盒長條狀85克裝的曲奇,打開後發現裡面的盒子被分為3格,左右兩格各有3塊曲奇,中間一格隻有2塊,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中間一格的容量比左右兩格淺了不少。

這樣的“障眼法”包裝在膨化食品中更是普遍存在。在超市的薯片貨架上,極目新聞記者看到,外表鼓鼓囊囊的一大包薯片,用手一捏才發現薯片部分隻占據了包裝三分之一左右的位置,其餘都是填充的氣體。不過,有專家解釋稱,膨化食品袋子裡填充的是氮氣,可以有效抑制薯片的氧化及微生物的繁殖,還可以抵禦外部潮氣的侵入,保持薯片口感和新鮮度。

但極目新聞記者進一步探訪發現,一些棗糕、軟糖、餅幹等商家也效仿起了膨化食品的大包裝、小容量,讓商品看起來很多、很劃算。

零食“公攤面積”大引熱議,專家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看似大包裝、實際隻有小容量的零食

例如,淨含量200克的好想你牌每日蜜約棗、淨含量126克的酸弟牌南酸棗糕、淨含量225克的徐福記剝皮軟糖、淨含量208克的休閑農場夾餡餅幹等,内部零食容量隻占包裝容量的一半,甚至更少。

專家稱,商家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商家在零食包裝上使用“障眼法”,是否涉嫌欺騙消費者?

“零食公攤面積是否算誤導消費者,主要在于商家是否明确對這種公攤行為進行了告知。”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律師向極目新聞記者分析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産地、生産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産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内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如果商家沒有告知消費者,就是侵犯消費者知情權,涉嫌敲詐消費者,消費者可以要求退一賠三。

付建認為,零食公攤面積大、實際内容少的做法是一種不正當競争的手段。商家通過虛報産品數量或者使用特殊包裝來欺騙消費者,以擷取更多的利潤。這種行為扭曲了市場的價格機制,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争秩序,對其他誠實守信的商家造成了不公平的競争環境。同時,這也會導緻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下降。應該加強對商家的監管力度,嚴懲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零食公攤面積大實際上是食品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國家打擊過度包裝的原因之一。”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公攤面積過大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應該出台相關規範遏制該現象,保護消費者權益。

财經評論員張雪峰也認為,零食公攤面積大這一普遍現象應該得到消費者的關注。商家的設計可能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提高商品的視覺效果,或者為了節省成本,但這樣的設計無疑增加了消費者的預期成本,可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同時,商家應該考慮到消費者的權益,不應利用誤導性的包裝設計來欺騙消費者。

“商家如果一味依靠誤導性包裝設計來吸引消費者,而沒有提供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這樣的生意很難長久。商家應該尊重消費者權益,提供真實、準确、清晰的産品資訊,這樣才能赢得消費者的信任,赢得長期市場。”張雪峰表示。(極目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