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作者:大圓說曆史

随着手機和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擷取資訊的管道明顯增多,交流也更加友善快捷。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也使一些不良風氣在網絡世界中迅速滋生蔓延。

從幾個近期引發熱議的事件來看,很多網民在網絡上評判事件和人物時,容易受主觀情緒的影響,進行感性的判斷,而不是理性的分析,這讓我不禁擔心這種畸形觀念會在網上生長。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以張譯抽煙事件為例,當初張譯是在采訪中随口說出自己在劇組逗孫俪的一個小插曲,完全沒有惡意。但是這話一傳到網上,立刻有人斷章取義,批評張譯“故意在孫俪面前抽煙”。

更誇張的是,這件事很快演變為張譯和孫俪不和的證據。明明是小事一樁,卻被網友情緒化地放大,還連累了孫俪被攻擊。

再如朱軍的性騷擾案,最初女生的描述聽似可信,許多網民立刻就站在弱者一邊,而沒有進一步調查事件的真僞。

等到案件調查結束,證明朱軍清白無辜,人們卻很難改變已形成的偏見。朱軍不得不放棄央視主持人的工作,事業遭到毀滅性打擊。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2012年,張譯和孫俪在一部電視劇中有對手戲。某天拍攝間隙,張譯随手點起一支煙,輕松地和孫俪聊起天來。

當時兩人氣氛融洽,戲裡戲外都配合得很好。沒想到後來張譯把這件小插曲講給記者聽時,被斷章取義成“張譯故意在孫俪面前抽煙”。

這件事一出,兩人之間愉快的工作氛圍被破壞。張譯不得不出面解釋,稱當時抽煙純屬無心,和孫俪之間從未有過節。

而孫俪也發聲明,希望網友不要過度解讀。然而他們的澄清都沒能遏制住一些極端粉絲的人身攻擊。孫俪的社交賬号上開始充斥 許多指責她的言論,稱她“矯揉造作”、“别扭”等等。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本是張譯一個口誤,卻不斷被網友炒作渲染,最終害了兩個演員再無交集。我們在網上評論時,不能簡單為了熱鬧而圍攻當事人,更不能在沒有調查清楚的基礎上做出評判。

理應保持理性,了解事情的全貌,而不是被主觀情感帶偏。

2012年,一名叫弦子的女孩突然控告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軍性騷擾,并在報案時泣不成聲,較長的描述了事發地點和過程,引起軒然大波。

在女生楚楚可憐的控訴面前,許多網友産生了同理心,不約而同站到這位“弱者”一邊,紛紛起哄謾罵朱軍,将他視為大衆情敵。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然而等到警方介入調查後,弦子的叙述被發現前後沖突百出。她最初提到的化妝間面積太小,不可能發生她描述的騷擾過程;她提到的關鍵證人也都站出來否認此事。

當這些疑點被披露後,網友們卻很難改變自己的先入為主印象,畢竟弦子一開場的傷心模樣讓大家深信不疑。朱軍不得不放棄央視主持人的工作,他在業内耗費多年積累的人脈和聲譽化為烏有。

這件事再次表明,我們不能輕易相信一面之詞,要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同時調查事實真相也需要時間,在證據确鑿之前,我們不應妄下定論。

2021年,央視女記者王冰冰被爆出第三者插足他人關系的绯聞。起因是一個名叫小玉的女生在網上發帖爆料,王冰冰搶了她男友徐嘉餘,奪走了她的愛情。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小玉痛心疾首地控訴王冰冰,聲情并茂地描述兩人如膠似漆的曾經。看似王冰冰是道德上的賊,很多網友立刻站到小玉一邊,打開王冰冰的社交賬号破口大罵。

但是就在幾個月後,有人發現這其中有蹊跷。小玉所謂的“證據”都站不住腳,她和徐的關系也遠沒有她描述的那麼親密。

經過調查,這完全是小玉自導自演,故意誣陷王冰冰的一場鬧劇。王冰冰重新出鏡後,用甜美的微笑回應了質疑。

我們不能輕易評判一個人,要保持足夠的審慎态度,确認事實再下定論。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除了上述幾個典型案例,最近幾年還爆出過很多類似的事件,比如演員白百何離婚後和小鮮肉在泰國旅行,就被網友無端臆測她“不貞”;歌手潘粵明也曾被傳出吸毒、賭博的負面新聞,網民嚴詞攻擊。

但這些傳聞後來也都被證明與事實不符。

看來,在網際網路橫行的時代,網民評判名人的标準沒有跟上時代發展。許多人容易受個人情感影響,在沒有确鑿證據的情況下就莽撞下定論;又或者翻倒按道聽途說,跟風謾罵。

在追捧和攻擊中取得心理平衡。一旦輿論方向形成,想要扭轉就非常困難。這種趨勢如果任其發展,會嚴重影響網絡環境。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在這幾起典型案例的背後,我們可以總結出網民情緒化判斷的一些共性特點:

首先,很多網民容易受主觀情感或道聽途說的影響。比如面對弱者,他們往往産生同情,傾向于先相信弱者一方的說法;而對付“強者”,大衆的怨氣又會在網上集中爆發。

其次,一旦主流的判斷意見形成,網民很難客觀地重新審視。朱軍案中,就算後期調查明确了他的清白,群眾的偏見還是難以擺脫。

再者,面對複雜的人際關系,網民常常愛下快速判斷,而不考量人性的複雜性。王冰冰和白百合所遭遇的道德審判就很典型。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這些特點的背後,是目前網民的理性思維和判斷能力難以跟上網際網路資訊爆炸式增長的速度。大量情緒性的評價充斥網絡輿論場,很容易影響更多人的判斷,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面對網上情緒判斷現象的蔓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如何避免這種盲從。

首先,在網上評論前,我們要努力主動了解事件的全景,采用多角度思考,了解不同立場,而不是被自己的主觀情感帶偏無法自拔。

其次,遇到證據不明、真假難辨的模糊領域,我們應該保持謙遜、審慎的心态,暫時擱置判斷,等待更多資訊,而不是見風就是雨。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最後,在轉發他人評論時,我們也要稍加推敲,不輕易造成傷害。

此外,主管部門也需要加強網絡評論的制度建設,設立必要的門檻,使理性而不是私欲主導網絡表達,減少情緒化評判對社會環境的污染。

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将推動網絡文明建設。

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讓世界變得更加平坦和聯通,這是整個社會進步的标志。但是它也給我們的判斷帶來了更大的複雜性。

從最近幾起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網民評論時的情緒化傾向正在影響網絡環境。

從張譯事件到朱軍事件,我發現:這種畸形觀念,正在網上野蠻生長

面對這一情況,我們仍然要保持理性和開放的心态。樹立正确的網際網路評論觀念,運用多角度思考,在做出評價前深入調查,這都是我們身體力行可以做到的。

與此同時,通過制度引導,将理性讨論而不是怨氣輸出作為主流,使網絡文明健康成長,也是大勢所趨。

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樣,網際網路文明也需要時間進化和完善,在成長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負面情況。但隻要我們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個人,都能保持積極理性的态度,相信這些畸形觀念終會被淘汰,真正的網絡文明必将建立。

那時候,網絡就是知識和了解的海洋,而不僅僅是情緒的輸出。讓我們攜手推動這一天的到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