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疾馳的中國光伏産業:如何跨越障礙?

作者:王琦 785

12月中旬,頂着陣陣寒意,中國絕大部分光伏企業的高管、業務員齊聚江蘇宿遷,共赴可能是光伏行業2023年度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會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與不少光伏企業人士溝通後發現,他們在認可目前産業發展的高度時,難免也會流露出一絲擔憂:産能過剩争議,“内卷”加劇,估值下滑……種種話題都指向目前不平靜的産業競争态勢。

有關上述話題的讨論同樣貫穿于“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如果說今年有行業熱詞,一個可能是過剩,另一個可能是降價。

不過,在嗅到危機感之時,目前中國光伏産業所取得的直覺成績值得肯定。

與此同時,随着COP28達成“曆史性協定”,在“2023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增加2倍”的目标之下,光伏産業依然具備巨大的發展空間。

光伏産業發展攀上新高度

王勃華在“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光伏行業增長勢頭強勁,特别是太陽能領域出現的投資今年有望首次超過石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國内今年出現的太陽能投資規模是遠高于風電、水電、核電以及火電。而整體的投資趨勢則明顯反映出,資金湧向新能源産業是大勢所趨。

持續的投資熱情,将驅動光伏市場需求保持提升。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分别上調了2023年度光伏新增裝機預測——預計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由305至350GW上調為345至390GW,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由120至140GW上調為160至180GW。

“央企主導的第一批大基地項目并網全力推進,年底前還是搶裝。”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事實上,前三季度的國内光伏裝機增量結構顯示,地面集中式電站新增裝機正在提速。“前三季度,集中式發力更加明顯。由于第一批風光大基地要求必須在年底前并網,是以四季度集中式發展可能還将更快。全年整體裝機結構中,集中式占比會同比有所提高。”王勃華表示。

需指出的是,盡管從規模上看今年國内光伏産業站上了曆史新高度。但受到“量增價減”的影響,大陸光伏産品出口金額同比下滑。

以前10月的資料為例,今年1至10月,大陸矽片、電池片、元件等産品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長90%、72%、34%,但整體的光伏産品出口總額約429.9億美元,同比下降2.4%。“中國光伏出口變化比較大,今年‘價’減得比較厲害。”王勃華表示。

但好的迹象是,相較去年同期,前三大出口市場佔有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元件出口市場更趨于多元化,前十大市場以外的區域份額增加明顯。

“今年,大陸光伏出口呈現出韌性強、布局優、潛力大三大特點,尤其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東盟和非洲的出口增長顯著,且在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全球市場對光伏産品的需求增長依然呈現較好勢頭。”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李碩指出。

呼籲理性發展重視電網消納

市場廣闊但“内卷”嚴重,是今年國内光伏産業的真實寫照。

“光伏産品的成本已經夠低了,不要再進一步降低了。”在上邁新能源董事長施正榮看來,即便産業鍊價格再降,“不僅自己沒錢賺,也未必會給電力系統帶來更多回報”。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則建議,大型國有能源企業不要再采取低價中标的招投标方式。

實際上,自今年11月業内開始密集出現低于1元/W價格的投标價以來,呼籲理性競争的聲音不絕于耳。而“價格戰”的興起,與目前産能過快增加導緻供需關系改善密切相關。這也是産能是否過剩的争議為何會成為今年的熱門讨論話題。

先導智能董事長王燕清曾表示,目前,主要是低端産能過剩和無序競争造成行業内卷嚴重。“我們呼籲,光伏企業一定要以創新作為自己的競争力。”

捷佳偉創董事長餘仲認為,從發展的角度上理性、辯證地看,現在的産能不存在絕對的過剩。“光伏的發展一直是通過技術創新來實作的,先進的産能永遠不會過剩。”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則表示,非市場化資源配置造成了當下的階段性産能過剩,金融力量疊加地方政府支援加速了産業的擴産速度,“花錢的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是光伏産能過快擴張的本質,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

不難看出,在對待産能的問題上,各大光伏企業呼籲理性發展的聲音此起彼伏。且對于整個光伏産業未來發展而言,市場增長的前景仍是“星辰大海”,但能否配合、滿足電網消納卻值得重視。

今年下半年以來,多地出現因考慮電網安全性問題而頻頻叫停分布式光伏項目安裝的案例。即便業内普遍認為未來光伏行業裝機增速将很難達到前兩年的高增速,但每年的體量同樣龐大。

“雖然光伏産業發展得很快,但能源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系統的變化。”鐘寶申指出,随着光伏裝機大增、占比提升後,過去的排程模式、方案在正常安全運作方面面臨很大壓力。

陽光電源副董事長顧亦磊在談及電網消納困境時表示,光伏消納還需要儲能配合,但目前儲能的使用率非常低,很多機制沒有打通,且規則制定并不合理。

針對新能源消納,正泰新能董事長陸川則提出,需要給予光伏項目選擇技術應用的自由空間,結合其他新能源類型或追蹤支架,形成更高品質、更具成本競争力、輸出更平滑的電源,而不必完全依賴儲能配給解決消納。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