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屆諾貝爾獎得主(化學獎 - 下)

曆屆諾貝爾獎得主(化學獎 - 下)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圖檔在網際網路上

諾貝爾化學獎始于1901年,由瑞典皇家科學院于每年12月10日頒發。該獎項的目的是表彰那些在化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發現和發明的人。

曆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化學獎 - 上)

(七)

梅爾文·卡爾文,美國化學家,1961年。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Max Perutz和John Kendru,英國化學家,1962年。球形蛋白質結構的研究。

Carl Ziegler和Gulio Nata,西德和意大利化學家,1963年。研究聚合物的化學性質和技術領域。

多蘿西·克勞福德·霍奇金,英國化學家,1964年。通過X射線技術分析一些重要生化物質的結構。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美國化學家,1965年。在有機合成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966年,美國化學家羅伯特·E·李·S·馬利肯(Robert E. Lee S. Maliken)。通過分子軌道法對分子的化學鍵和電子結構進行基礎研究。

Manfred Egan,Ronald George Reyford Norrish和George Porter,西德和英國化學家,1967年。通過使用非常短的能量脈沖來擾亂反應平衡的方法用于研究高速化學反應。

Russ Onsag,美國化學家,1968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逆關系的發現為不可逆過程的熱力學奠定了基礎。

1969年,Derek Barton和Ode Hassel,英國和挪威化學家。構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已經發展起來。

Luiz Federico Leloyle,阿根廷化學家,1970年。已經發現了糖核苷酸在碳水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八)

格哈德·赫茨伯格,加拿大化學家,1971年。研究分子的電子結構和幾何形狀,特别是自由基。

Christian Bermer Anfensen,Stanford Moore和William Howard Stein,美國化學家,1972年。前者研究RNA,特别是氨基酸序列與生物活性構象之間的聯系,後者研究RNA分子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與其化學結構之間的關系。

Ernst Otto Fischer和Geoffrey Wilkinson,西德和英國化學家,1973年。研究金屬有機化合物(也稱為夾層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保羅·弗洛裡,美國化學家,1974年。對高分子實體化學理論和實驗的基礎研究。

1975年,John Conforth和Vladimir Prelogue是澳洲,英國和瑞士的化學家。前者是酶催化反應立體化學的研究,後者是有機分子和反應立體化學的研究。

威廉·利普斯科姆,美國化學家,1976年。硼烷結構的研究解釋了化學鍵的問題。

伊利亞·普裡戈津,比利時化學家,1977年。特别是對非平衡熱力學的貢獻,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

彼得·米切爾,英國化學家,1978年。使用化學滲透理論公式有助于了解生物能量轉移。

Herbert Brown和Georg Vittich,美國和西德化學家,1979年。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分别開發成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

1980年,Paul Berger,Walter Gilbert和Frederick Sanger,美國和英國的化學家。前者是對核酸的生化和重組DNA的研究,後兩種是對确定核酸中DNA堿基序列的方法的研究。

(九)

1981年,Fukui和Rod Hoffman,日本和美國的化學家。提出分子軌道對稱守恒原理來解釋化學反應的發生。

Aaron Kluger,英國化學家,1982年。晶體電子顯微鏡已經發展起來,并且已經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核酸-蛋白質複合物的結構。

亨利·陶布,美國化學家,1983年。金屬混合物中電子轉移反應機理的研究.

羅伯特·布魯斯·梅裡菲爾德,美國化學家,1984年。已經開發出固相化學合成方法。

Herbert Hauptmann和Jerome Carr,美國化學家,1985年。在開發直接測定晶體結構的方法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1986年,Dudley Hirschbach,Li Yuanzhe和John Charles Bolani是美國,加拿大和匈牙利的化學家。對化學基底反應動态過程的研究有貢獻。

唐納德·克拉姆,讓-瑪麗·萊恩和查爾斯·佩德森,法國和美國化學家,1987年。可以與高選擇性結構特異性互相作用的分子已被開發和使用。

John DysonHofer, Robert Huber and Hartmut Michel, 西德化學家, 1988.光合作用反應中心的三維結構測量。

Sidney Altman和Thomas Cech,加拿大和美國化學家,1989年。發現了RNA的催化性質。

埃利亞斯·詹姆斯·庫裡,美國化學家,1990年。有機合成理論和方法論已經發展起來。

(十)

理查德·恩斯特,瑞士化學家,1991年。為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光譜方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魯道夫·馬庫斯,美國化學家,1992年。對化學系統中電子轉移反應理論的貢獻。

Kelly Mullis和Michael Smith,美國和加拿大化學家,1993年。兩者都開發了基于DNA的化學研究方法,前者開發了聚合酶鍊鎖定反應(PCR),後者建立了基于寡核苷酸的靶向突變及其在蛋白質研究中的發展。

喬治·安德魯·奧拉,美國和匈牙利化學家,1994年。對碳正離子化學研究的貢獻。

1995年,Paul Crutcher,Mario Molina和Frank Sherwood Rowland,荷蘭和美國化學家。大氣化學研究,特别是臭氧分解。

Robert Kerr,Harold Crotto和Richard Smally,美國和英國化學家,1996年。發現富勒烯。

1997年,Paul Boyer,John Walker和Jens Christian Sko,美國,英國和丹麥化學家。前兩個說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機理,首次發現了離子轉運酶,即鈉鉀離子泵。

沃爾特·科恩和約翰·波普,美國和英國化學家,1998年。前者創造了密度一般字母理論,而後者則發展了量子化學中的計算方法。

1999年,Yamid Ziewell是埃及和美國的化學家。裂變光譜法研究化學反應的過渡态.

2000年,Alan Hague,Alan McDermid和Yukio Shirakawa,美國,紐西蘭和日本化學家。導電聚合物已被發現并開發。

(11)

2001年,William Standish Knowles,Yoshihiko Noda和Barry Sharples,美國和日本化學家。手催化氫反應研究.

2002年,John Bennett Finn,Takayi Tanaka和Kurt Wittrich是美國,日本和瑞士的化學家。已經開發了生物大分子的鑒定和結構分析方法。前兩者建立了軟分析電離法分析生物大分子質譜法,建立了利用混血光譜分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方法。

Peter Agray和Roderick McKinnon,美國化學家,2003年。研究細胞膜中的離子通道,前者發現水通道,後者研究離子通道的結構和機制。

2004年,Aaron Chehanovo,Avram Hershko和Owen Ross,以色列和美國化學家。發現紫杉酸介導的蛋白質降解。

Yves Shawn,Robert Grab和Richard Schroeder,法國和美國化學家,2005年。提出了有機合成中化合物分解的方法。

Roger Kornberg,2006年,美國和德國化學家。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

格哈德·埃特爾,日本和美國化學家,2007年。研究固體表面上的化學反應。

2008年,志村、馬丁·查菲和錢永健,日本和美國的化學家。發現并修飾綠色熒光蛋白(GFP)。

2009年,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Steitz和Ada Jonat,英國,美國和以色列的化學家。研究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

2010年,Richard Heck,Akihigan和鈴木,美國和日本的化學家。有機合成中催化偶聯反應的研究.

(12)

Dan Sheikhtman,以色列化學家,2011年。準晶體的發現。

Robert Lefkowitz和Brian Kobilka,美國化學家,2012年。G蛋白偶聯受體的研究。

Martin Capras,Michael Levitt和Ariel Wascher,奧地利,美國,英國和以色列化學家,2013年。已經為複雜的化學系統建立了多尺度模型。

Eric Bezig,Stefan Hull和William Molnar,美國和德國化學家,2014年。在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領域取得的成就。

Thomas Lindahl,Paul Modric和Aziz Sanjar,瑞典,英國,美國和土耳其化學家,2015年。DNA修複細胞機制研究.

Jean-Pierre Sawage,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Feringa,法國,英國,美國和荷蘭化學家,2016年。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

2017年,Jacques Duboche,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是瑞士,德國,美國和英國的化學家。開發了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測定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結構。

2018年,Francis Arnold,Greg Winter和George Smith是美國和英國的化學家。前者設計了酶的方向進化,後兩者開發了肽和抗體的噬菌體示範技術。

2019年,John Bannister Gudinav,Stanley Whittingham和Yoshino,美國,英國和日本的化學家。锂離子電池已經開發出來。

Emmanuel Charpenter和Jennifer Downer,法國和美國化學家,2020年。已經開發出一種基因編輯技術的方法。

我是一個真正的信徒,感謝您的閱讀,關注我,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