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限行電瓶車後況,連夜劃線,再次引發路權争議

作者:圍桌品論

12月15日,廣州電動自行車管理新規實施,引發網絡網友熱議,同時其他大城市也在觀望限行後的效果,對老百姓而言,則是體驗到了新規帶來的不便。根據新規,東風路等路段對電動自行車實行限行,同時,大部分橫跨珠江的橋梁、隧道口都有執勤交警指揮勸導繞行,這無疑增加了騎車人的路程和時間。

限行電瓶車後況,連夜劃線,再次引發路權争議

我們關注到,在新規實施首日,在廣州鶴洞橋下的渡口碼頭,上百台電動車等待上船,場面一度混亂。過去,電動自行車以其非機動車的名義,享受着超越機動車的便利,速度快捷,停放随意,幾乎不受限制。然而,這種便利性也帶來了電動自行車數量的爆發式增長。數百萬電動自行車湧入廣州,不僅打破了原有的交通平衡,還導緻路面事故率上升,行人和駕駛者的安全感下降。

限行電瓶車後況,連夜劃線,再次引發路權争議

對此,相關部門表示,便捷的出行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安全是便捷的前提。電動自行車的事故率和傷亡率不斷上升,即使便捷也不能讓安全失控。此外,非機動車道是必要的道路資源,同時也是有限的資源。新規的實施已經劃定了便捷出行的範圍,如果每天出行的必經之路在限行區内,公交、地鐵等其他出行方式可能更為便捷。

限行電瓶車後況,連夜劃線,再次引發路權争議

然而,12月15日晚,鶴東大橋展開車道劃線作業,疑似非機動車道電動自行車可以上橋通行,這再次引發了路權争議。就此前,金沙洲大橋隻有兩條非機動車道,一條是雙向機動車道中的非機動車道,另一條是出省方向的非機動車道。這兩條非機動車道都隻有約三米的寬度,高峰期時大橋塞車嚴重,人行道也無法保證暢通。有網友直言,這種做法,加劇了交通擁堵。

限行電瓶車後況,連夜劃線,再次引發路權争議

自限行首日,諸多問題凸顯。在半個月的政策宣傳和勸導期中,除了交警的執法,還需要找出問題的痛點堵點,投入更多的管理和道路資源來化解疏導。便捷的出行需要規則作為保障,基本的交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不逆行、不超速、戴頭盔等,都是保障出行安全的基本要求。

限行電瓶車後況,連夜劃線,再次引發路權争議

廣州交通部門呼籲,所有交通參與者都需要在新規則之下找回平衡,大家的便捷出行才能更有保障。對于電動自行車的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讓電動自行車回歸到管理規則之内,才能讓廣州的交通回到正軌。

限行電瓶車後況,連夜劃線,再次引發路權争議

電動自行車的路權問題再次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有汽車司機稱:“原來三條道,行駛過程中突然收縮成兩條道,旁邊多了一條非機動車道,需要去适應。”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確定電動自行車的便捷出行,是相關部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廣州的交通管理需要找到一種平衡,既能滿足電動自行車的出行需求,又能確定道路的安全暢通。制訂頒布限行制度,應更大程度地兼顧民意,兼顧其他可能會引發的狀況,而不是在備受質疑的情況下實施,加劇問題。

#文章首發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