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限行电瓶车后况,连夜划线,再次引发路权争议

作者:围桌品论

12月15日,广州电动自行车管理新规实施,引发网络网友热议,同时其他大城市也在观望限行后的效果,对老百姓而言,则是体验到了新规带来的不便。根据新规,东风路等路段对电动自行车实行限行,同时,大部分横跨珠江的桥梁、隧道口都有执勤交警指挥劝导绕行,这无疑增加了骑车人的路程和时间。

限行电瓶车后况,连夜划线,再次引发路权争议

我们关注到,在新规实施首日,在广州鹤洞桥下的渡口码头,上百台电动车等待上船,场面一度混乱。过去,电动自行车以其非机动车的名义,享受着超越机动车的便利,速度快捷,停放随意,几乎不受约束。然而,这种便利性也带来了电动自行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数百万电动自行车涌入广州,不仅打破了原有的交通平衡,还导致路面事故率上升,行人和驾驶者的安全感下降。

限行电瓶车后况,连夜划线,再次引发路权争议

对此,相关部门表示,便捷的出行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安全是便捷的前提。电动自行车的事故率和伤亡率不断上升,即使便捷也不能让安全失控。此外,非机动车道是必要的道路资源,同时也是有限的资源。新规的实施已经划定了便捷出行的范围,如果每天出行的必经之路在限行区内,公交、地铁等其他出行方式可能更为便捷。

限行电瓶车后况,连夜划线,再次引发路权争议

然而,12月15日晚,鹤东大桥展开车道划线作业,疑似非机动车道电动自行车可以上桥通行,这再次引发了路权争议。就此前,金沙洲大桥只有两条非机动车道,一条是双向机动车道中的非机动车道,另一条是出省方向的非机动车道。这两条非机动车道都只有约三米的宽度,高峰期时大桥塞车严重,人行道也无法保证畅通。有网友直言,这种做法,加剧了交通拥堵。

限行电瓶车后况,连夜划线,再次引发路权争议

自限行首日,诸多问题凸显。在半个月的政策宣传和劝导期中,除了交警的执法,还需要找出问题的痛点堵点,投入更多的管理和道路资源来化解疏导。便捷的出行需要规则作为保障,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不逆行、不超速、戴头盔等,都是保障出行安全的基本要求。

限行电瓶车后况,连夜划线,再次引发路权争议

广州交通部门呼吁,所有交通参与者都需要在新规则之下找回平衡,大家的便捷出行才能更有保障。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让电动自行车回归到管理规则之内,才能让广州的交通回到正轨。

限行电瓶车后况,连夜划线,再次引发路权争议

电动自行车的路权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有汽车司机称:“原来三条道,行驶过程中突然收缩成两条道,旁边多了一条非机动车道,需要去适应。”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电动自行车的便捷出行,是相关部门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广州的交通管理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既能满足电动自行车的出行需求,又能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制订颁布限行制度,应更大程度地兼顾民意,兼顾其他可能会引发的状况,而不是在备受质疑的情况下实施,加剧问题。

#文章首发挑战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