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古代的人喝酒千杯不倒,古人喝的酒到底多少度?有現在高嗎?
現在社會中酒的品種和度數十分多,白酒是度數比較高的酒,通常比較烈的白酒度數可以達到50多度,而且還出現了很多果酒,果酒的度數一般都在15度左右。
還有一種酒是比較受人喜歡的,那就是啤酒,啤酒得度數一般在7到15度之間,每個品牌的啤酒度數都會有些不同,但啤酒的度數都不會太高。
現在人在喝酒的時候啤酒一般喝的都比較多,但白酒喝的不會太多,酒量比較好的大概可以喝半斤左右。
可古代人們在喝酒的時候經常講千杯不醉,而且影視作品中也會出現很多人喝酒都是拿着一個大壇子喝的,古代人的酒量真的這麼大?他們喝的酒有度數嗎?
現在人們喝的白酒大部分都是糧食進行釀造的,是以酒精度數比較高,但酒最開始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一個意外。
在遠古時期,這時的人們智商在逐漸進步,對吃的方面也開始有了要求,人們在吃樹上的水果時會挑選一些長的比較好的食用。
有些爛水果會在成熟後落在地上,時間久了之後堆在地上的爛水果變的比較多,最後經過時間的流逝進行了發酵,形成了天然的酒精。
并且發酵過後會散發出十分好聞的香氣,吸引的人們進行了品嘗,人們嘗過之後發現這種液體喝了之後會讓人感到眩暈,并且産生很大的困意,人們為這種液體取名為酒。
後來人們看到了自然發酵中可以産生酒之後,慢慢的開始學習用水果進行發酵酒,将水果放在容器之中,經過多次改良進行發酵,後來人們成功的做出了水果發酵的酒。
直到商朝時期,一位糧商格外喜歡喝酒,他覺得酒是世間最美味的飲品,有一次他喝的有些醉,便在糧庫中想大米能不能發酵成酒,他将大米按照水果釀酒的方式進行發酵。
但沒想到大米經過發酵後确實成為了一種酒,并且和水果酒的口感不同,米酒就這樣被釀造成功。
後來人們都開始喜歡喝米酒,因為米酒喝完之後會有糧食的清香,味道十分不錯,并且人們發現米酒在存放一段時間之後會變成黃酒,黃酒喝下去之後要比剛制作的米酒眩暈的更快。
這是因為黃酒的度數要比米酒高一些,剛釀造的米酒度數比較低,放了一段時間後經曆了二次發酵,成為了黃酒。
但這時糧食釀造的酒度數都是十分低的,甚至還沒有現代啤酒的度數高,是以古人可以喝的比較多。
真正改變酒的度數是因為蒸餾酒的出現,蒸餾酒是将酒進行蒸餾提純,酒的度數在這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度數和過去完全不同。
但在出現蒸餾酒之前,古人喝的黃酒和米酒這些酒的度數都是十分低的,大概隻有5-10度左右,甚至會更低。
而且人們這時釀制的酒口感都十分好,這時酒的口感清甜,并且因為不能完全密封,是以釀造好之後酒中的酒精也會出現揮發的情況。
這也導緻人們在喝酒的時候并不容易喝醉,并且古人說千杯不醉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為裝酒的容器。
古時候愛喝酒的漢子們并不會說出千杯不醉,很多農民在忙完回家後都會喝上兩碗好酒,然後睡個好覺。
但一些文人雅士們在平時讨論文學詩詞的時候也會喝酒,他們喝酒的杯子都是很小很小的,是以就算真的喝上千杯可能也不會醉。
并且這時的酒裡還會有些雜質,人們處理過後度數更低,是以古人這時喝酒确實可以喝的比較多。
後來蒸餾酒出現之後,古人對喝酒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不同,這時的酒已經和從前有很大的不同了,不可能做到千杯不醉。
随着工業的慢慢進步,釀酒也變得越來越正規化,對酒的釀造和要求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并且人們慢慢的也學會了酒的密封儲存,確定酒不會進行揮發。
現在人們喝的白酒并不會有人做到千杯不醉,很多沒有嘗試喝白酒的人在喝了二兩之後都會出現眩暈的情況。
這是因為現在酒的度數已經明顯提高,是以人們現在喝酒和過去古人說的千杯不醉是完全不同的。
但酒也存在因人而異的情況,有些人在喝酒時身體接受情況比較好,是以酒量變會更好一點,但有些人體質不适合飲酒,喝了一口之後都會眩暈嘔吐。
酒已經從古流傳至今,但人們在喝酒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喝太多傷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