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ADI中國趙傳禹:中國市場不僅帶來商業回報 更能激發創新

作者:王琦 785

在近一年來的半導體下行周期,汽車和工業成為其中為數不多持穩,甚至仍有一定成長性的細分下遊行業。

中國的這兩大類市場也在高速發展,并在某些細分領域開始領跑。這也吸引着半導體供應鍊廠商,在當地紮根落地,充分與産業鍊間扶持共生。

近日,全球模拟晶片巨頭ADI(亞德諾半導體)的中國區副總裁趙傳禹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ADI進入中國市場已近30年,仍在持續深化對當地的團隊建設和客戶支援。中國市場對ADI而言不僅能帶來商業回報,也能進一步激發創新。

面對目前承壓周期中的競争壓力,需要一面保持創新活力,一面與客戶共同尋求更優解。由此,ADI早已不是單純的模拟晶片大廠,而是早有數字晶片相關産品,并将觸角開始延伸到軟體算法建設方面,希望在未來十年,可以保持差異化競争優勢。

專訪ADI中國趙傳禹:中國市場不僅帶來商業回報 更能激發創新

趙傳禹。資料圖

紮根近三十年

《21世紀》:請簡單介紹ADI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曆程,貴公司是否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變化?

趙傳禹:ADI是一家創立于1965年的企業,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已有近30年時間,一路走來,我們見證了中國市場改革開放的精彩過程。

從最早在北京設立分公司,随後逐漸拓展到上海、深圳等中國更多城市,到今天,ADI在中國市場已經形成産品、銷售支援、服務的全方位完全網絡。

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是2019年,ADI将中國研發中心更新為中國産品事業部,依托于此,我們可以在中國市場完成從需求調研、産品定義、設計驗證、傳遞、銷售支援等一條龍服務。

在2020年,再把中國營運主體更新為亞德諾投資有限公司,作為ADI在中國投資營運的總部型機構。這意味着ADI在中國市場長期投資的決心。

《21世紀》:在中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的程序中,對貴公司的發展産生了哪些影響?

趙傳禹:ADI在中國發展這些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我們非常受益于中國經濟的騰飛,而且我們對客戶的發展和變化,可以說感同身受。

作為一家總部在美國的半導體公司,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最初是銷售基于海外市場需求所定義的産品,但随着時間推移,我們發現中國客戶的研發能力日新月異。我們不僅局限在銷售标準化産品,更多是要根據當地客戶的個性化需要做全新定義。

如今中國市場的客戶也在走向海外。那麼我們為中國市場定義的産品,已經可以提供給海外客戶。在我看來,中國市場對ADI而言不僅能帶來業務回報,更重要是可以提升創新能力。

今天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廠商已經走到全球前列,我們幾乎和中國所有電動車領域的整車廠、一級供應商都有緊密合作,通過提供創新的音視訊技術,推動實作沉浸式座艙體驗。由于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領先地位,我們在這裡取得的成功,未來一定可以賦能海外,與更多客戶譜寫同樣的成功故事。

《21世紀》:ADI如何看待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機會?

趙傳禹:ADI選擇目标市場,包括工業、汽車、通信、醫療、消費電子、新能源等,都會有長期投資的決心。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政府緻力于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并且在有目的地推動數字轉型相關産業加速發展。

是以對ADI來說,會在市場指導下,選擇未來5-10年可見的熱點行業,確定通過我們的技術可以與客戶共同創造無法想象的東西。

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在中國的客戶開始走出去,同時我們在海外的世界500強大客戶也在更深入地走進來,我們相信在這種走出去和走進來趨勢推動下,ADI将更好踐行“在中國、為中國”,用本土研發的支援力量,確定客戶可以在技術創新方面走得更快更好。

競争中尋路

《21世紀》:在目前半導體行業承壓期,ADI該如何尋求突破?

趙傳禹:我們和同行都在探讨半導體行業面對的下行周期問題。坦率地說,過去半個世紀來,半導體行業都是在起起落落中發展。

ADI成立至今已經超過50年,我們相信有足夠穿越周期的能力。在我看來,下行周期中反而更加需要苦練内功。

下行周期更考驗我們怎麼跟客戶走得更近、怎麼可以更快更準确解決問題。同時保持技術創新節奏、堅持立身之本,始終與客戶開放合作。那麼走出下行經濟周期,相信隻是時間問題。

《21世紀》:ADI與其他模拟晶片廠商有什麼差異化發展路線?

趙傳禹:必須要面對市場競争的現實,現在我們确實看到市場出現降價、清庫存等現象,對我們帶來競争壓力,但這就是經營常态。

ADI從來歡迎競争,隻有通過競争,才能讓行業整體繁榮。是以每次遇到價格競争、庫存高等問題,我們會思考挑戰的本質是什麼。

舉例來說,ADI專注在高性能産品上,那麼今天客戶是否也會因競争,要有具成本效益的産品?對我們來說,與其說是價格問題,還不如說是産品自帶的問題。

當客戶關注庫存和成本時,往往是基于整體營運考慮。對我們來說,要考慮除單片價格外,哪些地方可以幫助客戶降低開發費用、庫存費用、營運成本。

我們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某個晶片本身價格的高低,而在于大家用什麼樣的配合模式。比如我們會讓客戶在導入新技術的時候,能夠一起去診斷問題,怎樣在系統層面更具效率與效益,以實作整體成本更低、更有競争力。這會比簡單降價更有長遠意義。

《21世紀》:ADI如何應對中國市場越來越多初創公司湧現的競争環境?

趙傳禹:在我看來,數字晶片和模拟晶片在電子資訊系統中扮演着不同角色,都要做好不斷面對挑戰的準備,想盡辦法保持自己的優勢,繼續推陳出新。

比如ADI已經開始用AI技術進行晶片創新,即便是模拟晶片,也會跟數字晶片一樣,越來越多強調晶片配套的軟體和工具。我們在進行很多類似的新嘗試。

相信對行業其他夥伴來說,每家都在自己最适合的定位中找到可以發揮的空間。是以ADI歡迎競争,最終也可以讓客戶和市場獲益。

《21世紀》:AI技術将如何為晶片創新帶來增益?

趙傳禹:我們把AI技術創新用于硬體設計方面,當然現在還在早期階段。不過我們發現客戶也在用AI相關技術去做硬體、軟體甚至整個系統的創新,ADI就要保持跟客戶一緻的節奏。我們會去探讨AI技術能解決什麼問題,比如提高效率、降低出錯機率,進而提高系統性的可靠性等。

因為ADI希望投身的産品太多,AI技術可以配合工程師提高産品開發效率,這也是我們在探索的方向。

從硬體到軟體

《21世紀》:ADI為什麼強調資料處理的重心從雲端轉移到邊緣端?

趙傳禹:過去十年,雲計算扮演了(資料處理的)主要推手,未來我們認為邊緣計算、邊緣智能,發揮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原因在于:

第一,如果所有事情都寄希望于雲端處理,傳回到邊緣層告訴執行的結果,那麼整個流程的時間開銷就很長。

但很多場景需要短期内就有資料處理的結果回報,比如在工業制造産線要保證産線吞吐率;智能駕駛場景無法容忍車内攝像頭偵測的資料要回報到雲端再提示刹車。邊緣智能可以很大程度上給最終使用者提供一個低延遲、可靠的體驗。

第二,通過邊緣智能和計算,可以很好保護資料隐私性、安全性。當資料感覺、傳輸、了解,到形成決策、采取行動,都在邊緣側發生,所有的資料就不需要做不必要的傳輸上雲和備份,就減少了資訊被洩露的風險。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邊緣計算是解決能耗問題的出路。僅在目前階段有資料顯示,全球資料中心一年的耗電量超過三峽大壩的所有發電量總和,如果整個社會越來越希望擁抱智能化生活、擁抱工業4.0,那麼未來資料吞吐量會是指數級地增加。假如都依賴雲端計算,不談硬體擴容和硬體更新帶來成本,僅是産生的能耗,地球可能都無法承受。

如果我們讓許多信号感覺、索引、決策都發生在邊緣側,而不需要耗費額外的帶寬和算力在雲端,那麼一定會為綠色環保賦能。

《21世紀》:邊緣智能可能對邊緣算力提出更多要求,目前手機和汽車還能夠承接較大算力,但其他IoT類邊緣終端可能面臨挑戰,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趙傳禹:我個人了解,邊緣側的計算和智能需要解決的問題跟雲端不同。

往往不需要在邊緣側做雲端那種複雜計算,每個智能裝置,無論是工廠産線端還是實時健康檢測的可穿戴産品,往往是用于解決特定任務。那需要的計算能力也許不是龐大的GPU模組才能完成,業界為此做了很多探索。

無論是數字晶片還是模拟晶片廠商,包括與我們合作的軟體、算法客戶,大家都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了很多有趣、實用的解決方案。在我看來,距離萬物互聯那一天已經很近了。

《21世紀》:在這個被稱為“軟體定義一切”的時代,對ADI是新挑戰還是帶來賦能?

趙傳禹:我們認為是一個巨大機遇。例如ADI在近期展會上展示的車内軟體,是純粹的軟體産品,而且已經把軟體成功釋出到量産車上。對我們來說,軟體是今天提供給客戶解決方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比如在通信領域,我們提供的産品中,已經自己編寫了超過1億行軟體代碼。這相當于把産品設計的複雜度,從客戶手中接下來放到自己肩上。無論産品的複雜度是來自模拟設計、數字設計,甚至依附于晶片上的軟體設計,相信這樣做對客戶的産品創新會帶來價值。對ADI來說,也是未來能夠跟同行實作差異化的根本。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