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作者:中國旅遊地圖

#我來唠家常#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帶魚,最親民的野生深海魚。圖/視覺中國

-風物君語-

全球4/5的帶魚,走進了中國廚房

在中國,江河湖海中的可食用魚類,幾乎都能變成佳肴。但是,春夏秋冬四季、東南西北四方,可以常年吃到的,一定是帶魚。

平日,隻要去菜市或海鮮市場,那一條條形如皮帶的大魚,兩排獠牙和圓圓的大眼總會第一時間與你對視。逢年過節,北方城市的年貨攤子上,與白菜、肥雞、年肉并列的,一定少不了被凍得梆硬的帶魚。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南方海域的帶魚,也是北方市場上的常客。攝影/bugking88,圖/圖蟲·創意

很多内陸人的記憶裡,一條帶魚是人生中吃到的第一種海魚。這種來自60-100米深海底的野生水産,幾乎是14億中國人最熟悉的一種魚。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舌尖上的“深海惡霸”

海産家族中,大黃魚、小黃魚、墨魚、帶魚并稱四大海魚。但是,随着漁業資源的枯竭,前三者的捕撈量已不複往日的榮光,隻有帶魚産量依然堅挺。

作為世界帶魚的第一大消費國,大陸每年捕撈量在百萬噸上下,占了全國海魚總捕撈量的1/7、全球帶魚捕撈量的4/5。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捕撈量依然堅挺的帶魚。制圖/伍攀

被捕撈之前的帶魚,是海底的一方惡霸,其牙齒非常尖利,兇猛貪食,發起瘋來連同類都吃。為了快速遊動捕食獵物,帶魚進化出了一身緊緻的肌肉;為了應付深海的壓力與寒冷,帶魚體表進化出了一層細細的銀色脂肪。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剛捕撈的帶魚,猶如銀色皮帶。 圖/k.sina.com

這些特性也讓帶魚變成了美味食材:食肉的特性使體内積蓄了大量風味物質;緊緻的肌肉可以帶來紮實的質感,豐厚的脂肪則為蛋白質增添了香味來源。

在帶魚屬這個大家族中,能被吃的幾乎隻有三種:白帶魚、短帶魚、南海帶魚。其中大部分人吃到的是白帶魚。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即将變成美食的帶魚段。 攝影/bbtree,圖/圖蟲·創意

為了讓自己更好地躲避天敵和捕捉獵物,帶魚生就一副沒有阻力的身材——魚如其名,看起來跟一條寬腰帶差不多。這種身材,給内髒留下了極少的空間,是以十分适合冷凍保鮮,也容易儲存、運輸。

于是,這種來自深海的美味,通過長途運輸,可以到達祖國的各個角落。馬未都的記憶裡,年輕時最常吃的魚隻有兩種,帶魚是其中之一。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帶魚,凝聚着多少難忘的回憶。圖/《圓桌派》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南北PK,哪裡的帶魚最好吃?

帶魚,入得了尋常巷陌,也登得上大雅殿堂。幾乎所有菜系的大廚,都不會拒絕帶魚:湘菜的幹煸、川菜的辣炒、魯菜的焖燒、淮揚的清蒸、粵菜的煲……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幹煸帶魚。 攝影/大漠判官攝影,圖/彙圖網

舟山| 鮮帶魚的旗艦店

要吃到最肥美新鮮的帶魚,一定要到原産地去。作為中國漁業發展的龍頭,浙江省的帶魚捕撈量,撐起了半壁江山,而主要的捕撈漁場則是舟山。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浙江,占據帶魚捕撈的半壁江山。制圖/伍攀

每年秋季,舟山群島漁港碼頭都要掀起一陣海鮮狂潮。雷達網漁船靠岸的一刹那,碼頭便成了人聲鼎沸的“菜市場”,無數人圍着剛上岸的帶魚競相出價。所有的買家,都是為了争搶剛剛出水的、最鮮美的帶魚——雷達網帶魚。

這種用雷達般的圓形網子捕獲的帶魚,是舟山人的心頭好。正宗的雷達網帶魚講究“三小一厚”,就是個兒小、頭小、眼睛小,但是身材要健碩,比普通帶魚要厚。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舟山漁場。圖/視覺中國

拿到雷達網帶魚後,舟山人會使出渾身解數來處理它:今天紅燒、明天清蒸、後天抱鹽,吃不完的,再做成“風吊帶”,天天吃也不膩。

最能徹底得到那一口鮮味的,還得清蒸。冷凍技術再好,從沿海運往内地,都有時間損耗,鮮味總會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是以,最好吃的清蒸帶魚,也隻有在舟山才能享用。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豆腐帶魚羹。攝影/大佬迷妹,圖/彙圖網

冬季捕獲的帶魚不如秋季肥美,可用濃油赤醬來考驗一番。舟山還有北方吃不到的帶魚羹,加上不同的配菜,就有了豆腐帶魚羹、蒲瓜帶魚羹、蘿蔔絲帶魚羹。

江南的冬季陰冷刺骨,被海風吹拂的舟山群島更是如此。盛上一碗葷素搭配的羹湯,倒上幾杯黃酒,再寒冷的冬夜,都能留下溫暖的記憶。

溫州| “小魚小菜”也可口

跟其他地方不同,溫州人選最中意的帶魚,絕非肥厚的成年帶魚,而是長不過手指的幼帶魚。将新鮮的幼帶魚洗淨後腌制數日,而後加入鹽、紅曲、糯米以及大量白蘿蔔絲,一起裝進陶器中發酵。經過溫度的考驗、菌群的努力和時間的沉澱。3個月後,白鳣生就做成了。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外地人嫌臭,本地人愛得要死。 圖/平陽百事通

紅彤彤的白鳣生,外地人難以下口,卻是樂清等地人民最愛的小菜。此梯郭(溫州話“吃早飯”)的時候,來上一筷子,鹹鮮适口。

潮汕| 一焖一煮甲天下

最會吃的潮汕人,豈能放過帶魚。

潮汕人的烹調,講究食材本味。平日裡,他們把帶魚與蔥蒜同焖,便是一道極好的美味——蒜焖帶魚。焖之前,需要煎至“外熟裡不熟”的微妙狀态,而後加入蔥蒜一同焖制。等到帶魚剛好熟透,迅速出鍋。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蒜焖帶魚。攝影/ms517,圖/彙圖網

當地著名的普甯豆醬與帶魚竟然也十分搭配。少量的鹽分提升了魚肉的鮮味,獨特的醬香讓帶魚鹹上加鹹,鮮爽中多了幾分醇厚,這就是隻有在當地才能吃到的豆醬煮帶魚。

上海| “糟透了”才好吃

在老上海人的心中,幹煎魚和泡飯是一等一的CP。一碗平凡的泡飯,要想展示出撩人的風姿,那就非這幹煎帶魚不可。

如果說幹煎帶魚是阿姨們的心頭好,那麼糟帶魚則是爺叔們的小乖囡。每到夏季,上海便成了一座“糟透了”的城市——香糟的味道彌漫了每條弄堂的上空。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糟帶魚。圖/ychsx

一片“糟”聲之中,帶魚自然也要享受一番。各種香料的香氣清新豐富,酒香為媒介,連上着帶魚的鮮香,典型的海派内味就有了。

青島| 此“刀魚”非彼刀魚

如果南方同胞不慎誇下海口,說北方帶魚不值一提,青島的大姨會齊刷刷地回應:沒吃過“刀魚”,也算吃過帶魚?

帶魚的吃法,從東海到黃海,一到齊魯大地,畫風便剛猛起來。帶魚到這裡,還有了特色的俗名——刀魚,跟學名長颌鲚的刀魚不是一家子。記住,膠東菜館菜單裡寫的紅燒刀魚、刀魚貼餅子、香煎刀魚,吃到的都是又寬又肥的帶魚。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本地刀魚”。圖/視覺中國

在青島人那裡,隻有本地海域捕撈、足夠肥厚的帶魚才有資格叫做“刀魚”。提起外地的帶魚,他們先搖頭再擺手,還得補上一句:“恁說那個,差勁(請自動腦補黃渤老師口音)!”

北京| “烙餅卷帶魚”創始人

掐頭去尾、還得切成段的帶魚,在老北京人那裡,絕不是上等食材。其貌不揚的大餅,遍布每條老胡同。兩種普通的食材,被北京人組合成了“烙餅卷帶魚”。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烙餅卷帶魚。攝影/chenyonglan2012,圖/彙圖網

“烙餅卷魚,刺都懶得吐”,常用來形容懶人,也從另一個角度看出:烙餅卷帶魚太香,連刺都不舍得吐。帶魚炸制以後,炖上一個多小時,卷上層層疊疊的大餅,酥爛的帶魚,盡管大口咬,因為每根刺都已被炸得酥脆。炖煮的湯汁,滲入大餅,增添了别樣的口感。

東北| 還是鐵鍋炖過瘾

在東北,任何大魚大肉,都躲不開酸與甜的洗禮——炸制的帶魚,裹上綿白糖與白醋調和的酸甜汁,堪稱“帶魚版鍋包肉”。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啥玩兒,都能炖。攝影/huawencn,圖/彙圖網

适合冬天吃的另一道東北菜是熱熱乎乎的垮炖帶魚。香濃醬汁煨炖着,連配菜都變得無比可口。

四川| 辣子配帶魚,真巴适

有辣子雞丁,就能做辣子帶魚。

火爆的辣椒将帶魚包圍,霎時有了另類風情。帶魚的鮮甜與海椒的勁辣搭配,更加激發了鹹鮮的本味。口味刁鑽的川人,面對兩種舶來品造就的美味,也會直呼巴适。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川味帶魚。攝影/高山流水以琴會友,圖/彙圖網

四川的幹燒,最大程度激發了帶魚的潛能——朝天椒增辣、二荊條增香、郫縣豆瓣醬增醇。被衆多辣味開了光的帶魚,徹底成為了川菜一員。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十八般廚藝,怎麼吃都好使

草魚最好吃要紅燒,鲫魚更适合煲湯,胖頭魚(鳙魚)首選是剁椒蒸。而吃帶魚不需要做任何選擇題,煎、炸、炒、焖、蒸、熘、烤、炖……怎麼做都能滿口香。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烤帶魚(圖中前景為帶魚)。攝影/Minhyoung,圖/圖蟲·創意

煎與炸| 最炸裂的口感

香煎、幹炸帶魚是各家煮婦(夫)的必備技能。大體做法是:把又肥又寬的帶魚剁成數段,加蔥、姜、鹽、料酒拌勻腌制十分鐘,然後裹上次生粉放入油鍋——多加油沒過魚段,開大火,謂之“炸”;魚段在油中緊貼鍋底,用小火,謂之煎。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上圖:煎帶魚,圖/迷疊香Rosemary;下圖:炸帶魚,圖/孔老師教做菜

高溫油炸,一兩分鐘即可完工;小火慢煎,兩面金黃色,即可出鍋。煎炸的帶魚,晾上一分鐘,一口咬下去,外表酥脆,内部肉質依舊細膩油潤。植物油的芳香由外向内滲入,本身的魚油香味則由内而外飄出——兩香會師,香上加香!

燒與炖| 能下三大碗飯

如果嫌棄煎炸太過燥熱和油膩,你可以選擇讓帶魚變得更松軟、入味的方式——紅燒或炖煮。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家常紅燒帶魚與砂鍋炖帶魚。 上圖攝影/耶耶耶,圖 / 彙圖網;下圖攝影/huawencp,圖/彙圖網

為了防止魚肉碎爛,燒、炖帶魚之前,最好還是用油稍加煎制,然後撈出。燒制過程中,若是多加醋和白糖,那就是一道“糖醋帶魚”。

如果喜歡高湯,可以将煎過的帶魚放入砂鍋,用大火炖煮,熬出高湯;裡邊加上豆腐、菌菇、腐竹、茄子……在配菜方面,帶魚從來不挑剔。

清蒸| 最清鮮的享受

市場上多數帶魚為冷凍帶魚,它們更适合紅燒。要做一道清蒸帶魚,食材不僅要新鮮,而且要選擇寬度适中、身無破損、銀光閃閃的帶魚。

腹内的黑膜和血污線必須去掉,這樣能夠去掉一大半魚腥。平整的帶魚段放入盤中,加入蔥段、姜片、鹽和料酒;水開可放入蒸鍋,蒸出的魚肉又熟又嫩。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清蒸帶魚。 圖/視覺中國

最後的點睛之筆,是澆一層帶花椒或胡椒的熱油,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出魚的鮮香。在猛烈水蒸氣的催化下,帶魚肉變得柔滑而服帖。

帶魚,永遠不會在餐盤中宣示主角的位置,隻會襯托那濃濃的家常味兒。而如今,帶魚捕獲量逐年遞減,而且亞成體居多。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 漁網中的一條小帶魚和波濤中的漁夫。攝影/李颀拯

哪怕是一條又窄又小的帶魚,背後也離不開漁民和水手在海浪中的辛勞奔波。總有一天,它們不會再像今日這樣,普遍出現在餐桌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