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對策建議

作者:三湘都市報

“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安化縣為例”課題組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物質文明和公德心需要一起抓。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是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科聯主席楊浩東同志交辦課題。他在安化縣主持召開了多場省直宣傳文化系統聯縣幫扶安化鄉村振興現場座談會,提出安化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堅持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打造樣闆示範區,奮力譜寫新時代“山鄉巨變”,推進安化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省社科聯高度重視,将其納入2023年重點智庫課題,編号ZK202306。益陽市社科聯組織了湖南日報社原駐安化縣仙溪鎮大溪村鄉村振興工作隊、湖南城市學院成立課題組,赴省内外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系統總結了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安化樣本”“安化經驗”,分析了存在的短闆與困境,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的本質是“人化”“以文化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頭在鄉村,主體是鄉村文化,載體是數百萬個自然村寨。文化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作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在鄉村振興五大振興中居于關鍵樞紐地位,又對産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是以從廣義上講,文化振興也涵蓋了“五大振興”。

一、安化縣探索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

安化縣是省級鄉村振興重點縣,自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日報社、湖南廣播電視台、湖南出版集團、湖南城市學院、湖南工藝美術職院等7家省直宣傳文化機關2021年5月聯點幫扶安化以來,傾心傾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立足安化文化旅遊優勢資源,堅持“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以文興旅,文旅融合,全面推動人文曆史遊、紅色文化遊、鄉村生态遊,助力提升“益山益水·益美益陽”影響力,積極探索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借助省市工作隊、文化人士、專家團隊力量,持續挖掘文化内涵,制定出台了《安化縣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緊盯“打造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樣闆”一個目标,初步形成“12345”總體工作思路,即圍繞“五色安化”這一主題;運用“文化+”和“+文化”兩種融合引領方式,培育文化産品技術創新和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兩大引擎;抓實“示範縣、示範鎮、示範村”三大載體,擦亮“億年岩、千年茶、百年路”三張名片;夯實“四個清單”,明确“世界黑茶文化發源地、湖湘文化重要發祥地、全域生态康養目的地、羽毛球文化創新示範地”四個定位;成立專班,強力推進以文培元、以文興業、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強基五項重點工作,實施20大工程68個子項目,将“五色安化”文化主題全面融入到鄉村振興五大振興工作全局,通過文化振興推動産業發展、鄉風文明、人才回歸、鄉村治理,建設生态宜居鄉村,着力打造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安化樣闆”和“安化經驗”。

成績便是最好的注腳。安化縣先後被評為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建立機關、全國首批國家級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百強美麗鄉村等。安化縣“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新路子”,被省政府作為2022年綜合大督查典型經驗做法通報表揚,“四個清單”(人的清單、物的清單、問題清單、項目清單)工作法成為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亮點。

二、鄉村文化振興短闆與困境

課題組通過走訪和實地觀察發現,鄉村文化振興存在一定的短闆與困境。一是農民持續增收難,青壯年村民基本都外出務工,留在村裡常住人口不足 60%,且多為老人、婦女、兒童,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二是資金投入欠缺,文化場地設施不夠。三是有效供給不足,文化吸引力有待加強。一些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提供的内容不合老百姓的“胃口”,出現送戲下鄉、電影進村觀者寥寥的窘境。四是鄉風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要求尚有差距,仍有一些村民熱衷于打撲克、搓麻将、賭博。

三、課題組建議

要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着力發揮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産業發展、鄉風文明和基層治理,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鄉村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之魂之根之源,人工智能、雲計算時代,文化振興要堅持守正創新,要保根、護源、塑形,也要鑄魂,更要把握正确的思維理念、方法路徑。具體而言,要從赓續文脈、發展教育、傳承技藝、編修村志、留住鄉愁、舉辦賽事、制定村規民約、傳承家風家訓、倡導文明新風、建設美麗屋場等方面着手,建設生态宜居、富饒幸福美麗新農村,探索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湖南樣本”。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要強化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執行力,注重提振村民精氣神,既要通過産業振興“富口袋”,也要以文化振興“富腦袋”。文化振興要突出農民主體作用,彙聚社會各方力量,以産業發展為保障,以四個清單為路徑,以鄉風文明為核心,以文旅活動為抓手,以文明建立為載體,以留住鄉愁為目标,持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文化振興過程中,要保持鄉村文化的連續性,堅守鄉村文化的精神核心,堅持鄉村文化的整體性,推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實踐層面,鄉村文化振興應堅持農民主體、強化家庭本位、推動村(社群)組織發展“三位一體”的文化發展政策,建立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合一”基層治理體系。

一、鄉村是中華文化的根脈,鄉村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底色”,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二、文化傳承是“鑄魂”之基,鄉村文化振興不能一味“圖新”——徹底倒向現代性,也不是要“複舊”——完全回歸傳統。鄉村文化振興應遵循連續性、倫理性、整體性和創新性原則,走一條既紮根鄉土又超越傳統,既面向現代性又堅守鄉村本真之路。各地依據資源禀賦,因地制宜走差異化發展之路,讓鄉村文化形成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建議加大對地域文化的研究、傳承、保護、開發、利用,彰顯鄉土味道,留住田園鄉愁。建設或改造一批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陳列館、文化禮堂、文化廣場、文化遺址,利用數字技術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使其融入現代生活。

三、要加強組織上司和頂層制度設計,強化保障,高度重視精神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建立“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企業助力、社會共創”多主體配合的發展模式。

四、進一步推進品牌形象設計,挖掘宣傳推廣鄉村文化振興典型案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先導,用群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宣傳工作。多召開“屋場會”、“院壩會”,要為鄉村文化振興設計/公開征集一個主題詞、一個品牌辨別、一組宣傳語、一首歌、一部實景劇、一台晚會、一批賽事、一組文旅節會、出版一部藍皮書。

五、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激發農民主體意識。要重視和充分發揮作為傳統鄉村文化和精神價值代表的“新鄉賢”在傳承鄉村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政府+高校+企業”三方聯合培育的模式,啟動湖湘青年興鄉培育計劃和共同緻富鄉村振興論壇,培育新型農民、鄉村CEO。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衆人的事情衆人商量,衆人的事情衆人參與,衆人的事情衆人出力。部署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引導品行好、有能力、有影響、有聲望、熱衷家鄉建設事業的專業人才、經濟能手、文化名人、社會名流、退休幹部、教師、醫生、技術人員、退役軍人等能人“回故鄉建家鄉”。評選一批“鄉村振興典型創客”、“最美新鄉賢”。

六、建立全省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示範縣、示範鄉鎮、示範村(社群)評選、授牌制度、挂點聯系制度和交流學習制度,打造更多的文化推動鄉村振興示範點,推廣成功經驗。

七、立足“茶旅文體康”謀篇布局,進一步打造“潇湘五彩茶”區域公用品牌,做好湖南全域旅遊、茶旅融合大文章,催生新型業态,将湖南打造成為中國聞名的茶旅聖地,助力湖南高品質發展。

八、堅持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持久的生命力。

九、提升“鄉村記憶”公共文化服務水準,留住鄉愁,擴充文化保護傳承隊伍,豐富農民群衆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十、圍繞“土”“特”“産”“鍊”“融”幾個字做文章,留住鄉村發展的精神之魂,滋養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本文系省社科聯2023年智庫課題“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安化縣為例”【課題編号ZK202306】階段性成果。課題組成員 袁禮成、謝疆 湯放華 郭勇幹 陽志成 鄒麗娜)

來源:湖南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