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 印度·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作者:華人世界網
「曆史上的今天」 印度·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印度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又名聖雄甘地,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袖,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

甘地是印度的開國元勳,也是甘地主義的創始人,甘地主義是一種促進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他的精神思想使該國從英國殖民統治中走向獨立。他的"非暴力"哲學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義者和國際和平變革運動。

他于 1869 年 10 月 2 日出生于印度,受到英國殖民的抨擊,在一個虔誠、不熟練、素食、勤勞的印度教家庭長大。他害羞,害羞,遵守規則。13歲時,他在父母的要求下娶了一個同齡的文盲女孩。

1888年,甘地被逐出種姓制度,并繼續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法律。異國文明使甘地腳下有一種深刻的自卑和崇拜,而宗教刻闆印象的限制使他在新的環境中不知所措。經過短暫的迷茫和摸索,他終于放棄了對西方文明的盲目模仿,堅持原有的宗教信仰和不拘一格的其他宗教教義,接受了英國法律思想教育,獲得了倫敦大學學院的法律學位,并獲得了律師資格。

回國後,他開始在孟買擔任律師,但遭遇了挫折。第一次代表人們打官司,因為膽怯的場面而砸了鍋。六個月後,他回到家鄉LachieCotter,支援他的兄弟和家人維持他的法律業務。律師業務中缺乏豐富多彩和令人窒息的環境使他感到沮喪。當南非印第安人的案件被處理時,他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旅程。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在他回國的第一年,他乘坐三等車在印度各地旅行,以深入了解他失散已久的家園。一年後,他開始發表演講,推廣他的思想,參與非暴力鬥争,并嘗試和發展非暴力教義。他支援當時正在進行的戰争,希望給予印度自治權,以換取英國的凱爾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殖民當局的行動使甘地從大英帝國的忠實追随者變成了不合作者。

1942年4月,在印度,反英情緒高漲,日本侵略者逼近印度,甘地提出了英國的"退出印度"口号,并先後發動了1940年至1941年的第三次不合作運動,并準備發動第四次不合作運動,但都被英國人鎮壓。

「曆史上的今天」 印度·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甘地被監禁到1944年5月。戰後,英國政府在内部外交困難中,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新壓力下,承諾印度獨立。然而,由于印巴分歧曆史悠久,加上英國分治政策的影響,印巴分治已成定局。甘地為維護印度的統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終沒有權力回到天堂,不得不接受分裂。

獨立後,甘地受到印度人民和國大黨的高度尊重。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頑固分子暗殺。

「曆史上的今天」 印度·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在甘地的上司下,印度國大黨從一個軟弱的政黨躍升為群衆運動的上司者,印度的反英獨立運動迅速擴大到全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印度終于赢得了獨立。然而,意義不僅在于此,還在于他對印度的貢獻,還在于他所展現出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幾乎影響了整整一代印度人,他所創造的獨特意識形态深深地影響了印度政治、經濟、文學等各個方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