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懷仁堂的“三老四帥”中,三老分别是誰?為何能與四帥并列?

作者:百毒不侵EWgm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1967年2月,中國政治局的七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懷仁堂舉行的碰頭會上,掀起了一場堅決的鬥争,對抗林、江反革命集團,這一事件被稱為懷仁堂事件。其中,葉劍英、聶榮臻、徐向前、陳毅(四帥)以及李先念、譚震林、李富春(三老)是這場鬥争的主要人物。雖然四帥曾是部隊進階将領,但沒有軍銜的三老同志同樣是黨内元老,他們各自在革命曆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懷仁堂的“三老四帥”中,三老分别是誰?為何能與四帥并列?

李富春,出生于1900年,早年留學法國,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熏陶。回國後,他投身政治工作,特别是在長征前,李富春接替了健康狀況不佳的王稼祥,主持了部隊總政治部工作。抗戰爆發後,他執掌了延安的财經工作,面對國民黨封鎖政策,堅定執行中央的大生産運動,推動軍民生産、學習和工作的全面發展。李富春還早早提出了公私經濟共存的發展方針,為維護根據地政權的穩定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在東北繼續主持财經工作,帶領東北地區恢複和提升重工業,推動城市化程序,為中央财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寶貴經驗。建國初期,李富春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輔佐周總理主持國家财經事務。

懷仁堂的“三老四帥”中,三老分别是誰?為何能與四帥并列?

譚震林,生于1902年,年齡居中,于24歲加入黨,與毛主席并肩在井岡山轉戰。他指揮紅十二軍參與保衛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戰鬥。随着主力部隊開始長征,譚震林在閩西地區進行了三年多的艱苦遊擊戰鬥。在全面抗戰爆發後,譚震林擔任過新四軍第六師和第二師的政委,指揮華中野戰軍,擁有與開國大将粟裕媲美的經曆。解放戰争時期,他在淮海戰役總前委擔任重要職務,與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一同參與了關鍵戰鬥,是第三野戰軍建制下的第一副政委。譚震林後來被組織配置設定到浙江和湖南等地工作,盡管在1955年未獲得軍銜,但毛主席曾稱其為“不下馬的将軍”。

懷仁堂的“三老四帥”中,三老分别是誰?為何能與四帥并列?

李先念,最年輕的一位,出生于1909年,于17歲加入革命。他在1927年末的危險時刻加入中國共産黨,并于1931年帶領遊擊隊員加入紅四方面軍,成為徐向前麾下的團級幹部。在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大戰役中,李先念的軍事指揮表現卓越,經徐向前推薦,進入紅四方面軍的軍事核心團隊。在解放戰争期間,他擔任了中原軍區司令員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等職務,負責淮海戰役後勤保障工作。盡管在1955年未獲得軍銜,李先念被譽為“不下馬的将軍”。在懷仁堂會議期間,他是政治局委員。

懷仁堂的“三老四帥”中,三老分别是誰?為何能與四帥并列?

盡管三老在軍事指揮方面表現遜于四帥,但他們的職務地位與四帥相等,都達到了副國級标準。李富春和李先念都曾擔任正國級上司職務,而四帥中隻有葉劍英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其他三人的最高官職為副國級。是以,将“三老”和“四帥”并列,實屬名副其實。

懷仁堂的“三老四帥”中,三老分别是誰?為何能與四帥并列?

懷仁堂事件,在特殊的曆史背景下,被曲解為“二月逆流”,導緻三老和四帥都受到反革命集團的迫害。然而,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上司下,中央正式為懷仁堂事件平反,糾正了曆史的錯誤。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