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遊戲顯示卡價格直降,摩爾線程能扛起國産大旗嗎?

遊戲顯示卡價格直降,摩爾線程能扛起國産大旗嗎?

10 月 23 日,摩爾線程開啟了一輪大降價,今年 6 月上市的 MTT S70 國産顯示卡從原來的 2499 元降到了 899 元,去年 11 月上市的 MTT S80 國産顯示卡則從 2999 元降到了 1199 元。

降價幅度簡直兇殘,并且沒有多少套路,定金 150 元,10 月 31 日支付尾款即可。

遊戲顯示卡價格直降,摩爾線程能扛起國産大旗嗎?

圖/京東

摩爾線程沒有直接透露降價的原因,但就在 10 月 17 日,美國商務部剛剛将摩爾線程等 13 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這就讓這次大降價顯得意義非凡。在很多社群也能看到,不少人受到價格和近期事件的影響也在搶着預定。

當然,價格肯定還是最主要的因素。

公允地說,摩爾線程國産顯示卡的實際表現與英偉達等一線大廠的顯示卡之間,不管是在遊戲還是 AI 加速方面,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但說到底,消費電子産品最核心的兩個要素都是「價格」和「産品力」,消費者對「成本效益」的追求一直都在,産品力目前還無法趕超,那就隻能靠更低的價格來提高成本效益,以此吸引消費者購買。

不過,摩爾線程現在要面對的,顯然不隻是顯示卡的銷售問題,還有更多更複雜的問題,最直接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摩爾線程還會有新顯示卡嗎?

成立三年,摩爾線程還是初生牛犢

直到去年釋出旗下首款遊戲顯示卡 MTT S80 之前,摩爾線程都隻是一家在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太年輕了。摩爾線程由前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張建中于 2020 年創立,距今不過三年,對于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都尚顯年輕,更何況是身處高技術門檻、高投入成本的晶片行業。

遊戲顯示卡價格直降,摩爾線程能扛起國産大旗嗎?

當時還在英偉達的張建中,圖/蔚來

不過就在兩年後的初春,摩爾線程就在北京釋出了基于 MUSA 架構打造的第一代多功能 GPU 晶片「蘇堤」,并基于此推出了面向消費級市場的桌面級顯示卡 MTT S60,以及面向資料中心的圖形渲染和計算卡 MTT S2000。

MTT S60 和 MTT 2000 更像是摩爾線程的亮相和展示,産品本身的亮點不多,主要也是面向 To B 市場,導緻很多顯示卡使用者可能都不知道還有這家中國 GPU 公司。

等到去年秋天,摩爾線程釋出了 MUSA 架構打造的第二代多功能 GPU 晶片「春曉」,并基于此推出首款遊戲顯示卡 MTT S80 以及多功能伺服器 GPU 産品 MTT S3000。其中,MTT S80 遊戲顯示卡内置 4096 個 MUSA 流處理核心,在 1.8GHz 的主頻下,能夠提供 14.4TFLOPS 的單精度浮點算力。

遊戲顯示卡價格直降,摩爾線程能扛起國産大旗嗎?

圖/摩爾線程

這也是很多人接觸摩爾線程的起點。

無他,獨立遊戲顯示卡市場太需要新的挑戰者了,不管是英特爾還是摩爾線程的進場都掀起了無數的期待。另一方面,我們也确實需要一家中國的 GPU 公司。

市場研究機構 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 年全球獨立 GPU 市場規模約 448.3 億美元,八成屬于英偉達,兩成屬于 AMD,屬于中國 GPU 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無限接近于 0。

這裡也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技術上的絕對落後導緻國産 GPU 主要的發力方向還是工業應用市場,而非遊戲市場,有限的産能自然也更偏向于供應企業級客戶。

在這個角度上,摩爾線程确實不同于其他國内的 GPU 公司,在遊戲顯示卡上表現出了難得一見的耐心。

MTT S80 釋出以來,曆經 9 次重要驅動更新,目前已經支援 Vulkan、OpenGL、OpenGL ES 等主流圖形接口,也包括 DirectX 11,經過官方多次推出驅動優化,支援的遊戲數量已超過 80 餘款。

摩爾線程還透露,MTT S80 已經能在 DirectX 11 的環境下初步跑通 UE5 項目,對基于 DirectX 12 的 Nanite 和 VSM 等工具的支援還将繼續完善。

官方的持續更新,對中國 GPU 公司的支援,以及千元機的價格,這些都是摩爾線程再度引發消費者搶購的因素。但對于一家 GPU 公司來說,消費端的需求當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另一環則是供應端的生産。

現實很骨感,但希望總還在

10 月 17 日當天其實還發生了一件事,有網友發現,摩爾線程的下一代遊戲顯示卡 MTT S90 和資料中心顯示卡 MTT S4000 同時現身了。

遊戲顯示卡價格直降,摩爾線程能扛起國産大旗嗎?

圖/ PCIe 裝置認證資料庫

在 PCIe 裝置認證資料庫中,現在已經可以看到這兩款新卡的名字,裝置 ID 都從之前的 02xx 改成了 03xx,型号分别為 S90 0301(工程樣品為 0300)和 S400 0323。具體規格暫時沒有爆料資訊,但有猜測認為将采用來自 PowerVR C 系列的 IP。

按照正常節奏,摩爾線程應該會在不久後釋出這兩款更新産品,并在雙十一期間開售面向消費級市場的下一代遊戲顯示卡 MTT S90,也大概也是促使摩爾線程大降價的原因之一。

而理論上,在這個時間點,摩爾線程也一定是準備了新品相應的庫存,或許可以保證一段時間内的銷售。不過最後還是要回到原點,不管是通過哪家晶圓代工廠,摩爾線程都需要把它持續地制造出來。

去年底摩爾線程釋出的 MTT S80 和 MTT 3000 都是基于「春曉」多功能 GPU 晶片,「春曉」采用了台積電 7nm 工藝,內建 220 億個半導體,内置 4096 個 MUSA 核心、128 張量計算核心。

遊戲顯示卡價格直降,摩爾線程能扛起國産大旗嗎?

圖/摩爾線程

但在 10 月 17 日之後,摩爾線程想要通過台積電、三星等海外晶圓代工廠流片和量産就需要提前取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其問題嚴重性可想而知。不論後續的實際進展如何,摩爾線程都必須更多地依賴國内的晶片産業鍊。

這不會是一個容易的選擇,我們都知道國内的晶片制造環節距離還有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在先進制程上需要面對工藝、裝置、材料等一系列的挑戰。然而面向消費級顯示卡市場,雖然沒有必要像手機一樣采用最先進的工藝制程,但 7nm 也是一個比較基礎的要求。

國内不缺少對晶片的需求,也不缺少晶片設計公司,關鍵是誰能提供先進制程晶片的流片和量産。如果不考慮良率和成本,使用 DUV 光刻機多重曝光的方式,确實可以作為一種短期的折衷方案,但長期肯定還是要看晶圓廠和更上遊裝置和材料廠商的技術突破。

不過說到底,我們的晶片制造也隻能靠自己,而且老話說得好,「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晶片生産環節的每一寸突破都有進一寸的意義。

另一方面,生成式 AI 和大模型的浪潮也在重新改變全球 GPU 市場,國内大量的大模型都需要海量的算力提供訓練和推理,這也是中國 GPU 公司的機會所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就指出,中國大模型隻有建立在中國算力底座之上,才有生生不息的大未來。

這未必不是摩爾線程以及一批初創的中國 GPU 公司的轉折點。

今年夏天的時候,摩爾線程又辦了一場釋出會,主要軟體和生态方面的釋出,張建中在會後的媒體采訪環節上說,「至少先存活十年,這是摩爾線程的首要短期目标。」

祝福他和摩爾線程能夠實作。

題圖來自摩爾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