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由産業全球擴張進入到研發全球擴張的新階段,建設國際性的研發中心城市正成為國家與區域占領新一輪産業制高點,進而引領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加快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是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應有之義,能夠為長沙搶占科技制高點、在激烈的區域競争中脫穎而出提供關鍵支撐和發展動能。
建構高能級科研創新平台體系
高能級的科研創新平台是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關鍵支撐。目前,長沙的國家級創新平台大多集中在傳統優勢産業領域。是以,必須建構高能級的科研創新平台體系,助力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
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建設。國家實驗室和重大科學裝置是區域科技競争的重要力量,長沙要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必須實作國家實驗室、重大科學裝置“零”的突破。對标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嶽麓山實驗室、嶽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實驗室)、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等“四大實驗室”。嶽麓山實驗室緻力于建設國内頂尖、世界一流的種業實驗室,嶽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實驗室)将打造成工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湘江實驗室緻力于成為國家先進計算與人工智能原創理論研究中心、關鍵技術創新高地和産業賦能基地,芙蓉實驗室緻力于建設國内頂尖、國際一流的精準醫學實驗室。以“四大實驗室”為引領,建設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湖南省實驗室體系。加快推動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大飛機地面動力學實驗平台建設,争取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布局,為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夯實基礎。
加速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整合創新平台,積極申報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争當國内基礎科研、科技創新的典範城市。圍繞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文化創意、新材料、種業等優勢産業,以及新一代資訊技術、生命科學、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前沿新材料、氫能及儲能等未來産業領域,支援長沙争創國家級工程機械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功率半導體創新中心、半導體裝備制造業創新分中心、國家醫學中心等,打造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産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台。
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壯大長沙半導體技術與應用創新研究院、長沙北鬥研究院、潇湘大資料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鼓勵有基礎有條件的機建構設和申報湖南省新型研發機構。積極争取國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世界一流大學、跨國公司、世界500強企業來長沙建立創新研究院,按照“一事一議”給予政策支援。借鑒發達地區經驗,探索事業機關性質的新型研發機構開展營運管理機制改革,允許其建立多元投資的混合制營運公司,鼓勵營運公司通過作價投資、許可、轉讓等方式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允許管理層或核心骨幹以貨币方式出資持有股份。
提升科研創新平台開放合作水準
科研創新平台是創新要素的集聚高地,最大限度地用好創新資源,以開放合作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進人才、資本、技術、資料等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與交換,優化創新要素資源配置,積極參與全球創新網絡,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建立産學研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由中央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引領支撐,科技型骨幹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微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地方政府等共同參與的産學研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有效整合研發、創新資源,打造資源集聚、目标一緻、分工明确、協同發展、利益配置設定合理的價值共同體。集中力量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等,實作颠覆性技術創新更新,塑造全球研發中心的新優勢。
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整合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等優勢産業,以及現代石化、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産業的創新資源,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大力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建設,制定标準化子產品化的資料開放共享模式,為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提供算力、算法的強大支援。建立人才資源庫,将各行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領軍人才、企業高管、技術人員等統一歸檔,并實施動态管理,推進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釋放服務潛能。
加強跨區域協同創新合作。加強湖南省内創新平台之間的交流與協作,推動各類創新平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建設具有韌性的區域産業鍊供應鍊體系,吸引研發、創新機構彙聚長沙,鼓勵生産、制造、銷售及相關配套企業集聚省内,提高産業的本土根植性。進一步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鼓勵長株潭三市的創新資源共建共享,在産業布局、區域協同、聯合招商、利益配置設定等方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探索共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開創合作共赢新局面。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等發達地區的對接與合作,招引大型企業、跨國公司來長沙建立全球性研發總部或區域性研發總部。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速彙聚全球創新資源,推進人才、技術、項目、平台等全方位、深層次的國際合作,建設一批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平台。
完善科研創新平台發展生态
縱觀全球研發機構集聚程度高、國際影響力大的城市,其研發生态具有高包容性的特征,寬容的文化氛圍、優質的公共服務、穩定的經費保障、科學的制度體系等共同推進各類研發主體協同互動、研發資源高效配置,為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創造良好的環境。
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以矽谷為例,自由創新、寬容失敗、平等開放、風險投資等多重因素,共同營造出矽谷對創新創業極為有利的文化氛圍,吸引着全球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優秀人才,集聚了包括蘋果、AMD、eBay、Google、Facebook、英特爾等行業巨頭。營造以人為本的創新文化生态,為不同層次的創新人才施展才華提供舞台。同時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增強創新平台和創新人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推動高品質、高水準的科研成果不斷湧現。
提升科技公共服務支撐能力。優化整合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探索建立省級、市級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為研發機構提供優勢、高效的公共服務。建設一批跨學科交叉、跨領域融合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大力推進湖南省及長沙市技術交易市場發展,常态化、體系化、專業化開展“專利(成果)拍賣季”“創新挑戰季”等“揭榜挂帥”服務活動。
建立穩定的研發經費保障機制。持續穩定的研發經費投入是科技創新平台順利運作的重要保障。創新政府财政資金投入方式,設立年度研發經費投入引導資金,按一定比例對創新平台的研發經費投入給予基礎引導、增量引導等支援;加大政府引導母基金扶持成果轉化力度,擴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援覆寫面。激勵與撬動社會資本投入,通過技術實施許可、成果轉讓、聯合研發等方式,吸引與支援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加大對創新平台建設的投入。
建構科學的制度體系。對标矽谷、波士頓、班加羅爾、上海等地的創新政策,高起點、高标準制定科技創新平台專項支援政策。在研發投入、技術攻關、資源優化配置、知識産權保護、成果産業化等領域,建構法治架構體系和制度規範,建立健全研發容錯糾錯機制,将長沙建設成為全球新技術、新産品、新興産業的創新策源地。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會科學院基地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