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滅亡的三大原因:自然災害、政治腐敗和内部争權奪利

作者:博學多才的五龍

明朝滅亡的三大原因是自然災害、政治腐敗和内部争權奪利。自然災害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萬曆末年,中國北方進入小冰河期,寒冷天氣導緻大量耕地荒蕪,曆史上的東晉十六國和歐洲蠻族大遷徙都是因為北方無法生存,隻能南下進行掠奪,最終導緻朝代更疊。

1636年,皇太極改國号為清,也是由于内部大饑荒無法生存,最終走向對外戰争,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對明作戰,最終在皇太極時期統一漠南蒙古,進行人口和糧食掠奪,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明朝滅亡的三大原因:自然災害、政治腐敗和内部争權奪利

從萬曆四十七年到崇祯十三年的近40年間,明朝幾乎年年都有自然災害。當時的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旱災、蝗災、澇災、風災、地震和雪災等。在這些自然災害中,旱災最為頻繁,對當時的農業生産造成了巨大影響。最早發生饑荒的地區是陝西,最終導緻農民起義。

早期的農民起義并不大,很快被招安下去。然而,由于自然災害,百姓無法生存,隻能再次起義。随着自然災害的擴大,農民起義逐漸蔓延到全國各地,陝西地區的農民無法生存,他們進入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山東和直隸等地,而地方官軍隻是将起義軍趕出本省,而不是徹底消滅,結果導緻起義軍越剿越多。

明朝滅亡的三大原因:自然災害、政治腐敗和内部争權奪利

為了剿滅起義軍,朝堂之上加派了剿饷,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百姓無法生存,也紛紛加入了起義軍。在明王朝危急時刻,大臣楊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的政策,将農民起義軍圍堵在陝西、河南、湖廣、江北和江南、江西、四川等地,并由四巡撫分剿,六巡撫分防而協剿,形成“十面之王”的局面,最終成功消滅了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帶着僅剩的八個人逃入商洛山,張獻忠被迫投降了明軍,最終取得了勝利。然而,實際上的饑荒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在崇祯十四年河南發生了蝗災,最終成為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起義軍再次席卷全國,最終李自成進入北京城,滅亡了明朝。明朝是當時東亞第一強國,滅亡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政治腐敗、自然災害和内部争權奪利都是導緻明朝滅亡的原因。張居正的改革一度曾使明朝起死回生。但個人認為,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對王爺的分封制度。例如,福王擁有兩萬頃良田,卻沒有用來赈災,最終導緻自己的滅亡。

明朝滅亡的三大原因:自然災害、政治腐敗和内部争權奪利

明朝的王爺宗室占據了國家70%的土地,無需納稅,而百姓卻承擔了全部稅負。這種沖突最終會爆發。每殺掉一個王爺,起義軍就會獲得一大筆财富,大部分用于赈災,小部分用于軍費。恐怕朱元璋也不會想到,曆經二百餘年的家族傳承,老朱家的人口已達到二十萬之衆,國家承擔了他們的飲食起居費用,緻使國家财富大量流失,成為了國家的蛀蟲,最終導緻大明王朝的覆滅。

明朝滅亡的三大原因:自然災害、政治腐敗和内部争權奪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