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房貸危機:債務潮下的絕望與崩潰

作者:清風徐來

房貸壓力對中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有些人是以走上了絕望的道路。比如紹興的一位年輕人,在房貸壓力過大的情況下,曾經選擇在公廁割腕自殺,幸運的是被路人及時救下。還有鄭州的一位小哥,因為四個月沒有還房貸,房子最終被法拍,他當場抱頭痛哭。這些例子表明,當經濟疲軟導緻收入下降時,房貸壓力會讓很多人不堪重負。

中國房貸危機:債務潮下的絕望與崩潰

房貸已經成為中國普通人最大的債務之一,在過去幾十年裡,房地産行業制造了無數富豪和房東,但也讓大量普通人成為了社畜和房奴。那麼中國人到底欠下了多少房貸?有多少中國家庭正在還房貸?每個中國家庭需要還多少錢的房貸?

根據央行的統計資料,截至2021年末,全國個人住房貸款總額為38.3萬億元。按照全國14億人口計算,人均欠下2.7萬元的房貸。然而,這個計算方法并不合理,因為沒有剔除老人、小孩和無房貸者,是以我們需要找出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正在背負房貸。

很多自媒體聲稱中國有4億房奴,但經過多方查詢,這個資料并沒有可靠的來源,官方也沒有釋出過中國的房貸人數。是以,我們可以先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計算,中國約有2.43億戶城鎮家庭。再根據央行的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産負債調查報告,中國有43.4%的城鎮家庭有房貸。綜合計算得出中國有房貸的城鎮家庭數量為1.05億戶,占用了38.3萬億元房貸總額。平均每戶家庭需要背負36.48萬元的房貸。

中國房貸危機:債務潮下的絕望與崩潰

如果你們家的房貸低于這個數字,那麼恭喜你們家已經低于全國平均水準。當然,也會有人說,你這個房貸總額怎麼隻算城鎮家庭?農村人難道不買房嗎?實際上,所謂的城鎮概念包括城市和縣城,農村人買房也是在市區和縣城購買,村鎮基本上沒有商品房,大部分人在那裡自建房居住,是以房貸主要由城鎮家庭承擔。

然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38.3萬億元的房貸總額并不包括利息。這個數字隻是全國人民欠下的房貸本金。如果再加上利息,這個數字基本上會翻倍。目前公積金貸款利率為3.25%,銀行商貸利率大約為5.3%。但公積金貸款隻占全國房貸總額的18%,剩下的大部分是銀行商貸。是以,綜合考慮兩種貸款利率和比例,并按照常見的25年還款時間計算,38.3萬億元的還貸本金利息達到28.52萬億元。

是以,中國人實際需要償還的房貸總額為66.82萬億元。去年,我所在的桂林市的GDP為2311億元。如果将桂林市的全部GDP用來還房貸,需要289個桂林市才能還清全國人民的房貸,相當于全國GDP的58%。平均到1.05億戶城鎮家庭,每戶家庭平均需要還款63.64萬元,按照25年還清的時間計算,每個月需要支付2121元,其中包括27萬元的利息。

有人說,買房就相當于與銀行長期租房。這聽上去确實有幾分道理,每個月支付2100元的房貸似乎并不算太多,相比網絡上常見的每月8000元或1萬元的房貸,聽起來還算可以接受。然而,實際情況是,絕大部分購房的城鎮家庭并不在一線大城市或二線省會城市安家,而是在廣大的三四五線小城市和縣城定居生活。首先,讓我們來分段讨論一下。桂林是我的老家,它的GDP在廣西省排名第三,房價大約在七八千元左右。然而,一般上班族的工資水準隻有三四千元,每個月支付兩千一的房貸已經占據了工資的一半。對于一個人來說,買房的壓力确實不小。在大城市買房固然不容易,但在工作選擇有限、工資收入較低的小城市也并非輕松之事。

中國房貸危機:債務潮下的絕望與崩潰

然而,如果你是公務員或者在國企、事業機關工作,那麼壓力就會小很多。因為在63.64萬元的房貸利息中,公積金貸款可以占據27萬元。如果能夠全部使用公積金貸款,那麼利息就會少很多。這與公務員、國企和事業機關有什麼關系呢?這是因為這些機關願意為員工繳納公積金,而私企和民企很少提供這樣的福利。盡管中國的私企和民企數量占絕對優勢,多達4400多萬家,但其中九成以上是其他類型的企業,并且提供了大部分的社會就業崗位。然而,截至2020年底,有公積金的私企職工不到5358萬人,而有公積金的國企和機關事業機關職工則達到7420萬人。以中國員工數量最多的民企京東為例,由于不為所有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是以成為了新聞的焦點。然而,這樣的新聞也正說明了有太多的私企并不為員工繳納社保和公積金。

在中國,超過83%的人擁有公積金,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1.53億人繳納了2.62萬元的公積金,平均每人每年繳納1.7萬元,每人每月繳納1427元。你可以計算一下你的公積金是否達到了全國平均水準。然而,從公積金中提取的金額要遠遠低于繳納的金額。2020年,全國共發放了303萬筆公積金房貸,總計1.34萬億元,平均每筆貸款44萬元。這意味着,如果你使用公積金貸款購房,但貸款金額沒有達到44萬元,那麼你隻能拿出公積金來支付房貸。是以,一般來說,公積金貸款的金額就是能貸多少就貸多少,畢竟公積金的利率隻有3.25%,而銀行的房貸利率普遍在5.3%以上。

假設你有45萬元的房貸本金,按照25年還款期限計算,使用公積金貸款和銀行貸款的利息相差15.5萬元,相當于本金的1/3。然而,現實問題是,全國近83%的打勞工連公積金都沒有,是以隻能去找更昂貴的銀行貸款,這也使得房貸成為銀行的利潤來源。根據四大國有銀行的财報,房貸占個人貸款業務的絕大部分,其中中國農業銀行的房貸比例最低,占個人貸款業務的73%,而其他三家國有銀行的房貸比例基本上都超過80%。截至2021年底,四大國有銀行的房貸總額已經達到22.83萬億元,平均每家銀行發放了5.7萬億元的房貸。按照5.3%的房貸利率和25年的還款期限計算,四大國有銀行僅靠房貸就能賺取18.41萬億元的利息,平均每家銀行每天的房貸利息就能達到五億元。當然,這隻是一個非常粗略的計算,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和經營成本等因素。但可以看出,房地産和銀行業已經緊密相連,一旦房地産行業出現問題,銀行也将面臨巨大的風險沖擊。這也是為什麼經常說房地産和銀行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原因就在于此。昂貴的房貸也導緻中國人的負債率不斷上升,早已打破了中國人愛存錢儲蓄、不愛負債的習慣。

從2003年到2008年,中國居民負債率基本穩定在GDP18%左右。但從2008年開始,中國人負債率不斷飙升,截至2021年底已經達到72%。其中,最主要的債務來源是房貸。中國的負債水準與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當,遠高于巴西、俄羅斯、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可以說,我們的存款還沒趕超英美,我們不再缺現追平了。

中國房貸危機:債務潮下的絕望與崩潰

在一些高房價城市,居民的負債速度已經遠遠高于存款的速度。以深圳市為例,2021年,深圳居民存款增加1805億元,而居民貸款則增加2721億元。這意味着深圳人民辛辛苦苦打工一整年,一毛錢都沒能存下來,反而欠下了916億元的債務,其中大部分是房貸。然而,打工越努力,房貸越多。在一二線城市,為了買房,很多人不僅掏空了六個錢包付首付,還将自己的工資幾乎全部用來還房貸,沒有給生活留下任何餘地,也沒有考慮到人生可能會有意外發生。

近幾年,經濟下行、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降薪和失業現象越來越頻繁。對于那些幾乎将全部工資用來還房貸的人來說,一旦收入減少,每個月不可動搖的房貸就會立刻成為壓垮他們的負擔。是以,近年來,"斷供潮"和"法拍房"這兩個詞在新聞中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斷供潮"形容那些無法償還房貸的人像潮水一樣紛紛出現,而"法拍房"指的是因為無法償還債務而被法院強制拍賣的房産。

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2021年度中國杠杆率報告,2019年中國法拍房數量為50萬套,而2021年已經超過160萬套。過去,許多網際網路行業的從業者由于年輕、薪資水準較高,敢于高負債購房,每個月還一萬兩萬的房貸,并不覺得困難。然而,随着網際網路行業的大調整,不少巨頭企業開始降薪裁員,斷供這個話題也開始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頻話題。

斷供的後果非常可怕。它不僅意味着無法償還房貸,房子被收走并拍賣,更可怕的是之前辛辛苦苦還的錢基本上都白白浪費了。因為銀行為了保障自身利益,無論采取哪種還款方式,優先償還的大多是利息而不是本金。舉個例子,如果你貸款45萬元,選擇了常見的等額本息還款方式,也就是每個月的還款金額不變,那麼即使你已經還了十年貸款,你的本金也隻還了8萬元,還欠銀行37萬元的本金。因為前面那些年還的大部分都是利息,是以斷供的可怕之處就在于此,不僅房子沒了,之前還的錢也基本上都白白浪費了。人生短短幾十年,又有多少個八年十年能拿來白白浪費呢?

在過去的近20年經濟發展中,房地産确實扮演了支柱性産業的角色。它以自身力量推動了鋼鐵、水泥、建材、運輸、機械、家電、金融、廣告等十幾個行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強大動力之一。然而,我們不能否認住房始終關乎民生。年輕人的夢想不僅僅是擁有一套房子,戀愛婚姻也不應該隻與住房捆綁,連一個人的成功與否都不應該完全依賴房産證明。或許我們難免會懷念過去一家幾口人擠在一起,住在狹小的平房裡卻充滿了歡聲笑語的時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