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大将軍何進聽從袁紹建議,宣召西涼軍閥董卓進入洛陽平定“十常侍”之亂。此舉在何進等人看來無異于是“驅虎吞狼”的一招妙棋,但他們萬萬沒想到卻是引火燒身。
何進集團和十常侍兩敗俱傷,自己本人也被亂軍斬殺,反而讓遠道而來的董卓坐收了漁翁之利。在他快速解決了宦官集團的餘孽之後,随即入主洛陽自稱“尚父”,屠殺大臣,挾持天子,荼毒天下,百姓頓時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人們印象中腦滿腸肥的“董太師”,往往殘暴專橫,平日裡隻會“夜宿龍床,奸淫宮女”。但事實上,董卓雖然暴虐荒淫,頗具西涼蠻夷之風,但他孔武有力,領兵作戰經驗豐富。從董卓進京一系列雷霆手段也能看出,他有一定政治手腕。不僅如此,他的手下也是能人輩出,西涼集團在巅峰時期,擁有兩個頂尖謀士,三位元帥,十餘名猛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兩個頂尖謀士</h1>
董卓的第一謀臣,便是以陰損著稱的李儒。他和董卓的關系,就好像諸葛亮之于劉備,荀彧之于曹操一樣。并且李儒和孔明、荀文若不同,在他的心中沒有天下的黎民蒼生,也沒有忠心大漢王朝的宏偉志願,有的隻是對主公董卓的愚忠。
從李儒設計的計謀可以看出,以古代的道德觀念為标準此人毫無底線。他引領董卓入京,朝堂之上殺雞儆猴,将袁紹叔叔家滿門抄斬,後來利誘呂布,伏擊曹操,招招精妙,可以說李儒是一位政治、軍事兩全的頂尖謀士。
一向重視人才的董卓由于自身缺乏智慧,是以也非常仰仗這位智囊。總是習慣劫掠别人的董太師不惜血本,将自己的女兒下嫁給了李儒,後者自然也是受寵若驚。隻可惜,他跟錯了主人,董卓被殺後同樣伏誅,過早退出了曆史舞台。
另一位頂尖謀士就是張濟手下的“毒士”賈诩。從日後在張繡、曹操帳下效力來看,文和亂武,助李傕郭汜攻下長安、宛城之戰險些讓曹操命喪當場,後又離間韓遂馬超,此人獻策雖然不多,但從未失策。隻是在董卓手下時期,他的主人張濟和張繡尚且不受重用,況且他一個小小幕僚?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位元帥</h1>
無論是小說中還是曆史上,呂布都能稱得上是董卓手下的第一領兵元帥和猛将。《三國演義》中更是将他塑造為“勇武天下第一”,武将單挑沒人是他的對手。
呂布因赤兔馬和金珠玉冠,殺丁原處投奔董卓,後又因貂蟬,反殺“義父”董卓,再到最後自立門戶。呂布和手下的西涼騎兵雖然骁勇善戰,但也因為此人貪如豺狼,見利忘義,留下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方天畫戟,專捅義父”的千古笑柄。
董卓手下,可擔任一方統帥的絕不止呂布一人。日後在呂奉先手下大放異彩的高順,此時就和其主公一樣同屬于西涼軍戰鬥序列。董卓死後,高順開始被呂布重用,他所統領的精銳部隊“陷陣營”成為了戰場上破敵的利刃。
史書記載這支軍隊“所将八百餘兵,号為千人,铠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是以名為‘陷陣營’”,俨然是古戰場的特種部隊。
而呂布能夠放心地将自己的尖刀部隊放心地交與高順統領,足見他對這名部下的信任,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後者卓越的領軍能力。
而日後呂布軍中的第三号人物張遼,同樣在西涼軍中服役,同高順一樣,他沒有得到董卓的重用,更有甚者呂布也不信任他。但幸運的是,他沒有和自己的老主公呂布、同僚高順一樣命隕白門樓,而是在曹操手下發光發熱。
在漢末亂世後期,張遼領軍大破烏桓。在曹操遠征東川的情況下,獨陣合肥,以800士卒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從此江南小兒聽聞張文遠大名不敢啼哭,東吳諸将面北隻能望城興歎,從此再也無法北進一步,由此可見,張遼的領軍能力遠在呂布、高順之上,無怪乎《三國志》中将其列為“五子良将”之首。
<h1 class="pgc-h-arrow-right">猛将如雲</h1>
三國時期,勇将輩出,元帥看重領軍者統軍、治軍的能力,而猛将則看重自身的武藝、軍陣中沖殺的能力,而在《三國演義》中武将們之間的單打獨鬥則能夠最直接地展現這一點。如“裸衣鬥馬超”的許褚、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雲等等。
董卓原為西涼軍閥,此地本就地處蠻夷,民風彪悍,是以他手下并不缺乏孔武有力的猛将。
呂布本就是天下無敵,手中方天畫戟,胯下赤兔馬。隻有劉歇業三兄弟齊出,進行“正義的三打一”才勉強擊敗他;高順能和曹操的親族将領夏侯惇力鬥幾十回合不落下風,張遼更是勇武過人,關羽曾對三弟張飛評價“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
第四人華雄雖最終命喪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之下,但在此之前他連斬盟軍兩員上将,搓動十八路諸侯的銳氣;猛将徐榮智勇雙全,分别在汜水關、黎陽的路上伏擊,打敗了日後的雄主曹操、孫堅。将漢廷玩弄于掌骨之間的李傕、郭汜也堪稱一時猛将。
除了上述人等,董卓手下還有一位隐藏的勇将,他就是弘農太守張濟之侄——張繡。此時弘農作為長安的門戶之一被董卓占據,他的叔叔張濟正是董太師委任得太守,可見張濟并不受到董卓的重用。叔叔尚且如此,侄子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們往往隻知道張濟之妻鄒氏和曹操間那些無法形容的故事,卻不知在野史中,張繡和趙雲一樣,師出“槍神”童淵門下,一杆百鳥朝鳳槍使得虎虎生風,雖不及師弟常山趙子龍神威無敵,但也勇猛過人,人送外号“北地槍王”。
可惜的是,董卓在坐擁大批人才的情況下,入京後不思進取,隻知道掠奪,施暴,最終身首異處。他手下的人才們也紛紛如流星般散落各地,書寫自己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