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難者超一萬人,利比亞特大洪災背後:卡紮菲走了,國家也垮了

作者:3号觀察室

利比亞德爾納洪災的遇難人數,已經超過一萬了。

在這之前,北非地區最嚴重的洪災發生在1927年的阿爾及利亞,造成該國3000多人遇難。如今利比亞已經确認死亡的受災人數已經遠超曆史紀錄,另有一萬多人處于失蹤狀态,情況不容樂觀。

遇難者超一萬人,利比亞特大洪災背後:卡紮菲走了,國家也垮了

滿目瘡痍

用當地居民的話說,大海裡到處是屍體,坍塌的房屋和基礎設施不計其數,整座城市仿佛末日來臨。毫不誇張地說,一夜之間,1/4德爾納消失了。

德爾納地處利比亞德爾納河入海口,飓風和洪災頻發。這一次的事故就是由飓風“丹尼爾”引發的,德爾納河上遊的水壩決堤,洪水倒灌進城中,沖走了毫無抵抗之力的市民和年久失修的建築物。

史無前例的傷亡,讓當地本就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徹底崩潰。據報道,醫院走廊堆滿了屍體,期間不斷有人前來檢視屍體,确認自己的家人朋友是否在其中。

一位因身在外地而逃過一劫的幸存者表示,以前德爾納不是沒有發生過洪災,但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幾乎同時和自己所有的親戚朋友失聯,而他們很有可能已不在人世。

遇難者超一萬人,利比亞特大洪災背後:卡紮菲走了,國家也垮了

一位老人坐在廢墟上

大自然的威力自是不用多說,大壩坍塌的一瞬間,洪流的威力甚至可以達到原子彈的級别,又因為災區正好處于決堤的大壩下遊,地勢差進一步加劇了水流的威力,房屋和車輛一瞬間就被沖擊成碎片。

天災是不可避免的,人禍卻本應該可以。早在去年,利比亞水文學家就曾發表過論文,警告德爾納河的水壩有極高的決堤風險,呼籲各方盡快加強設施,否則大壩垮塌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衆所周知,2011年利比亞戰争爆發後,分裂成兩個政權,分别是西部的民族團結政府和東部的國民代表大會。

很長一段時間裡,德爾納都是極端組織控制的“三不管”地帶,直到2019年才被東部政權收複。但國民代表大會的實際上司者哈夫塔爾擔心恐怖分子會卷土重來,是以一直不願修繕當地的基礎設施,以免給敵人做嫁衣。

遇難者超一萬人,利比亞特大洪災背後:卡紮菲走了,國家也垮了

麻繩專挑細處斷

東邊都不管,西邊就更别說了。由民族團結政府控制的利比亞國家氣象中心在事後聲稱,他們早在台風登陸前就釋出了預警資訊,是德爾納政府自己沒有采取預防措施。

但據德爾納居民所說,他們事前沒有收到任何氣象預警和撤離計劃,等到大壩決堤洪流湧入,已經來不及逃跑了。盡管洪水并不像地震一樣突如其來,但各方勢力的不作為最終導緻了“災難是在一瞬間發生”的惡果。

災難發生後,東西部政權的對立進一步阻礙了救援行動。按理說,救災款應該由中央銀行發放,但利比亞央行是由西部政府控制的,他們倒也沒說不救,隻是沒在第一時間救,以至于德爾納政府隻能向國際社會求援。

等到鄰國紛紛派遣救援隊前往德爾納之後,利比亞西部政府才姗姗來遲,宣布為其提供價值4億美元的物資,屬實有點不近人情。

遇難者超一萬人,利比亞特大洪災背後:卡紮菲走了,國家也垮了

車都被沖走了

畢竟,前幾天摩洛哥發生大地震,為了讓救災隊伍和物資盡快抵達,就連與其結怨多年的阿爾及利亞都開放了領空。利比亞東西政權再怎麼對峙,受災者都是無辜的老百姓,這種時候就不能放下政治恩怨,攜手共渡難關嗎?

實際上,這一次的飓風“丹尼爾”并不隻光顧了利比亞,包括希臘在内的地中海北岸國家都遭遇了災害,但因為預警系統和治理能力都遠超利比亞,基建設施的穩定性也較強,是以傷亡并不大。

一個冷知識,德爾納叫得上名字的現代基建大多建于卡紮菲時代,包括這次被洪水沖毀的一座大壩就是在上世紀70年代建成的。

卡紮菲确實是一個極具争議的政治人物,但他為利比亞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可否認的。在他執政的時期,利比亞群眾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政府還會補貼居民買房和購買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卡紮菲被推翻的前一年,利比亞的手機覆寫率達到了103%,平均每人擁有一台手機。

遇難者超一萬人,利比亞特大洪災背後:卡紮菲走了,國家也垮了

别人還真穿不出這氣質

由于卡紮菲犀利的個人行事風格,利比亞當時和很多國家的關系都不好,在沒有國外援助的情況下,卡紮菲政府自己承擔了大部分基礎設施的修建費用,這可不是随便一個石油國家就能做到的。

然而,這一切在2011年戛然而止。從那以後,利比亞就陷入了無休止的内戰和恐襲,就在上個月,首都的黎波裡還爆發了一場武裝沖突。動亂之下,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都無法保證,受傷的還是老百姓。

利比亞人未必記着卡紮菲的好,但相比之下,卡紮菲時代至少沒那麼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