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星
9月8日,乘聯會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1~8月,國内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量為1322萬輛,同比增長2%。其中,8月,國内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192萬輛,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8.6%,達到曆史同期最高水準。
圖檔來源:乘聯會
在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車市在8月淡季表現火爆,主要得益于高端車型換購增長以及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實作了對國内汽車消費的有效拉動,最終形成“淡季不淡”的市場新局面。
基于此,乘聯會方面保持對今年國内乘用車零售量2100萬輛和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850萬輛的預測不變。“從目前國内車市走勢來看,全年實作乘聯會預測的可能性很大。”崔東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大陸新能源汽車在國内外的批發銷量預計将分别為750萬輛和100萬輛。
自主品牌零售份額超52%
8月,國内乘用車市場的零售銷量呈現出明顯的品牌競争态勢,其中自主品牌零售量持續增長,而主流合資品牌則面臨較大的挑戰。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零售量達到100萬輛,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6%,零售份額為52.1%,同比增長6.1個百分點;批發方面,自主品牌8月市場佔有率達到57.6%,同比增長8.6個百分點。
崔東樹分析認為,自主品牌表現優異,主要得益于國内車企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的增量明顯,其中頭部傳統車企轉型更新表現較為突出。
當月的國内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排行榜顯示,排名前五的車企有4家為自主品牌車企。其中,比亞迪位列第一,緊随其後的是奇瑞汽車、吉利汽車以及排名第五位的長安汽車,而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則分别居第四和第六位。
圖檔來源:乘聯會
與自主品牌的強勢表現不同,主流合資品牌的零售量在8月同比下降了16%。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為20.1%,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為16.7%,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為8.5%,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8月,豪華車零售28萬輛,同比增長9%,環比增長14%。“世界範圍内的産品供給改善,促進了豪華車品牌在國内零售市場的走強。”崔東樹解釋稱。
出口方面,乘聯會的統計口徑下,8月,國内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33萬輛,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7%。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量達到28.4萬輛,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14%;而合資與豪華品牌合計出口量為4.6萬輛,同比下降39%。
“從目前國内汽車出口表現來看,乘用車出口将繼續保持高增長态勢。2023全年,國内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可達100萬輛。”崔東樹預測稱。
乘聯會呼籲“穩定燃油車消費”
8月,國内新能源車市場繼續強勁增長,批發銷量達到79.8萬輛,同比增長25.6%,環比增長8.2%,滲透率為35.7%,較2022年同期提升5.5個百分點。其中,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為5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4.6%;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1%。
圖檔來源:乘聯會
1~8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累計批發507.8萬輛,同比增長38.5%;累計零售444.1萬輛,同比增長36%。“國内新能源乘用車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以比亞迪、長安、上汽、廣汽、吉利等為代表的主流車企,在新能源闆塊表現優異。”崔東樹表示。
随着自主品牌車企在新能源技術路線上的多線并舉,市場基盤持續擴大,8月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達到15家(同、環比均持平),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的87%(上月88.1%,去年同期82%)。這些資料表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争格局正在逐漸明朗化,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得益于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戰略,比亞迪8月份的銷量約為27.41萬輛,領先其他車企;緊随其後的是銷量約為8.42萬輛的特斯拉中國;吉利汽車則以約4.73萬輛的銷量位列第三。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的同時,崔東樹呼籲“穩定燃油車消費”。“為了實作汽車行業轉型新能源,需要有效穩定燃油汽車消費,促進行業經濟平穩運作。”崔東樹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和資訊化部、财政部、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于日前聯合釋出的《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也明确,要穩定燃油車消費,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鼓勵實施汽車限購地區在2022年購車名額基礎上增加一定數量購車名額,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