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被驅趕下台的休斯并不輕易認輸,他認為華盛頓會議并未實質性解除太平洋地區爆發大規模的帝國主義争霸戰的風險,澳洲的國家安全危機重重。休斯堅持認為澳洲必須與美國建立緊密的政治和軍事同盟,才能確定澳洲的安全和地區霸權。

追求澳美同盟應對日本在南太和東南亞地區的霸權競争

為此,休斯決定前往美國巡回演講,宣揚他對日本日益擴張的軍事實力,以及澳洲國防安全的擔憂。休斯到美國後四處演講,呼籲美國樹立戰略眼光,為澳洲的安全提供保證,并與澳洲建立密切的安全合作關系[73]。對于休斯的懇求,美國政府并不理會,《紐約時報》甚至發表評論,譏諷休斯的美國之行是向美國“乞求”一個根本不可能實作的澳美親密關系和軍事同盟。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20世紀20年代末爆發的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不僅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間的緊張關系,澳洲與美國的關系也因經濟和貿易問題變得緊張和困難起來。經濟形勢的嚴峻令美國在貿易領域愈加推行經濟利己主義,對農産品實行補貼政策。這對于同樣是農産品出口大國的澳洲非常不利,兩國因而時常為美國的貿易政策發生争吵。全球性經濟危機也進一步惡化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關系,帝國主義列強是以加緊擴軍備戰。

在此背景下,澳洲曾經因為《四國條約》的簽署而充斥社會的和平主義思潮迅速消退,澳洲政府不得不考慮如何應對迫在眉睫的太平洋戰争。鑒于澳洲與美國的關系并不密切,美國社會又彌漫着“孤立主義”情緒,澳洲隻能将自己的安全寄托在英國身上,幻想戰時英國皇家海軍在澳洲危急時能夠萬裡馳援,為澳洲而戰。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四國條約》

但是,澳洲政界和軍界人士又十厘清楚,這可能隻是澳洲一廂情願的幻想,因為英國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均面臨着新興帝國主義的激烈競争,澳洲的安全不是英帝國關心的頭等大事。澳洲對于英國的全球霸權來說僅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英國極有可能為了自己的霸權而随時犧牲澳洲的利益。澳洲政客和軍方人士對此有着深刻的認識,是以對澳洲未來的安全狀況感到十分擔憂。

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國的戰敗和英日同盟的訂立使得英國對遠東地區的戰争形勢發生了誤判,認為在亞太地區并不存在能夠威脅英國利益的敵對力量。英國是以并沒有按照規劃認真修建新加坡海軍基地,将其打造為英國在亞太地區足以抗擊日本軍事擴張的海空軍堡壘。英國對遠東地區形勢的誤判和随後不久發生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導緻英國政府于20世紀20年代中期對修建新加坡海軍基地的必要性産生懷疑,并最終決定停建該基地。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澳洲政府和軍方對此感到十分不滿,認為這将損害澳洲的國家安全和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澳洲總理布魯斯對此感到十分不安,他認為新加坡海軍基地是抵禦日本侵略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新加坡無法抵抗日本的攻擊,那麼澳洲就會成為日本的下一個侵略目标。布魯斯預測如果日本和歐洲的某些強國同時對英國發動戰争,那麼英國就隻能将全部武裝力量留在歐洲戰場而根本無力派兵至遠東和東南亞地區,更無法馳援澳洲。

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澳洲就将處于極其危險的孤軍奮戰的境地。澳洲政府是以希望英國不要停止修建新加坡軍事基地,但澳洲的建議并未受到英國政府的重視。澳洲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1941年太平洋戰争的爆發就證明了布魯斯的建議還是具有相當的政治預見性的。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日本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

正是出于對自身安全的擔憂,布魯斯和其他一些澳洲政界人士認識到前總理休斯的建議的确高瞻遠矚,澳洲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加強自身的海軍、空軍建設,以便盡可能長時間地抵禦日本進攻,直至英國艦隊能夠萬裡來馳援。帝國主義列強間的關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益發緊張,特别是日本在亞太地區日益咄咄逼人的擴張态勢引起了美國政府和軍隊的不安。為了争霸太平洋和遠東地區,美國也利用其龐大的軍事工業能力加緊擴軍備戰。

1925年,美國再次派遣一支由56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通路澳洲,受到了一直為自己的安全狀況擔憂,并一心想和美國結盟的澳洲的熱烈歡迎。美國政府之是以派遣規模如此龐大的艦隊通路澳洲,就是因為美國政府和軍方将海軍的這次長途通路看作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太平洋戰争的預演。依照五強海軍協定的規定,美國不能在其殖民地菲律賓大規模駐紮海軍。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如果與日本發生戰争,美國就隻能從距離日本最近的夏威夷海軍基地派遣艦隊千裡來戰。夏威夷至澳洲的距離與其至日本的距離相似,是以,美國海軍将這次澳洲之行看作一次有計劃、有目的的對日戰争預演。“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深谙此道的澳洲對美國的備戰舉動感到十分高興,共同的敵人使兩個并不親密的國家日益走近。澳洲是以不僅期待着美軍的到訪,而且給予如同1908年美軍到訪時同樣的熱情款待。

但是,令澳洲政府和軍方失望的是美國并沒有因為此次軍事通路而像澳洲期待的那樣與之結為軍事同盟,或是建立密切的軍事合作關系,更沒有承諾在未來太平洋地區發生的戰争中保證澳洲的安全和利益。美國政府認為此舉對美國的太平洋霸權和利益沒有任何益處,并且還會刺激日本,損害美國與日本之間巨大的經貿關系。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但是美軍的這次行動的确拉近了澳美關系,美國也由此認為一旦與日本發生戰争,澳洲,而不是夏威夷,可以成為美軍的戰略前沿基地,可以就近部署美軍與日軍進行主力大決戰。随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不斷加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争策源地在歐洲和亞洲快速生成。1933年,希特勒宣布德國退出國聯,日本也借口國聯不承認其扶植的僞滿洲國而退出國聯。

1934年,日本為了擴軍備戰,悍然宣布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從此引發了帝國主義列強放手擴軍備戰的大幕。日本還公然違反1930年倫敦控制軍備競賽會議的規定,大規模建造巨型戰艦,并拒絕在1936年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在此背景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恢複了瘋狂的軍備競賽。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日本不僅大規模擴軍備戰,而且公然挑戰巴黎和會關于保持中國領土完整和各國在華機會均等的“門戶開放”政策,企圖獨占中國,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建立排他性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範圍。為此,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的東北地區,并随後攻擊上海的中國軍隊,挑起“一·二八”事變,企圖侵占整個中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威脅了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利益,也令其擴張野心昭然若揭。

日本對中國肆無忌憚的侵略和咄咄逼人的擴軍備戰緻使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的形勢進一步惡化,日本獨吞中國的企圖根本性地損害了西方列強的在華利益,因而遭到了英美等國的強烈反對和抵制。日本在遠東和東南亞地區擴張侵略的企圖也令澳洲政府和群眾對自身的安全狀況憂心忡忡。出于對英國軍事力量的疑慮和對自己安全的擔憂,澳洲政府再次懇求美國伸出援助之手,與澳洲結為軍事同盟,并向澳洲提供軍事援助和保護。

20世紀20年代末,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

但是,此時的美國卻有着自己的利益考慮,因而對澳洲的苦苦請求仍然不予理會。面對日本瘋狂地侵略擴張和擴軍備戰,美國一方面大規模擴建夏威夷海軍基地,準備應對随時可能爆發的太平洋戰争;另一方面則與日本保持緊密的經貿關系,利用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擴軍備戰,大做軍火生意,發戰争财。鑒于美日間龐大的經貿利益和手握美澳關系的主動權,美國此時根本無意和日本決裂而與澳洲建立正式的軍事同盟。

參考資料:

[1] G.P.Taylor,“New Zealand,the Anglo-apaneseAlliance and the 1908 Visit of the American Fleet”,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 History,Vol.15,Issue1,1969,pp.55-76.

[2] Joanne Wallis,“Hollow Hehemon:Australia'sDeclining Influence in the Pacific”,Diplomat,21September 2016.

[3] Nagata Yuriko,“The Japanese in Torres Strait”,AnnaShnukal,Ramsay Guy and Nagata Yuriko(eds.),Navigating Boundaries:The Asian Diaspora in TorresStrait,Canberra,Pandanus Books,2004,pp.138-159.Kate Bagnall,A Legacy of White Australia:Recordsabout Chinese Australians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2018,http://naa.gov.au/collection/publication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