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方面為何解除了副軍長項英的軍事指揮權?

作者:悟空談曆史

1941年1月,國民黨32大隊8萬多人包圍了安徽省南部的新四軍,制造了閩南事件,震驚了國内外。閩南事變給新四軍造成了巨大損失,新四軍部進階将領幾乎喪生,軍長葉挺也在與國民黨的談判過程中被拘留,軍副總司令項英盡管成功突圍,卻被叛徒出賣殺害。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方面為何解除了副軍長項英的軍事指揮權?

說到新四軍副總司令項英,凡是了解新四軍曆史的人都知道,項英是新四軍的創始人之一,雖然他是軍副總司令,但因為他是東南局書記,而軍長葉婷不是黨員, 是以項英實際上一直在上司新四軍。包括新四軍召開黨員會議群組織終身會議,都是由項英主持的,是以可以說,軍副總司令項英正在新四軍内行使軍長的權力。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方面為何解除了副軍長項英的軍事指揮權?

1941年1月,閩南事變爆發後,新四軍幾次突圍後仍未突破國民黨圍攻圈,為此延安一方于1月12日解除了英軍的軍事指揮權,而新四軍則向司令員葉廷和東南局副書記饒樹石指揮。那麼,閩南事變後,延安為什麼要解除對項英的軍事指揮呢?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方面為何解除了副軍長項英的軍事指揮權?

我們先來談談閩南事變前新四軍的動态。在閩南事變之前,國民黨曾多次與新四軍發生沖突,包括1940年的黃橋戰役。在此背景下,為了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經雙方協商,新四軍決定渡過長江,向北撤退,到達蘇聯北部。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方面為何解除了副軍長項英的軍事指揮權?

從江蘇南到北,需要一系列的調劑,當時負責新四軍調劑的是英國人。然而,在接到調車通知後,香營的轉機速度非常慢,從1940年11月28日到12月10日,國民黨關閉了蘇南的交通路線,整整12天,祥營轉機的人數隻有3000多人。可以合理地說,項英本本來有機會用12天的時間徹底轉調新四軍,但項英并沒有注意,是以說項英對新四軍的及時調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方面為何解除了副軍長項英的軍事指揮權?

閩南事變後,新四軍遭遇了相當的圍攻,1月7日,葉庭長、軍副總司令項穎等進階将領開會讨論突圍事宜。會議持續了整整七個小時,開會的主要目的是讨論突圍路線,但項英一直猶豫不決,軍長葉總長很着急,憤怒地說:"時間就是勝利,即使我服從的錯誤決心,也請副司令員确定"!最後,應征同意了周子坤的計劃,新四軍向黃山方向撤退。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方面為何解除了副軍長項英的軍事指揮權?

客觀地說,項英的猶豫不決,讓新四軍錯失了最好的突破機會。1月9日,随着國民黨圍攻越來越嚴密,項先生自己發現部隊很可能被包圍,于是他帶着十幾個人離開了軍隊,走了一條突破之路。第二天,項英發現自己無法突破,就回到了軍隊。另一方面,作為葉挺的指揮官一直在指揮新四軍突圍,為了讓更多的人突圍,他甚至親自到東裡山陣地監督戰争,并不斷向延安一方發電,希望延安一方與國民黨談判, 讓顧祝同解除新四軍的圍攻。

1月12日,延安在得知情況後發來電報,解除了向英副總長的軍事指揮權,由葉婷局長和東南局副局長饒樹石全權指揮。為了讓更多的人擺脫圍困,1月14日,葉婷前往國民黨總部談判,但不幸被拘留。葉婷被拘押後,饒樹石繼續指揮新四軍突圍,最終隻有傅秋濤和兩千多人成功突破,這讓中外閩南事件震驚不已。

皖南事變發生後,延安方面為何解除了副軍長項英的軍事指揮權?

閩南事變結束後,項英長期對閩南事件負有主要責任,這是不正确的。随着閩南事件資訊的解密,包括閩南事件前後的項英行為,證明項英應對閩南事件負責,但并非所有人都負有責任,也不是主要責任人。

客觀地說,項英的責任隻是閩南事變前的弱勢轉移和閩南事變的優柔寡斷,正是這些責任導緻他被解除了軍事指揮職務。不過,相對于項英的錯誤,他為革命做的更多,項英是一位反日将領和民族英雄。

資源:

《閩南事變》《閩南事件的爆發》《李夷羅回憶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