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前那些先驅們(項英)

作者:被化名為黃波

知道項英這個名字是由于"燕南事變",過去長期以來對項英的宣傳還不夠,導緻人們隻知道項英是新四軍政委,死于閩南事件,對他一生中的其他貢獻知之甚少。

百年前那些先驅們(項英)

物品瑩,原名物品德龍(龍)。筆名蔣軍,姜偉,張成。1898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黃璇,因為他在武昌長大,是以自稱武昌人。項英的父親是個窮學生,在項英12歲時,父親不幸早逝。項瑩和姐姐從小就和母親的紡織刺繡長大。在武昌漢三宮日清預科學校完成國中學業後,項英在15歲時被武昌模範工廠錄取為學徒,因為他的家庭很窮,無法上學。三年的學徒期受了不少苦,全師畢業後還在廠裡幹活,要完成件還得了。20歲那年母親和妹妹還是撐不住,母親還是靠紡織繡花自力更生,姐姐上國小後撿拾了幾年破舊不堪。項英的叔叔,武昌慈善會社長,有錢有勢。但家人從未與他的叔叔互動過,他經常罵叔叔是"精明的單身漢"。項英自1920年以來一直從事勞工運動,并組織了紡織勞工的罷工。讀了幾年書,項英能夠讀書和雜志,幾年來堅持每天看兩個小時的書。中國共産黨成立後,成立了中國勞工部長武漢支部,上司武漢勞工運動。當項英讀到中國勞工組合秘書處的《勞工周刊》時,他知道中國勞工正在組織起來,并有自己的團體。1921年冬天,項先生寫信給正在發展貿易和工業運動的湖北省共産黨集團,說他想和他們談談勞工運動。幾天後,項英找到了武昌黃土坡路16号,接待了他一位代表中國共産黨的保輝和尚。"我想參加勞工運動,我希望你能向我展示如何建立自己,如何進入工作,"她說。鮑惠生覺得這個長得像鄉下少年很不平凡,懷着飽滿的熱情和雄心壯志,他介紹了新成立的勞工部長部和正在開展的工作,并請他為《勞工周刊》撰稿,并給他發了一些小冊子——《兩個勞工的對話》《蘇維埃研究》《資本論》《勞工》等等。過了一會兒,由于河岸上京漢鐵路勞工俱樂部的籌備工作,黨組織決定聘請項英作為勞工俱樂部籌備委員會的文書工作,生活費每月15元,即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家。中國勞動力江支部書記包惠森讓他回去跟母親商量,"因為他是一名技術勞工,經過三年的學徒生涯,放棄了這個職業,在一個正常人身上不是一件小事。項英卻承諾:"選擇一個我完全自由的職業,我也沒有把紡織勞工當成終身的職業來規劃。鮑惠聖竟然有這樣的意見,很驚訝。由此英國人正式參與勞工運動,一邊工作一邊積極閱讀。每周寶輝和尚到河岸邊聽工作報告,項英和他談了幾頁書或者什麼書,有什麼經驗。項瑩瑩到長江支部機關,先翻書和報紙,如果有新出版的書和報紙,一定要看一看一瞥。1922年4月,鮑惠森介紹後,項英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湖北省第一位産業勞工黨員。項英的第一次黨會是在李漢軍位于武昌的宜山下南嶺街的家中,當時湖北省共産黨十幾名黨員出席了會議。會上,項先生聽取了黨的報告和各同志的講話,并詳細錄制了下來。會後,項英對包慧神說:"我一個人生活了二十多年,世人的冷酷令人憎惡,現在入黨,在今天的會議上與這些同志接觸,感覺我們充滿了革命的熱情,有豐富的思想,是真誠的團結,共産黨人真的是一個特别的人, 我接觸到了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自從在京漢鐵路工作以來,項德龍一直使用筆名"夏瑩"(他母親姓夏),後來聯系了外國記者或在報紙上發表了文章,分享了他的姓氏和筆名:項英。入黨後,項英按照黨的訓示,深入到勞工群衆中去,宣傳革命真理,消除幫派的影響,促進勞工的團結,局面很快被打開。項英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既與黑幫頭目相處得很好,又有水和牛奶團結勞工,也在勞工夜校自學成才,聲望逐漸開始。每個人都知道他是一名熟練的紡織勞工,已經失去了為勞工工作的工作。就這樣,他和林湘謙等人迅速成立了河濱勞工俱樂部。1922年7月,他作為勞工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成為12名代表之一。回到武漢後,項英按照中央的要求,在進步工作者中培養黨員。視察結束後,他首先把勞工領袖林相謙和為勞工施揚說話的律師介紹到黨内。然後,黨組織在河岸上成立,組成了一個戰鬥集體。1922年10月,項英在漢口揚子江機械廠上司罷工,向工廠提出提高工資和待遇的條件。工廠拒絕接受勞工的要求,并關閉了工廠的門,試圖"讓勞工陷入困境"。項英鼓勵職工"振奮精神,奮發拼搏,為人格奮力,甯願死也不願屈服,為揚子勞工争取氣喘氣,為世界勞工争取氣喘氣"。經過認真的組織、宣傳和說服,勞工們團結一緻,下定決心,最終打赢了罷工的戰鬥。項英很快成為武漢勞工階級公認的領袖之一。随後,他被派往鄭州參加《京漢鐵路聯合會宣言》等檔案的起草工作,并當選為京漢鐵路聯合會籌備委員會主任。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會在鄭州召開成立大會。但北方軍閥派出大批軍警實施戒嚴令,阻止勞工進入會場,剝奪他們的自由。項英、石洋率領職工們進會,鄭重宣布京中鐵路聯合會成立。下午,軍隊占領了集會地點,強行驅散了勞工代表。勞工們随後決定在京中鐵路上舉行總罷工,并選舉應英為罷工委員會主任。4日,全線罷工爆發,因為勞工的合理要求被拒絕。7、反動軍閥吳培甫下令開槍,實施武裝鎮壓。敵人逮捕了河濱總工會主席林相謙,要求他下令複工。林湘謙甯願死也不願屈服,他回答說:"頭可以破,血可以流,工作秩序不能下!"敵人把他綁在電線杆上,殘忍地殺死了他。項英率領勞工與敵人作戰,30多人陣亡,項英幸免于難。他潛伏在河邊,等到漆黑夜後才一小排到漢口法租界上岸,到長慶熊金軒居所,與遼謙五會,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聯絡處,然後成立"救濟會"調查遇難勞工的情況, 養老金,營救被捕人員,尋找失蹤人員,救濟200多名失業勞工,并與當地工會秘密聯系。第27次總罷工失敗後,包括項英、包慧賢在内的17人被吳培甫、蕭耀鳴通緝,但他偷偷溜進北京,積極參與對吳培福、蕭耀南的彈劾案和勞動立法,代表京漢鐵路勞工向衆議院請願, 并就衆議院的"27工作浪潮"做了報告。共産國際對第27次罷工感到震驚,發表宣言稱贊:"你們的行動是到達世界無産階級的組織。1924年5月,黨調到上海,在滬西民校任教。8月,他和鄧忠霞在上海西平民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西勞工補充學校和上海西部勞工俱樂部。通過民間學校和勞工俱樂部,項英迅速将黨的訓示精神傳達給勞工,勞工很快就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并很快迎來了1925年上海-西日本商業紗線廠二月總罷工和宏偉的"五年"運動。項先生晝夜不停地工作,與鄧忠霞、李立姗等人一起,指揮22家紗廠近4萬名勞工的總罷工,直到取得勝利。在武英運動中,項英是上海總工會的負責人之一,參與上司了全市的罷工、罷工和罷工。在1926年5月召開的第三次全國勞工代表大會上,項英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務委員、副主席。同年9月,北伐軍攻占武昌前夕,他回到武漢指導湖北省勞工運動,擔任中共湖北區委組織主任、湖北省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書記。在湖北省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上,項英作了關于勞工運動的報告,高度評價了武漢勞工階級對人民自由、民族獨立的革命熱情。10月,湖北省總工會成立,項英、劉少奇、董碧武、李立生、餘代英等共同培養了一大批行業骨幹,極大地推動了湖北省勞工運動的發展。從1926年秋起,項英在武漢組織了一支勞工糾察隊,擔任上尉,與北伐軍合作,打擊和維護社會秩序。1927年1月,英國水兵在"一三"的慘劇中殺害我國同胞,在劉少奇的上司下,李立姗、林雲南、湘英、武漢勞工階級奪回了英租界,這是中國勞工階級反帝鬥争的史無前例的壯舉。在項英的上司下,武漢總工會組織起來,統一了武漢勞工階級的力量。随後,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漢口設立辦事處,項英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漢口宣傳部部長,負責指導湖南、鄂、瑤、瑤、四川五省勞工運動。在中國共産黨第三屆至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項先生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大革命失敗後,為了儲存革命力量,項英從湖北調來。1928年2月,項穎移居上海,擔任江蘇省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在白色恐怖下擔任工會。同年7月,他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并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共六屆一中全會常務委員。會後,項英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産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共産國際監督委員會委員。1929年11月,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會上,項英作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報告》,總結了第四屆"勞動大學"以來的總體工作,指出全國始終是勞工階級的總部。在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勞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中共中央書記。

1930年8月,項英成為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1930年9月,随着民族革命形勢的發展和蘇維埃地區的擴大,中國共産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三中全會決定成立蘇維埃地區中央局,以加強蘇維埃地區黨組織和革命基地的上司。"蘇維埃地區各專門委員會隻要能同蘇維埃地區中央局直接接觸,就要服從自己的指揮。蘇維埃地區中央局由周恩來上司。但是,由于周恩來的工作離不開上海,中央委托英國人到江西,籌備蘇維埃中央局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并為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做準備。同年年底,項英前往中央革命基地會見朱德、毛澤東。1931年1月15日,中共蘇維埃總局在甯都縣黃璇小布成立,項英任代理書記(周恩來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成員包括顧作軒、任作、朱德、鄧發、毛澤東、王家祥。朱德是軍委副主席、紅軍總司令,毛澤東是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紅軍政治委員會委員。剛到中蘇地區時,遇到了因逮捕卑鄙團而引發的"福田事件"問題(AB團是英文"反布爾什維克"的首字母縮寫,是共産黨合作初期國民黨反革命右翼的秘密組織,僅用了四個月就被摧毀了)。當時,紅軍總委員會相信敵人關于ab團的資訊,認為AB團已經混入共産黨和紅軍,為此我們黨曆史上的第一次抗日運動。1930年12月,一些作為AB團成員被毆打的紅二十軍士兵趕到福田釋放了近百名在押人員,這就是"福田事件",在蘇聯地區引起轟動。反華用嚴刑逼供、濫殺現場被煜事件深感不安,經過深入調查,立即糾正反AB團鬥争的缺點錯誤,并提出黨在每次鬥争中都要以教育的方式教育黨員, 在處理"福田事件"解決黨内沖突的途中,否認總委會對"福田事件"是"反革命暴動"的定性。他起草的蘇維埃地區中央局第11号通知說:"中央局根據過去西南黨的鬥争曆史和黨的組織基礎以及福田事件的客觀事實,不能得出自負的結論,不能肯定'福田事件'是AB盟取消派的暴動。他通知參與福田事件的上司人到蘇維埃地區中央局開會,辨識是非。正是由于項英的決定,當時中蘇地區的反擴張有所緩和,大批同志暫時不被殺害。然而,項先生的做法遭到了中央代表團的拒絕,中央代表團由王先生主導,批評他犯了一個趨同錯誤,解除了他作為蘇維埃地區中央局代理秘書的職務,代之為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1年4月,中央代表團來到江西,鬥争愈演愈烈,後果嚴重。直到一年後,被任命為蘇維埃地區中央局書記的周恩來才主持了對反蘇維埃地區擴張的批評。通過湘營和蘇維埃區中央局的積極努力。1931年11月7日,蘇聯第一次中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大會主席團執行主席項英作了開幕詞、閉幕詞并就勞動法草案作了報告,毛澤東當選為中蘇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項英當選為副主席,并兼任勞動人民委員會委員, 後來成為勞工和農民檢查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病倒期間,項英主持中央臨時政府工作,積極動員群組織群衆發展生産、籌集資金、保障一線供給,為基區經濟文化建設和土地革命發展,為反對"包土"的鬥争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的主持下,蘇維埃政府成立了一個司法機構,以制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這是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人民政權第一次頒布婚姻法,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以解放婦女為目标。1933年5月至12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代理主席。在此期間,項英釋出指令,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日期定為勞工、農民和勞工紅軍成立的紀念日。他積極上司紅軍擴軍,組建新的師團,主持制定《中國勞工、農民和紅軍誓言》。同年7月9日,項英以中國革命軍委代理主席的名義下達紅星勳章,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被授予一等紅星勳章;1934年1月,在中國共産黨六屆五中全會上,項英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毋庸置疑,由于黨中央執政的"左"冒險主義,中蘇地區的項英也犯了"左"的錯誤。

1934年10月,在中央紅軍主長征之後,項英被任命為中蘇師書記、中央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會、軍委支部主任,與中蘇共和國中央政府辦公廳主任陳毅一起率領紅二四師和蘇維埃地區武裝力量1.6萬多人, 覆寫紅軍的主要突圍轉移。當時,中央政府賦予了英軍和中央支部的任務:限制國民黨軍隊掩護中央紅軍的主要轉移,劃定瑞金、甯都、會昌、玉都三角區域,是英軍必須犧牲保衛的最後陣地。在被送離中央最後一隊後,忠于職守的項英先生面臨着難以想象的局面。他隻剩下大約30,000名紅軍和政府從業人員,但其中超過10,000人受傷和生病,需要照顧和保護。超過一半的團隊,手裡隻有大刀和芭铎,将面對五十萬國民黨軍隊的攻擊。紅軍主力出發後的第三天,項英主持了中央局會議。會上,他下達了兩個指令:一是黨中央和紅軍主力能否順利進行戰略轉移,黨和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大家必須配合,積極行動。第二,作為共産黨員和革命戰士,他們必須無條件服從指令,在黨中央和紅軍主力離開蘇維埃地區之前,不準任何人撤離。換句話說,所有人都必須堅持下去,直到敵人的刺刀刺到胸口的最後一刻。項英要求機關從業人員正常到辦公室外工作,處理公務,以迷惑敵人,隐瞞紅軍主力的轉移。直到一個月後,國民黨才意識到紅軍主力已經轉移。當蔣介石知道一直處于極度危險的紅軍已經從圍攻圈中消失時,他開始以極其殘酷的手段包圍剩餘的紅軍,将蘇區劃分為無數小塊,建立了大量的要塞封鎖線,并開始全面清洗。項先生多次向中央報告情況,要求中央"詳細說明",以澄清行動方針。由于黨中央忙于紅軍主要轉移,導緻三個月"無訓示""不回電"。直到遵義會議之後,中央才于1935年2月5日給項英和中央支部發了一封電報。按照黨中央的訓示,湘營指揮部隊九道突圍,展開遊擊戰。項英直到黨中央将報案的突破電報發來,敵方一直逼近危急局面,才下令掩埋電台,燒掉密碼,離開玉都,到廣東一方的突圍。在突圍戰中,餘秋白、何昌、何書恒等一批黨軍上司人相繼陣亡。遊擊隊不僅要面對難以忍受的寒冷和饑餓,還要面對國民黨軍隊的日常"清理"。1935年4月初,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稱為長嶺會議。會議決定,在"依靠群衆,堅持奮鬥,積蓄力量,創造條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戰略方針下,實施"歸零,分軍為遊擊隊"的方案。5月,大約是遊擊隊50倍兵力的國民黨軍隊對廣東一側的遊擊隊地區進行了全面"清理",要求在三個月内"殺、餓、困"遊擊隊。遊擊隊隻能在山上生活,敵人采取"移民村"和"封印"手段,把人民趕出山外,企圖切斷遊擊隊與群衆的聯系,剝奪他們的食物、鹽和基本必需品。這時,項英和遊擊隊員們像野人一樣生活,隻能陪着動物在山上,吃野菜,摘野果,挖竹筍,甚至燒馬蜂窩吃。當什麼都找不到時,隻能是耐心。在這樣的生死環境下,項英也經常對周圍的人說:"隻要我們剩下一個人,還要頑強地堅持,共産黨的旗幟不能倒下,遊擊隊的旗幟不能倒下。"英軍率領遊擊隊運用遊擊戰術原理,在敵人的山山巒山上,經過無數的艱辛和坎坷,進行了長達三年的艱苦不平凡的鬥争。正是他們的存在,使人們意識到共産黨還在那裡,紅軍還在那裡。國民黨原定的三個月清算任務,由六個月改為一年,最後改為無期的"長期清關"。後來,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南方遊擊區工作的決議》,充分肯定南方各遊擊區的同志"具有長期的艱苦奮鬥精神和堅決争取中國人民解放的意志,是全黨的楷模"。"這項決議是黨中央對項英及其同志們的最高獎勵。

1937年7月7日,盧溝大橋事件爆發。項英立即撰寫了《盧溝橋事件與抗日鬥争高潮》一文,提出了"聯合抗戰,為保衛祖國而鬥争"的口号。廣東省遊擊隊改為江西省抗日起義軍。8月20日,項英晨義在未得到中央訓示的情況下,以特别委員會的名義,緻函國民黨江西省主席、第46師團長泸州專員以及大禹、新豐、南康、南雄等縣的縣長,要求立即合作抗日,以配合國家抗日戰争計劃。9月8日,項先生派陳毅擔任全權代表,與大尾縣政府代表談判初步協定。9月24日,應國民黨江西省主席熊世輝的邀請,黑英代表南方八省遊擊隊來到南昌談判。項英一到南昌,就給葉建英打電,求助于毛澤東,進而恢複了中央局與中共中央的聯系,并拿到了中共中央關于中國共産黨合作宣言等檔案。通過南昌談判,遊擊隊地區的遊擊隊問題被改編成抗日叛軍。這标志着南方共産黨合作的成功,為紅軍遊擊隊最終适應新四軍奠定了基礎。1937年11月3日,葉婷抵達延安。7日,項英抵達延安。他們奉命組成新四軍,葉婷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為了加強黨的上司,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南支部和中央軍委新四支部,由項英先生擔任書記。12月13日,政治局釋出《南方遊擊區工作決議》,指出項先生等人"基本正确貫徹了黨的路線,完成了黨交給他們的任務",稱贊他們是全黨的榜樣,并呼籲大家向他們學習。1937年12月25日,葉婷、項英在漢口召開了新四軍機關幹部第一次會議。1938年1月6日,新四軍部遷至南昌三井,正式向外開放。随後,項英與國民黨就組建新四軍南方紅軍遊擊隊和集兵問題進行談判,就組建新四軍八個團、四個團達成協定,并親自或派員到遊擊隊地區動員下山适應。在項穎向毛澤東、羅甫求婚後,毛澤東的答複同意:張雲義、周子坤擔任副參謀長,袁國平、鄧子輝擔任政務部副部長,陳毅、張定義、張雲義、高景亭分為一、二、三、四個班長;短短三個月,項英完成了将紅軍遊擊隊改造成分散在南方八省14個地區的新四軍的曆史使命,陳毅高度評價了新四軍的曆史成就:"副軍長憑借他在黨内聲望中的曆史地位, 使南方七八省的遊擊隊造成了鐵力。後來與葉軍長一起改編成功,這是軍隊建立的關鍵。"新四軍成立後,項英随新四軍部很快抵達閩南,建議先遣分隊到蘇南敵進行戰略偵察,先遣隊出來後,第一、二、四隊也相繼出動, 獲得江家河口、衛港等初步勝利。同年11月,他按照中央訓示,派張雲義的參謀長到江北加強抗日鬥争的上司。1939年,項英不僅參與了新四軍"南軍鞏固、東戰、北發展"方針的制定,而且認真組織貫徹。在省中部,成立了江北司令部,組建了第五隊,負責在全國東部開辟抗日基地,将軍部特種作戰營、第4團第1營和第5團第3營派往江北,加強江北隊的骨幹。在蘇南,成立江南司令部時,當"江反"時,立即派何克西等人回去主持,再派譚振林擔任"江反"東路司令部司令員和政治委員會,指令六個團四個團和關文偉各一個,從揚中北過長江,為陳毅, 蘇瑜随後率領江南主北開墾蘇北。在閩南,為堅守抗日戰争陣地進行了激烈的鬥争,共打赢了五場戰役,1940年4月和10月的兩次反掃蕩勝利也取得了勝利。在惡劣的環境下,項英仍然高度重視軍隊的教育訓練和乾部建設,強調要搞好政治思想,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組織教隊,大力培養幹部,努力提高軍政品質。他的文章《新階段的江南抗日戰争使命》、《過去一年的作戰經驗和軍隊建設工作》等,是新四軍曆史和政治工作的重要文獻。新四軍時期,項英也十分重視黨在東南地區的工作。他指導各地黨組織,利用新四軍在各地設立的辦事處和通訊處作為抗日戰争初期的掩護,聯系失散黨員,培養新的黨員,恢複和建立黨組織。新四軍駐雲陵期間,項英于1939年7月16日在雲陵石角村主持了中國共産黨新四軍第一次黨代會。這次會議是新四軍從1937年10月成立到1947年1月廢止的十年間唯一召開的黨代會。這是作為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中央軍委新四支部書記,上司新四軍工作作出的特别重要貢獻。1940年底,在項英的上司下,中共中央東南局管轄的黨組織擴大到浙江、福建、閩南、蘇南、福建東北,共有黨員約5萬人。這些黨組織和黨員上司群衆,為地方革命鬥争作出了重要貢獻。1941年4月30日,劉少奇同志在東南地區中央局讨論黨的工作。有人指出,"抗日戰争以來,東南黨的工作總體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葉婷、項英的上司下,從1938年春到1940年底,新四軍與日僞軍作戰2946次,打死傷2.8萬多名日本僞軍士兵,繳獲長槍24.3萬多支。牽制了六分之一的日軍入侵,有效配合和支援了正面戰場的戰鬥。新四軍的兵力發展到9萬人,建立了9個抗日民主基地,其中有1500萬人口。但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認識不多,後敵發展措施不足,反共針對國民黨頑固分子的陰謀準備不充分,新四軍部和閩南班子的調換未能抓住有利時機, 1941年1月在前往轉接途中猶豫不決、處理不當,新四軍在閩南事件中遭受嚴重損失,承擔了一定責任。

1941年1月,蔣介石發動閩南事變。1941年1月4日,閩南新四軍部直屬部隊等9000多人在葉婷、項英的帶領下開始北遷。1月6日,當部隊抵達閩南縣茂林地區時,他們突然遭到國民黨七個師約8萬人的襲擊。新四軍英勇作戰,戰鬥了7個晝夜,最終由于寡婦與寡婦的懸殊,被彈劾食物,除了傅秋濤等人2000多人散落突圍,少數人被俘虜,大部分是英勇犧牲。陸軍總司令葉挺被拘留,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在突圍中喪生。由于玉頭村群衆基礎良好,副總參謀長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坤率領10多個軍部來到這裡。他們在地下黨的上司下來到了姜月凡(又名蔣德貴)的家。江越是地下黨,完全可以信任。在姜月凡家住了三天後,他搬到了附近山上的一個蜂洞裡。姜躍凡是警戒任務的一部分。看到國民黨軍隊進山搜查,他在門口挂了一件白色的裙子,告訴山上人員要小心避開,減少活動;由于樹木綿延的山脈陡峭,國民黨軍隊從未發現過它。他們住的蜜蜂洞很小,隻能睡四個人。于是,項英、周子坤、警衛黃成和劉厚副代表總是睡在裡面,其餘的人在外面建棚子。3月14日淩晨,貪錢的劉厚代表開槍打死了項穎、周子坤和警衛黃成,搶走了他們的武器和金銀表筆,附近看守聽到槍聲後前來檢查,發現項穎和周子坤被殺。因為下山時遇到恐慌劉厚将軍,守衛立即追趕,卻沒有追上去。後來,在村民的幫助下,項英和周子坤的屍體被埋在附近。在殺害劉厚将軍、烏俊英和周子昆的兇手之後,他下樓向國民黨投降,但他們不相信,也沒有得到國民黨的賞賜,但他們被囚禁了。1952年8月初,劉厚在南昌被處決。

項穎有兩個妻子,第一任妻子張亮,有一個女兒項素雲和兒子項學成,她曾與餘秋白私奔被捕,于秋白被殺,張亮在中國共産黨抗日戰争時二次合作被釋放,但從此背靠背"賣秋白叛徒"的罪名, 直到半個世紀後,張亮才得到反趙雪。他的第二任妻子李賀蘭于1941年與項英結婚,但随後閩南事件爆發,何瑩去世。1942年,李與張愛平結婚,育有三子一女。

"項英同志是一位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是勞工運動的傑出活動家,是黨和紅軍的早期上司人之一,是新四軍的創始人和主要上司人之一。這是對英國曆史地位的公正評價。1955年6月19日,項英遺體被轉移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1990年,武昌為香英豎立了一尊銅像,上面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坤的題詞:"項英同志的偉大長壽"。

百年前那些先驅們(項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