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康複大學建設順利,53萬平方米建築大部分已封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7月29日(星期四).m 2:30舉行新聞釋出會,邀請國務院殘障人士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殘障人士聯合會主席張海迪、國務院殘障人士委員會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長周昌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官員介紹殘障人士和殘障人士的成就。"十四五"殘障人士工作規劃。中國網直播,以下為文字記錄:

香港《紫荊花》雜志記者:"十四五"為殘障人士保護和發展提出,将建設一所高起點、高水準、國際化的康複大學。康複大學目前的進展如何?落成的康複大學将如何在提高殘障人士康複服務品質方面發揮作用?謝謝。

張海迪: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2015年,中國殘障人士聯合會提出了建設康複大學的思路,這是基于對殘障人士康複緊迫性的了解,與我剛才所說的問題密切相關。在我們知道康複的重要性之前,殘障人士的痛苦就被了解和了解了。康複也是解放殘障人士的最後手段之一,他們最迫切的需求是。一個人是殘障人士,隻有康複,生活才能有新的希望,生活水準才能提高。我見過很多殘疾兒童的父母說我們隻是砸鍋賣鐵,讓他們的孩子回來。我不知道這些年來我見過多少雙這樣的淚眼,我真的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年輕父母。有些家庭甚至因為孩子的殘疾而盡力而為,有的甚至陷入貧困。你可以看到我們的中國康複研究中心,院子裡,康複館,有很多人坐在輪椅上,有很多孩子背着他們,有很多人在等待康複。

有北京按摩醫院,那裡每天有數百名兒童康複,有的腦癱,有的自閉症兒童等等。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有許多殘障人士無法獲得康複服務,一些殘障人士甚至戴着自己自制的木制假肢,用鐵絲擰緊,我們見過這樣的殘障人士。看到我們迅速幫助他恢複,幫助他安裝假肢,但我們沒有看到其他任何東西。看到這一點很傷心,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感到責任重大。多年來,各省、市、自治區都設立了康複機構,但康複專業人員的缺乏,這是一個緊迫的問題。雖然一些高校多年來已經開設了康複專業,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要建立更加規範、高标準的康複學科,加快培養更多的人才,引領康複事業向更高層次、更高标準發展,讓更多的殘障人士減輕痛苦,恢複功能, 并為他們融入社會創造條件。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努力實作殘障人士"全民康複"的目标,是我們一個非常大的目标,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正在努力實作這一目标。康複大學建設受到國務院上司同志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被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一所大學連續兩次被列入國家規劃。中國殘障人士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青島市等聯合推進,建立上司班和班次,按照高起點、高水準、國際化的要求,完成了學校選址、校園規劃編制的總體規劃, 以及組建專家庫、課題示範等重要工作。

目前,康複大學建設十分順利,53萬平方米的建設已經封頂,預計今年年底完成校園建設。同時,2020年,康複大學與相關大學聯手招收首批26名博士生。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所緻力于殘障人士康複的大學,展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大學将培養康複醫生、輔助器具工程師等,一定能夠為我國4400萬殘障人士和半殘疾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讓更多的殘障人士和家庭生活無憂無慮。要推動康複大學建設,要有前種樹後人享受涼快感,就要站在更高的生活狀态下,了解康複對人們幸福的普遍意義。身體是沒有痛苦的真正幸福的基礎。我相信,在十年或二十年後,我們将能夠看到康複大學在社會進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下一步,要積極在學科、晉升制度等方面下好功夫,為康複高品質發展奠定基礎。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