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三八婦女節到了

祝天下所有女性節日快樂!

張海迪是天下女性的楷模,譽為中國的保爾。當年小平同志題寫“向張海迪學習”。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她是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

她用堅韌的毅力戰勝了疾病,用人格魅力收獲甜蜜的愛情。

有一種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叫張海迪和王佐良。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01:童年

1955年9月16日張海迪出生在山東濟南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張坦夫和母親畢江嬌都是教育工作者。

母親畢江嬌是清朝畫家、官吏畢道遠的後人。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畢道遠(1880一1889)清朝八大名畫家之一。曾任禮部待郎、兵部侍郎、戶部侍郎、右都禦史、兵部尚書、國子監祭酒等職。畢道遠一生所得俸祿大多資助貧寒學士。

小時候海迪冰雪聰明,活潑可愛,家庭條件也不錯。

本該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可是命運卻給張海迪開了一個玩笑。

1960年5歲那年,脊髓血管瘤疾病讓她高位截癱。

張海迪從此再也不能站立,去學校上學化為泡影。

去不了學校就在家自學。

從國小、中學到大學的課程都是在輪椅上完成的。

“久病成醫”,張海迪還自學了針灸醫術。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02:鄉下生活

1970年15歲的少女張海迪跟着父母下放到山東莘縣農村。

張海迪義務給鄉親們治病,她是自身有病的醫生!

給孩子們義務當老師。她是一位沒有上過一天學的老師!

張海迪自己就是位癱瘓的病人,她卻醫冶好了另一個癱瘓病人。

耿大爺癱瘓了多年,甚至不能開口說話。

張海迪翻閱了大量的書籍,反複地在自己身上做針炙試驗。

經過張海迪精心的治療,耿大爺奇迹般的能開口說話,又能下地行走。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03:初戀

每個人都有擁有愛情的權利,無論富有或者貧窮,無論殘疾還是健康。

張海迪也擁有過少女的春心萌動,那個農村男孩也喜歡她。

男孩的家裡給包辦了一場婚事,少女張海迪的初戀來得快去得也快。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04:苦戀

雙栖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憶将雛日,同心蓮葉間。

(唐 薛濤《池上雙鳥》)

後來,張海迪還經曆了薛濤苦等元稹式的“望江樓”故事。

有一個男孩,有知識有相貌,他和她相愛了。

臨走時說:“等着我,我會來看你的。”

幾年的苦等,等來一紙書信,等來他和别人結婚的照片。

張海迪懷疑自己不适合婚姻,不适合愛情。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她很快就解脫出來,把所有精力都用來讀書、寫作和翻譯。

她自學了英語、德語、日語和世界語,開始翻譯外國作品。

攻讀完大學以及碩士研究所學生課程後,于1983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05: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優秀的人總會得到愛情。

上海有一個叫王佐良的教師,他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張海迪的事迹,被她感動,頓生愛慕。

他倆開始鴻雁傳書,一起談人生、談理想、談工作、談愛情。

王佐良從上海來到山東,當面向張海迪表達了愛慕之情。

她那顆早已平靜的心再起波瀾。她退縮過、傍徨過,她怕再次受傷。

王佐良沖過世俗的眼光,從條件優渥的上海把戶口直接轉到山東,他要照顧她一輩子。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他倆結婚了!他倆“偷偷的”結婚了。主要是不想讓别人說閑話。

他們很少出門。但又經常出去“旅行”!

“旅行”來自他們溫馨的小家裡。

張海迪幸福的坐在輪椅上,王佐良在後面推着,在家裡來回徜徉。

張海迪閉着眼睛,嘴裡描述着一路風景。

他們走過廣袤無垠的草原,看芳草相連,藍天相接。

他們越過山崗,看綠樹蔥蔥;他們路過荷塘,驚起一片鷗鹭;他們坐着火車穿過戈壁,看荒野炎涼;他們坐着飛機劃過長空,看大地蒼桑……

他們總能在生活中尋找浪漫,也許這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婦女楷模張海迪和王佐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張海迪不能生育,他們沒有孩子。

王佐良說老了要陪着張海迪一起進敬老院,他們永遠要在一起。

真是“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張海迪和王佐良共同翻譯了《小米勒旅行記》、《莫克多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張海迪著有長篇小說《絕頂》、《輪椅上的夢》,散文集《生命的追問》、《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敝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