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三八妇女节到了

祝天下所有女性节日快乐!

张海迪是天下女性的楷模,誉为中国的保尔。当年小平同志题写“向张海迪学习”。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她是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

她用坚韧的毅力战胜了疾病,用人格魅力收获甜蜜的爱情。

有一种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叫张海迪和王佐良。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01:童年

1955年9月16日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张坦夫和母亲毕江娇都是教育工作者。

母亲毕江娇是清朝画家、官吏毕道远的后人。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毕道远(1880一1889)清朝八大名画家之一。曾任礼部待郎、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等职。毕道远一生所得俸禄大多资助贫寒学士。

小时候海迪冰雪聪明,活泼可爱,家庭条件也不错。

本该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命运却给张海迪开了一个玩笑。

1960年5岁那年,脊髓血管瘤疾病让她高位截瘫。

张海迪从此再也不能站立,去学校上学化为泡影。

去不了学校就在家自学。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课程都是在轮椅上完成的。

“久病成医”,张海迪还自学了针灸医术。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02:乡下生活

1970年15岁的少女张海迪跟着父母下放到山东莘县农村。

张海迪义务给乡亲们治病,她是自身有病的医生!

给孩子们义务当老师。她是一位没有上过一天学的老师!

张海迪自己就是位瘫痪的病人,她却医冶好了另一个瘫痪病人。

耿大爷瘫痪了多年,甚至不能开口说话。

张海迪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反复地在自己身上做针炙试验。

经过张海迪精心的治疗,耿大爷奇迹般的能开口说话,又能下地行走。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03:初恋

每个人都有拥有爱情的权利,无论富有或者贫穷,无论残疾还是健康。

张海迪也拥有过少女的春心萌动,那个农村男孩也喜欢她。

男孩的家里给包办了一场婚事,少女张海迪的初恋来得快去得也快。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04:苦恋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唐 薛涛《池上双鸟》)

后来,张海迪还经历了薛涛苦等元稹式的“望江楼”故事。

有一个男孩,有知识有相貌,他和她相爱了。

临走时说:“等着我,我会来看你的。”

几年的苦等,等来一纸书信,等来他和别人结婚的照片。

张海迪怀疑自己不适合婚姻,不适合爱情。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她很快就解脱出来,把所有精力都用来读书、写作和翻译。

她自学了英语、德语、日语和世界语,开始翻译外国作品。

攻读完大学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后,于198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05: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优秀的人总会得到爱情。

上海有一个叫王佐良的教师,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张海迪的事迹,被她感动,顿生爱慕。

他俩开始鸿雁传书,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工作、谈爱情。

王佐良从上海来到山东,当面向张海迪表达了爱慕之情。

她那颗早已平静的心再起波澜。她退缩过、傍徨过,她怕再次受伤。

王佐良冲过世俗的眼光,从条件优渥的上海把户口直接转到山东,他要照顾她一辈子。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他俩结婚了!他俩“偷偷的”结婚了。主要是不想让别人说闲话。

他们很少出门。但又经常出去“旅行”!

“旅行”来自他们温馨的小家里。

张海迪幸福的坐在轮椅上,王佐良在后面推着,在家里来回徜徉。

张海迪闭着眼睛,嘴里描述着一路风景。

他们走过广袤无垠的草原,看芳草相连,蓝天相接。

他们越过山岗,看绿树葱葱;他们路过荷塘,惊起一片鸥鹭;他们坐着火车穿过戈壁,看荒野炎凉;他们坐着飞机划过长空,看大地苍桑……

他们总能在生活中寻找浪漫,也许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妇女楷模张海迪和王佐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张海迪不能生育,他们没有孩子。

王佐良说老了要陪着张海迪一起进敬老院,他们永远要在一起。

真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张海迪和王佐良共同翻译了《小米勒旅行记》、《莫克多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张海迪著有长篇小说《绝顶》、《轮椅上的梦》,散文集《生命的追问》、《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敝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