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世紀烏拉爾冶金業對俄國的積極作用1701年12月,上圖裡耶軍政長官用華麗的辭藻上書沙皇彼得一世,信中充滿難以掩飾的喜

18世紀烏拉爾冶金業對俄國的積極作用

1701年12月,上圖裡耶軍政長官用華麗的辭藻上書沙皇彼得一世,信中充滿難以掩飾的喜悅和自豪之情,他寫道:“偉大的沙皇,上圖裡耶冶鐵廠建的極為完善,高爐裡裝滿礦石,風箱開始吹風,高爐中煉制出了生鐵”。1701年,烏拉爾首次出現高爐,被公認為烏拉爾冶金工業的開端。1724年В.И.格尼在給彼得一世的信中指出:“上帝規劃出這樣的地方太驚人了,賦予建設工廠充足的河流、礦石、森林資源。”

封建農奴制的強迫性勞動在保障工廠勞動力構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将歐俄地區農奴進行強制性遷移,并将戰士、新兵、罪犯發配于此,同時還允許工廠接收逃犯、流浪漢和異教徒,将其登記為入冊農奴以完成工廠輔助工作。同時,國務活動家和工業活動家如В.Н.塔季舍夫、В.И.格尼、尼基塔·傑米多夫、阿金菲·傑米多夫等人的積極活動,在烏拉爾冶金業早期建設中也起到重要作用。18—19世紀上半期,烏拉爾建成約200家冶金工廠,包括煉鐵廠、制鐵廠、熔銅廠。

18世紀中葉烏拉爾已成為俄國、甚至是世界範圍内的大規模工業區。烏拉爾冶金工廠修建借鑒了莫斯科近郊的圖拉-卡希爾工廠的技術成果和豐富經驗,該廠建于17世紀30--50年代,參考荷蘭和德國工廠樣式。18世紀烏拉爾冶金業生産技術和管理模式不斷發展,它符合英國、法國、瑞典和德國優秀冶金工廠的發展水準。18世紀烏拉爾高爐都被認為是功率最大,生産率最高的。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俄國在黑色金屬生産規模上躍居世界第一位,這一時期烏拉爾生産俄國五分之四的生鐵和全部的銅。烏拉爾鐵出口到西歐許多國家,尤其是英國,甚至出口到美國。

19世紀上半期,烏拉爾冶金業發展速度減緩。森林和水力資源的消耗殆盡使冶金生産粗放型增長減慢。農奴勞動力在經濟上無利可圖的趨勢越發明顯。烏拉爾冶金工業的運作仍延續着18世紀末所取得的工藝。烏拉爾工業變革始于19世紀30—40年代,起步較晚,發展緩慢,且規模有限。與此同時,18世紀末以英國代表的西歐國家展開工業革命,黑色冶金業開始向煤炭能源過渡,使金屬産量得到大幅提高,并節約了成本。俄國主要冶金工業區烏拉爾不具備優質的煤炭資源,是以當時無法生産焦炭。同時,由于地處偏遠,沒有鐵路和合适的水路便于運輸煤炭,是以這一時期的烏拉爾燃料結構無法實作向礦物燃料過渡。

俄國封建農奴制阻礙新技術的應用。19世紀初英國采用礦物燃料生産低成本鐵很快取代烏拉爾的木炭煉鐵,占領世界市場。在農奴制廢除之前,烏拉爾冶金業陷入嚴重了經濟、财政和社會危機。然而,在19世紀上半期,烏拉爾冶金業技術裝置與西歐國家以及美國的木炭冶金工廠相比仍相差無幾。直到19世紀末,與西歐、美國和南俄地區依靠礦物燃料冶金工廠相比,烏拉爾木炭冶金業技術的落後性才凸顯出來。

1861年改革後,尤其在19世紀90年代經濟上升期以及20世紀前10年,烏拉爾大型冶金工廠開始實行技術改造,精煉法和攪煉法被平爐煉鋼法和貝氏煉鋼法所取代,各工廠的水輪機都被蒸汽機所取代,生産集中化和專業化程度大大加強。19世紀--20世紀初,烏拉爾建成師資力量強大的冶金學校。形成當時看來頗具規模的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内容是官營的茲拉托烏斯特工廠、沃特金斯克工廠和彼爾姆制炮廠,以及一些大型私營工廠,如下塔吉爾工廠在冶金生産過程中所出現的難題。

19世紀30年代,歐洲第一批工程師之一П.Г.索博列夫斯基,是一位化學家、冶金學家、設計師、多個不同技術領域的專家,曾在烏拉爾的波熱夫斯克工廠和沃特金斯克工廠工作過。索博列夫斯基指出,高爐熔煉不僅取決于鼓風機的數量和溫度,還受鼓風的速度、強度和壓力及高爐零件結構的影響。他證明,通過調整鼓風機吹入空氣的數量可以操控冶煉的速度。1885--1896年,礦業工程師М.А.巴甫洛夫曾在維亞特礦區的幾個冶金工廠——奧穆特甯斯克、基爾斯和克利姆科夫工作過,随後任彼得堡工業學院和莫斯科大學的教授,1927年任通訊院士,1932年任蘇聯科學院院士。他研究木炭高爐的熔煉過程及其熱量平衡,通過實際的計算方法詳細拟定測定冶金裝置的最優尺寸、計算高爐爐料的方法,并确定了高爐熔煉過程中爐渣對生鐵數量的影響,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冶金爐中化學變化的本質。

18世紀烏拉爾冶金業對俄國的積極作用1701年12月,上圖裡耶軍政長官用華麗的辭藻上書沙皇彼得一世,信中充滿難以掩飾的喜
18世紀烏拉爾冶金業對俄國的積極作用1701年12月,上圖裡耶軍政長官用華麗的辭藻上書沙皇彼得一世,信中充滿難以掩飾的喜
18世紀烏拉爾冶金業對俄國的積極作用1701年12月,上圖裡耶軍政長官用華麗的辭藻上書沙皇彼得一世,信中充滿難以掩飾的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