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作者:愛在江蘇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時光之橋

(作者:劉嘯放)

去年底,我們為商議畢業40周年同學聚會之事,多多少少先小聚了好幾回。有位黃同學偶然之間講起一件往事,引起了我的共鳴。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他說前一陣子帶了家人及外孫女,特地去蘇州看了一座橋。早年在鎮江地區輪船公司當徒工學開船,從此橋旁邊不知來回走了多少次,每次經過總感那橋氣勢宏偉壯觀,所呈現的風貌就覺得非同一般,遺憾這麼多年就是沒有實地到橋上走一走,看一看。一眨眼,自己都當外公了,現在也有空閑時間了,感歎時光之快的同時索性帶着家人及第三代前去遊覽一番,了卻心中的一段念想。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啊,人的相通之情有時是多麼地相似,我不也是有同樣的感慨嗎?塵封的記憶一經撩撥,突然煥發出強大的力量,有些事,清楚得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這座橋在哪裡呢?就在蘇州京杭大運河邊上,名叫寶帶橋,别稱長橋。30多年前由于業務關系,我經常去吳江盛澤鎮,每次乘車路過,必須經過它的身旁。遠遠就能感到它的美麗、壯觀和神秘,卻也未曾有空去實地遊覽瞻仰。隔了兩天,懷着莫名的激動和感慨,就匆匆前往蘇州,直奔寶帶橋去了。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寶帶橋最初是唐代所建造,在明代坍塌後又重建的,是座長約300多米,并有53個孔的石拱橋,清同治年間又重新修繕過。抗日戰争時期,寶帶橋曾遭到日機轟炸,毀壞了六孔,新中國成立後于1956年修葺恢複到明代時期的樣子,目前是僅供旅遊觀光的一座橋,也已列入全國文物保護機關。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說不出什麼理由來,我很是喜歡這座古橋,那天靜靜地在橋上走了兩三個來回。此橋不僅僅是它建造在聞名遐迩的大運河畔,還有時光賦予了它一種奇特的魅力,令人着迷。你可以在它身上看到碑亭建築、材質、雕花、石獅子之美,也可以看到磨蝕、殘破、陳舊之靜谧,一種帶着荒蕪的美感。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寶帶橋就橫卧在澹台湖口,千百年來,靜看雲卷雲舒,朝代興衰。它的建造跟風花雪月是否有關不得而知,曆史上有一說開鑿運河是隋炀帝下江南找美女,還有一說是為了漕運把南方盛産的大米運往北方,但此橋的建造估計卻是跟老百姓有關,它是為了纖夫而建的。澹台湖這裡有一個大缺口,必須要建一座橋友善纖夫通行,否則皇帝巡遊的龍船到此沒有纖夫拉纖,一是速度慢了,二是少了威風,這怎麼行呢?唐朝刺史王仲舒是當時的父母官,為籌資造橋,帶頭将自己的束腰寶帶捐了出來,是以叫做寶帶橋。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坐在橋中央拱形的頂部,宛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眺望着大運河中繁忙往來的船隻,竟有一種說不出的享受。空船高出水面許多,遠遠看去像一座冰山向你快速飄來。重船由于吃水深的緣故,幾乎與河面持平,也可以想象成一條不聲不響的大鳄魚正慢慢向你遊來。從事跑船業務的,自古以來就跟打鐵、磨豆腐一起,被稱為三苦之一,但行船的人駕駛着那龐然大物,在河道裡似鲸魚般靈活,好一派遊刃有餘的從容和沉着。他們的辛苦,從那常年日曬雨淋黝黑的臉上便可見一斑。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普天下的芸芸衆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勞累奔波,樂此不疲。一個人通過努力,積累财富,改變命運,這樣的“利”是每個人必須追求的,不需受任何非議的。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寶帶橋隔運河再往東,是一座建立的鋼鐵大橋,雙向八車道,汽車往來如飛,現代跟曆史近在咫尺,形成強烈的時光對比和反差。塵封的往事與曆史,在書刊裡可找到一些碎片,但同樣在此長橋上,隻要我們的想象力足夠豐富,也可以與古人先賢對視、對話。金山石鋪就的堅硬路面,曆經歲月的踩踏,早已磨損得高低不平,坑坑窪窪了,縫隙中雜草叢生,站在橋上竟會有種惜别相送的感覺,它所見證的曆史和悲歡離合的故事肯定多得很,隻能憑你自己去想象了。雖然這裡不是車站、碼頭,但這長橋、長亭的别名,就莫不讓人心生離愁,此時竟突然想起李白詩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與其它地方的景點相比,寶帶橋顯得有些冷清,現在有些年輕的蘇州新市民,竟也不知道有此橋,似乎是被人遺忘在這裡了。雖說是重點保護文物,但進出很不友善,也沒有配套的停車場,管理人員一副懶洋洋有氣無力的樣子。起身準備離開時,不知什麼原因竟有些失落和惆怅,突然之間看到清代詩人陸世儀為它寫的一首詩,又興緻盎然了:“澹台湖水綠如油,寶帶橋平匹練浮。好種碧桃三萬樹,年年花裡做春遊。”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堅信,美麗的寶帶橋在新時代的今天,一定會在承載曆史的同時煥發出新的魅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遐想。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下次還要來,并準備帶着小孫子一起來,寶帶橋——多麼響亮、好聽的名字啊。人啊,究竟有什麼樣的興趣和愛好,有時隻有自己知道,但還說不清楚。

時光之橋(作者:劉嘯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