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作者:爱在江苏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时光之桥

(作者:刘啸放)

去年底,我们为商议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之事,多多少少先小聚了好几回。有位黄同学偶然之间讲起一件往事,引起了我的共鸣。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他说前一阵子带了家人及外孙女,特地去苏州看了一座桥。早年在镇江地区轮船公司当徒工学开船,从此桥旁边不知来回走了多少次,每次经过总感那桥气势宏伟壮观,所呈现的风貌就觉得非同一般,遗憾这么多年就是没有实地到桥上走一走,看一看。一眨眼,自己都当外公了,现在也有空闲时间了,感叹时光之快的同时索性带着家人及第三代前去游览一番,了却心中的一段念想。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啊,人的相通之情有时是多么地相似,我不也是有同样的感慨吗?尘封的记忆一经撩拨,突然焕发出强大的力量,有些事,清楚得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这座桥在哪里呢?就在苏州京杭大运河边上,名叫宝带桥,别称长桥。30多年前由于业务关系,我经常去吴江盛泽镇,每次乘车路过,必须经过它的身旁。远远就能感到它的美丽、壮观和神秘,却也未曾有空去实地游览瞻仰。隔了两天,怀着莫名的激动和感慨,就匆匆前往苏州,直奔宝带桥去了。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宝带桥最初是唐代所建造,在明代坍塌后又重建的,是座长约300多米,并有53个孔的石拱桥,清同治年间又重新修缮过。抗日战争时期,宝带桥曾遭到日机轰炸,毁坏了六孔,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修葺恢复到明代时期的样子,目前是仅供旅游观光的一座桥,也已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说不出什么理由来,我很是喜欢这座古桥,那天静静地在桥上走了两三个来回。此桥不仅仅是它建造在闻名遐迩的大运河畔,还有时光赋予了它一种奇特的魅力,令人着迷。你可以在它身上看到碑亭建筑、材质、雕花、石狮子之美,也可以看到磨蚀、残破、陈旧之静谧,一种带着荒芜的美感。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宝带桥就横卧在澹台湖口,千百年来,静看云卷云舒,朝代兴衰。它的建造跟风花雪月是否有关不得而知,历史上有一说开凿运河是隋炀帝下江南找美女,还有一说是为了漕运把南方盛产的大米运往北方,但此桥的建造估计却是跟老百姓有关,它是为了纤夫而建的。澹台湖这里有一个大缺口,必须要建一座桥方便纤夫通行,否则皇帝巡游的龙船到此没有纤夫拉纤,一是速度慢了,二是少了威风,这怎么行呢?唐朝刺史王仲舒是当时的父母官,为筹资造桥,带头将自己的束腰宝带捐了出来,因此叫做宝带桥。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坐在桥中央拱形的顶部,宛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眺望着大运河中繁忙往来的船只,竟有一种说不出的享受。空船高出水面许多,远远看去像一座冰山向你快速飘来。重船由于吃水深的缘故,几乎与河面持平,也可以想象成一条不声不响的大鳄鱼正慢慢向你游来。从事跑船业务的,自古以来就跟打铁、磨豆腐一起,被称为三苦之一,但行船的人驾驶着那庞然大物,在河道里似鲸鱼般灵活,好一派游刃有余的从容和沉着。他们的辛苦,从那常年日晒雨淋黝黑的脸上便可见一斑。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下的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疲。一个人通过努力,积累财富,改变命运,这样的“利”是每个人必须追求的,不需受任何非议的。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宝带桥隔运河再往东,是一座新建的钢铁大桥,双向八车道,汽车往来如飞,现代跟历史近在咫尺,形成强烈的时光对比和反差。尘封的往事与历史,在书刊里可找到一些碎片,但同样在此长桥上,只要我们的想象力足够丰富,也可以与古人先贤对视、对话。金山石铺就的坚硬路面,历经岁月的踩踏,早已磨损得高低不平,坑坑洼洼了,缝隙中杂草丛生,站在桥上竟会有种惜别相送的感觉,它所见证的历史和悲欢离合的故事肯定多得很,只能凭你自己去想象了。虽然这里不是车站、码头,但这长桥、长亭的别名,就莫不让人心生离愁,此时竟突然想起李白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与其它地方的景点相比,宝带桥显得有些冷清,现在有些年轻的苏州新市民,竟也不知道有此桥,似乎是被人遗忘在这里了。虽说是重点保护文物,但进出很不方便,也没有配套的停车场,管理人员一副懒洋洋有气无力的样子。起身准备离开时,不知什么原因竟有些失落和惆怅,突然之间看到清代诗人陆世仪为它写的一首诗,又兴致盎然了:“澹台湖水绿如油,宝带桥平匹练浮。好种碧桃三万树,年年花里做春游。”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坚信,美丽的宝带桥在新时代的今天,一定会在承载历史的同时焕发出新的魅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遐想。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下次还要来,并准备带着小孙子一起来,宝带桥——多么响亮、好听的名字啊。人啊,究竟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有时只有自己知道,但还说不清楚。

时光之桥(作者:刘啸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