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引發熱議的裁員潮:如果失業,你必須要走的這三步

作者:陪兒子上高中

從2021年開始,各個行業不斷爆出失業潮。而且,今年面臨的是全球失業潮。

朋友圈再熱鬧的景象,也抵不過小紅書随便一篇失業筆記,少則幾十點贊,多則幾百點贊。

有可能,歌舞升平都在朋友圈,人間疾苦全在小紅書。

引發熱議的裁員潮:如果失業,你必須要走的這三步

有人專門羅列了他認識的人的失業情況:

王某,大學,78年出生,兩個孩子,平面設計專業,深圳,2021年被優化,沒再上崗;

江某,碩士研究所學生,82年出生,做過營運副總裁,2022年5月下崗後沒再上崗,兩個孩子,2022年底,離婚;

陳某,77年出生,碩士,曾在某網際網路大廠任職,一個孩子,妻子全職帶孩子,2023年失業至今。

……

單純看這些,可能更多是一些冷冰冰的數字,抛開那些早年在企業收入本來就高、會炒房或會理财或會投資的人不說。

大多數人面臨的困境就是:上有老、下有小,有不少高管的另一半還是全職。

大部分被裁的,可能就是普通員工……

也就是一夜之間,這個家庭失去了唯一的收入來源。而嘗試再找一份工作,卻在這個尴尬的年紀裡,每一份履歷都石沉大海。

即便有一些人手上有一定的積蓄,或者在離職時獲賠一筆還算可觀的遣散費,但是,也熬不住幾年隻出不進,總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曾聽過一個朋友,老公曾經是企業高管,兩人在一線城市安家。朋友一直以來都全職在家帶孩子。老公幾年前失業後,就一直沒有找工作,一家人靠着前些年的積蓄度日。

兩年後,眼看着積蓄越來越少,朋友因為多年沒有出去工作,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夫妻倆也因為經濟的問題,關系越來越差。

更難過的是,他們的孩子也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開始青春期叛逆,經常性休學。

有一次,當朋友忍無可忍,又想罵孩子的時候,她卻發現,很久沒有問他們要過零花錢的孩子,竟然每天放了學就自己撿瓶子賣錢,攢夠了錢,再去買自己想吃的零食。

那一刻,她瞬間崩潰……

雖然我沒有經曆過中年失業,但是,這幾年來,我和老公聊得最多的就是我們前些年的遭遇,和中年失業有一些相似之處。

從低谷期一點點走出來,想分享一些經驗,不管是否失業,我相信,對中年人來說,都有一些幫助吧。

除了節約開支、減少物質欲望。這三點,是必須要走的三步。

一、接納現實

做到接納真的很難。特别一些身居高位的,突然一朝工作都沒有了,那種落差真的太大了。

但這就是事實。那個所謂的位置,所謂的高薪,都是曾經别人給你的,他們可以給你,也可以拿走。

引發熱議的裁員潮:如果失業,你必須要走的這三步

但作為本人,你需要給自己一個接納現實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其實是很好的一個認識自己、自我覺醒的過程,也會遇見不一樣的人生風景線。

我最難的時候是2014年底,最痛苦的時候,如何自殺都想好了。但是,也正是那段時間,讓我開始有了對自己人生最深刻的反思和醒悟。

也正是那段最難的日子,讓我開始想辦法拓寬我的眼界。因為第一我朋友不多,第二周圍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

但是,我喜歡在網際網路上找學習的東西,機緣巧合,就各種“遇見”。

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朋友現在還都在彼此的朋友圈裡,有的經常聯系,有的偶爾聯系,但是和最初認識時一樣非常親切。

陌生人之間更容易彼此信任、彼此鼓勵,特别是同頻的陌生人,更會因共同的愛好而走到一起。

也正是在這樣的精神陪伴下,我一點點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你可以找到一些過來人,他們能給你力量和精神支援;或者面臨同樣問題的人,你們可以抱團取暖。

如果你有信仰,還可以多泡在禱告或聚會裡,讓自己的心多一些臣服和謙卑。

沉下心來,好好複盤曾經的人生,然後,再走好未來的路。

二、調整心态

我在企業時,很多同僚們遇到窩心的事時,就私下裡吐槽一些用權利:“出了小西門(公司的一個小門),誰還認識誰呀?”

當時說的是氣話,當我真走出來後,回頭再看這句話,就是事實。

無論你多高的職位,多大的權利,一旦你離開這個公司,便什麼都不是了。

這時,你需要在這個落差中走出來,放下自己曾經的“身份”,嘗試去找到真正的自己到底是誰。

出生于70、80後的這一代人,跟随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很多人都迷失了自己。而人生的遭遇,恰恰是找回自己的最佳時機。

老公的兩次虧損,當時看起來對我來說更像是災難,但是現在再看,用“契機”再合适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去思考,真正的我到底想要什麼,想活成什麼樣。

帶着這樣的問題,我不再從衆,不再所謂的攀比中挫敗,而是走向找尋自我的路。

也正是這樣的契機裡,我發現我喜歡講台,熱愛寫作;在内心的極度痛苦中,我走進了心理學。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沒有永恒的“好”,也不會有一直的“壞”。

跌倒了,就爬起來,爬得快慢與否,不重要。快有快的能力,慢有慢的風景。

三、終身學習

我記得幾年前我提到學習時,有位朋友驚呼:你都要退休了。

我當時就反駁說:我離退休還有10多年,還早着呢。再說,就是退休了也要不斷學習的。

而學習并不在年齡。活到老,學到老。

我從2011年第一次人生低谷時,開始靜下心來看書,十幾年走過來,書籍給我打開了一個又一個新世界,也讓我在一次次浮躁時,将内心平靜下來。

通過付費學習,無論是演講、教育訓練、寫作和心理學,我都從中受益很多。

我總是跟兒子說:網際網路打開了我的世界,心理學救了我的命。

就連我現在的工作,也是我在付費學習中認識的老師和夥伴們給我的機會。

如果你當下能找到工作,可以找一些工作做,如果不能,手上暫時有餘錢,倒不如想想,自己這輩子想做什麼,需要學習什麼,幹脆這時停下腳步,踏踏實實地去學習。

未來我們進入老齡化時代,到我們老了,勢必會和現在的日本一樣,可能我們到了70多歲的時候,還“身強力壯”地開着的士。

引發熱議的裁員潮:如果失業,你必須要走的這三步

不管你喜歡做什麼,想做什麼,永遠記住,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多了解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時代有什麼樣的變化,清楚市場的需求。

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适應時代的變化,不管是付費學習,還是免費學習,都要不斷充實和提升自己。

你會在學習中找到更多的機會,并創造出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