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王不留(微信公衆号:程式員生存指南)
01
今天剛好是第100篇原創。大家肯定想看到這樣的内容。
“更新10篇,閱讀量就破萬的公衆号,被我建立了……”,“短短一個月,寫了50篇後,我月掙了十萬……”
很可惜。寫了100篇,并沒有這樣的奇迹發生。
原因應該和其它粉絲少的公衆号一樣,有一些共通的問題:
1)标題無亮點
比如《真實經驗,養成早起習慣的3個有效辦法》、《又被扣錢了,公司制度不合理?怎麼辦?》,無法勾引起讓人點選的欲望。
2)内容無亮點
文章大多是對一些工作上遇到的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平鋪直述的結構形式,毫無新意的文章觀點。
内容太幹,讓人看了就想關。
典型代表:《公司級戰略項目如何具體地跟蹤和管理?》、《 不要好為人師,總是給别人提建議》。
3)推廣不用心
雖然會在知乎、簡書、頭條、百家号、CSDN、部落格園同步更新,但是效果并不明顯。
瞅瞅一些平台的粉絲情況。
對了,微網誌至今,漲粉為 0 。
這個粉絲還是系統預設的“新手指南”粉。
目前閱讀量最高的可能是這篇原創文章《咪咕閱讀為什麼要搞連續打卡免費送Kindle活動?》。
這純屬是不小心蹭了熱點,但也隻有區區的707個閱讀。
雖然沒掙到錢,我仍相信公衆号是自媒體最重要的一個平台。
02
按一般叙述慣例,接下來應該寫為什麼要注冊這個公衆号。
這個号是2018年5月份注冊的。當時是為夫妻建立的公衆号,名字是“水瓶座的小世界”。很遺憾,因為晚了兩個月注冊,無法開通留言功能。
後來曆經多次更名,最終将名字固定下來,“程式員生存指南”。實不相瞞,想法來自一本書籍《軟技能-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
很喜歡這個名字,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
1)功夫在詩外,技術隻是專業技能的一部分
這些年,面過很多人,聊過很多人,知道技術能力強的大有人在,但因為一直專研技術,很少露面,反而得不到晉升,得不到更大的回報。
我并不是說專攻技術不好。
實際上,一個公司或團隊,除幾個技術特别牛的,其它大部分都是平凡的一位。專研技術,隻能把自己設定在這個已經熟知的舒适圈内。
然而,有句大俗話:升官發财。其實是有一個因果關系的。在一般的企業裡,管理者的工資總會比專業型的人員工資高。
那麼他們為什麼能成為管理者?
并不是技術多牛叉。比如研發經理,技術也不一定多厲害。他更多的優勢可能會展現在善于溝通協調能力、抗壓能力強,系統化思維,能夠編寫和提供專業化的方案。
說白話些,就是能扯淡,臉皮厚,懂上司和客戶的心思,能搶資源,會邀功。
2)自身技術沉澱少,心存敬畏,不寫為好
現在涉及技術方面的書籍或文章,汗牛充棟。随便一個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很容易在 Google 中查到。再寫這方面的内容意義不大。
另外,這些年脫離一線太久,開發能力嚴重下降,而且所掌握的開發技術也已落伍。
雖然理論知識尚可,比如2011年工信部“軟體設計師”資格考試成績闖入全國排名前五十,但在開發實踐中基本上複制粘貼就能搞定,并沒有太多理論的運用。
而且以前的開發經驗可能與現在的研發管理經驗存在差距,是以暫不考慮編寫技術方面的内容。
無論什麼行業,都會有專業技能和軟技能之分,隻不過對于程式員來說,由于工作原因,會更傾向于追求技術,而會比其他職業的人更容易忽視軟技能的培養。
是以,這個号就是想偏重程式員軟技能方面的内容。
希望和大家一起探索程式員的發展之路,以及中年危機的破解之道。
03
好了,接下來應該談能夠堅持下來的曲折經曆了。
公衆号注冊下來後,并沒有太多投入,想到一篇就寫一篇。就這樣一晃到了2019年。
這一年,我明顯感到自己的發展瓶頸和壓力。公司雖然是一家上市公司,職位已到總監級别,與老闆私交不錯,但待遇并不高。
行業軟體公司的工資平穩保守,并不像網際網路企業的待遇令人垂涎三尺。畢竟行業軟體定制化内容多,投入人力大,同行競争激烈,難以獲得太多利潤。這樣的話,也就很難給員工大幅漲工資。
對公司的情況,我表示了解,但家庭的生活開支巨大,為了更好的打算,另外,研究所學生學習生涯基本結束,自己急迫需要一項副業。
在拉薩出差一周的時間裡,因為不在公司,且存在時差的緣故,部門的雜事很少。
我重返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坐在甯靜的一個台階上,思考未來的人生路。(此處寫得太文藝。)
很抱歉,我其實是在思考如何掙錢。
我狂刷了知乎上大部分有關“副業”的答案
程式員有這幾類掙錢方式,詳見《暢談程式員掙錢的幾種方式,自媒體還是比較靠譜逆襲之路》的思考:
1)外包自己的人力和時間
2)技術創造一個應用軟體
3)寫作擴充人脈知識付費
除去各種不靠譜的搬磚方式,最靠譜的隻有玩自媒體,寫公衆号了。
可歎啊!從小就不重視寫作,認為寫作就是受罪,中聯考的作文,以及考研作文也是東拼西湊。
沒想到,後面将是自己賴以生存的基礎。
自己雖然喜歡記筆記,寫随筆,但通常隻是寥寥數語,偶爾長篇大論。現在要不斷的輸出文字,還是有不少壓力的。
想到将來每篇文章閱讀量達到5、6萬時,一篇軟文廣告的費用可以達到2-3萬的收入,那是多麼讓人期待和羨慕的事情。
太刺激了!
有了這樣的夢想和激情,開始狂熱的持續輸出。
大家可以看我連續寫的時間段,從2019年6月28号-2019年10月29号,這段屬于激情期,每天無論工作再忙,一定要寫一篇文章放上去。
即将形成習慣的時候,停更了。
為什麼沒繼續?“下半年事情多”、“工作壓力大”……有太多的理由。其實那都是借口,真實原因就是自己太懶,沒做到自律。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大家看到了行業凋零,生存危機劇增,是以公衆号恢複更新。
這次決心堅持下來,除特别情況,盡量做到每日更新。否則一停更,可能又不知什麼時候再撿起。
就這樣碼文字到現在,不會再放棄。
現在每日發文已經形成習慣。感覺特别棒。 有了這份自律,看來,離一篇文章收入上萬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作為一名理工男,我初期對文章美觀并不講究。考慮公衆号應做為一個品牌的維護,是以專門進行了文章模闆的調整和設計。
這樣也有了一點兒心得,貢獻了幾篇文章《職場的技術人如何做好一個公衆号?》、《技術人員的公衆号如何打造高品質内容和精美排版?》、《同樣的寫作素材,為什麼别人寫的那麼有吸引力?》、《 技術類公衆号如何快速積累使用者和增粉?》。
前期的文章,都是1500字左右,2-3分鐘就閱讀結束了,讓人感覺剛進入狀态就結束了,沒太多價值。
但自己的精力實在有限。就想到了一個方法:
把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裁成多篇文章,以系列的形式,每天寫一個點。這樣完成多篇後,最後再進行一次整合,組成一篇長文。
寫到這兒,竟然已經二千七百字了。
嗯,還是太啰嗦了。偷偷地發個自己的五年目标吧。
不忘初心 - 提供價值,順便掙錢;
不忘激情 - 每篇閱讀量一萬+;
不忘夢想 - 一篇軟文收入上千。
記個人的第100篇原創。
* 作者簡介:王不留,早晨四點開啟奔跑人生的一枚非典型程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