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長文]項目經理到底有多慘?安心睡覺都别想!

據說,标題加上【深度長文】四個字,會将點選率提升一個等級,而文章到底是否深度其實并不重要!——尼古拉斯*王不留

[深度長文]項目經理到底有多慘?安心睡覺都别想!

文 / 王不留(微信公衆号:程式員生存指南)

我們做行業軟體的項目,按時間敏感程度可以分成兩類:時間敏感型和時間遲鈍型。

要求趕在重要上司視察、集團檢查、國慶獻禮等重大事件前完成上線的項目可以歸為時間敏感型。

這類項目通常:

1)時間超短。通常就1-2個月。

2)壓力超大。搞不定的話,對客戶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後果極為嚴重,驗收更是遙遙無期。

但也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客戶高度重視,協調資源異常順利。項目經理不用再為上下遊接口談判及聯調費盡口舌,省去太多扯皮的煩心事。

這類項目通常能夠提前或按期上線。

除此之外的項目,可以算作時間遲鈍型,也就是項目推遲個把月上線無關緊要。

這類項目實施順利的機率猶如中獎:

1)如果客戶認真負責,恭喜你,隻要跟随客戶的步伐即可,他會幫忙協調一切。與時間敏感型的差别就是壓力不會太大。你的壓力主要來自客戶,因為他在趕着你跑。

2)如果客戶不當回事,那就慘了。你要攆着他走,就要采取各種手段,各種讨好,各種低三下四,甚至跑到他的上司那兒彙報情況。讓你為此項目操碎了心,節操還掉一地。

我們把項目再細分一下,大體還可以分成四類:

1)我們着急,使用者着急

這類項目通常深受客戶上司重視。我們幹得累,但項目意義重大,做完了會很有成就感。另外,項目主動權能夠掌握在自己手裡,使用者會配合我們主動排除險阻,掃清障礙。

2)我們着急,使用者不急

這類通常是我們新中标的項目,或替換别人的項目。這樣的項目最能鍛煉人。

3)我們不急,使用者不急

客戶被咨詢顧問的激情宣講所感染,外加長期建立的深厚合作關系,那就撥點錢,試試這樣的創新項目。既然是嘗試,那麼新系統新功能的可能不涉及客戶考核。客戶不催,我們也不慌,反正到期可結算。

當然,随着傳統行業轉型,消費降級,這種好事極少了。

4)我們不急,使用者着急

這類以更新合同居多,尤其那些按需求功能點結算的項目。

我們的想法:項目就那麼多預算,功能少做一點。

使用者的想法:快點實作,明天上線!

使用者着急起來,通常是這樣的:“你們到底能不能按時上線?”“這功能做得完嗎?趕緊加人啊!”“怎麼還沒搞人來,我要找你們上司。”“不是承諾來十個嘛,項目快做一半了,怎麼還是兩個?” ……

項目經理隻能不斷點頭:一定加人,一定加人,我這就找上司,肯定按期上線。内心獨白其實是:我比你更急。我做夢都想讓這“破玩意”“鬼東西”盡快上線!

項目組連天加夜,加班加點,一頓猛沖,終于提前幾天具備項目上線條件。

向使用者報喜時,他們可能又不着急起來:“晚幾天上線也沒事的,你們再多測一測。”“過段時間上線吧,我最近要出個短差。”

曆盡千難萬險,系統上線時間正式确定,這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讓人心力交瘁的苦日子就要結束了。

每一個項目,無論大還是小,做完都會讓人精力耗費殆盡,才會有成功上線的一天。

有些項目,經曆無數996、007,熬到系統上線,喜極而泣。

很多項目,面對新客戶的各種不滿各種刁難,項目團隊早出晚歸,堅持不懈,用踏實做事的行動感動了對方,才看到系統上線的曙光。

付出了那麼多,既然已經沖到上線階段,就更要重視上線工作。咱們項目經理不打無準備之仗。

為了上線,我們要做好各項準備;隻要成功,不要失敗!

如果說系統上線是項目經理的唯一目标,那麼項目驗收就是項目經理的終極目标。

通常行業的一般項目流程是:簽單 — 上線 — 3個月初驗 — 6個月終驗 — 1年維護。

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我們的甲方有着嚴格的采購流程、有效的項目管理體系、完善的審計機制,理論上我們的項目一年左右可以完成項目終驗。

但是,具體到執行層面上,卻可以無限延期。一般項目拖個半年驗收是常事。

驗收最火爆的場面通常發生在12月份。我們就像年關讨債一樣,客戶也會彰顯仁愛之心,随手驗收一批項目,讓我們能夠過個好年。

我們再看看無法及時驗收的原因。

1、沒簽合同。

咱們這個行業,絕大部分項目是先幹活,後簽合同。很多項目臨近上線,或者已經上線,甚至就差驗收,合同還沒簽。以2019年為例,我們内部立項沒簽合同的項目是64個。

他們會拍拍你的肩膀說:這個項目肯定會立項,否則也不會找你們做,流程在走了,不用着急。

或者,輕飄飄地抛出一條金句:你不做。後面很多廠家等着呢,不要催。

2、客戶把所有系統打包成一個大項目。

這種情況,必須要等其它廠商同時具備驗收條件,客戶才會給予驗收。

就如家裡裝修。你找一家燈飾店,又找了一家門窗店。燈飾安裝完,找你結賬。你說等把門窗裝好,再一起核算。

裝燈飾和做門窗是兩家店兩種不同的生意,現在就被活生生地聯系在一起。是不是一個很荒謬的邏輯?

在僧多粥少的現實中,這樣的邏輯在這個軟體行業就很合理地成立了。

客戶可能有自己的考慮。我們還能說什麼,很無語吧。

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客戶省事,我們遭殃。

目前終驗滞後三個月以上項目有4個是這種情況。其中有一個系統,因為這種“連坐”制度,已經影響了兩期更新合同沒有終驗。

以上被“連坐”的項目,繼續拖延中……

3、客戶上司換了。

行業有個規律,每隔兩三年,四五年,甲方内部會進行一次較大的機構調整或人事變動。

這時候是咱們銷售戰線的同僚最焦慮的時候。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機遇,可能是災難。

某些項目,就差臨門一腳,開個終驗會就結項了。突然,人換了!前面幹的事不認了!

新任上司嘛,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項目反正沒驗收,就以建立系統不符合企業的指導方針為名,緩緩地帶出一句結論:暫停驗收,重新評估,推倒重來。

咱們的項目經理肯定瞬間石化。

4、合同上功能點太多。

前期為了拿項目,各種功能一股腦地往技術規範書上加。客戶關系好的話,基本功能做完差不多就驗收了。遇到較真的客戶就麻煩了,我們永遠不希望使用者拿着合同附件、投标文檔一條條地和我們過驗收。

現在各區域組成的鐵三角(市場、銷售、傳遞/研發),就是為了決策新項目坑有多大,如何避免,提前做好防範。

5、活做的太濫。

頁面不美觀,進入系統要等半天,處理流程複雜,三天兩頭系統罷工……

這樣情況,使用者就是想幫忙做驗收,也是有心無力。

很慚愧,我也接手過這樣的項目,硬着頭皮持續優化,拖了兩年才完成終驗。

6、客戶吹毛求疵。

好像不能驗收的情況都可以歸到此類,屬于萬能甩鍋型理由。

一個有意思的規律:規模小、收入少、資訊化水準低的省份企業,提的要求多,驗收拖得久。

确實有些客戶主管斤斤計較,提這需求提那需求,就是不給驗收,但絕大多數使用者提的要求還是有道理的。

畢竟大家都是做資訊化建設的工作。客戶也能了解我們,不會太離譜地提很多變更需求。

我們還是要多從自身找找原因。

咱們要是碰上資訊化都沒有的行業,也不用專研什麼創新架構,運用什麼項目管理,直接把“喝酒唱歌打牌”技能全掌握,基本就搞定驗收了。

再聊聊項目經理在驗收上常見的一些問題。

1、認為驗收不是自己的事

心理上總覺得這是銷售、産品的事情,與自已無關。自己隻要帶好項目就可以。

這個問題已經不用擔心,因為新實施的項目管理考核辦法和現有的獎金發放制度可以把大家拉回到現實。

2、要債不好意思

不少項目經理找客戶驗收就像欠了别人幾百塊錢似的,心虛。還擔心把客戶惹生氣了。

這種情況,可能還要先轉變下思路:

1)是他欠你錢,心虛什麼。

2)客戶為這事生氣,生氣就生氣呗。客戶不給你發工資不給你發獎金,怕他做啥?假如客戶為這事投訴到區域,區域會扣你績效?想多了,區域更應該為你的勇敢給予鼓勵和支援。另外,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銷售在斡旋、區域在支撐。

3、換位思考多想想

既然到驗收階段了,功能性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客戶總會找一些邊邊角角的問題,讓你修改,就是不給驗收。怎麼辦?

這時,應該多想想他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與我們一起打造精品,還是為了某種原因拖延工期?然後找客戶私下閑聊,印證你的猜測,再與銷售、區域上司多合計合計,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

千萬别悶着頭不停地改功能加需求!

經曆了一個項目從開始到結束,以及新一期項目的輪回,作為一名項目經理:

1)我們知道如何丢掉人情世故間的客套面子,盯緊含糊不清的托辭解釋,與其它廠家商定接口時,引導客戶做出有利于我方的結論;

2)我們會讓所有項目組成員看到自己就厭惡得不想吃飯,知道你除了進度就是進度,為了上線驗收不惜一切。

3)我們面對客戶,極盡阿谀奉承,溜須拍馬、欲蓋彌章、發誓吹牛、粉飾太平,無所不極。

4)我們内心忍受痛苦、無力抱怨,獨自承受,漫長煎熬,冷暖自知,堅強成長,勇于擔當,自信堅強。

我們,将成為離現實世界最近的人。謝謝各位項目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