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阿裡、騰訊這樣的公司不去研發被卡脖子的工業軟體呢?

阿裡、騰訊這樣的公司不去研發被卡脖子的工業軟體主要是由于工業軟體不适合複制粘貼規模化推廣的商業模式與工業軟體專業性強、複雜度高、個性化要求大等多方面因素導緻的。

首先阿裡、騰訊這樣的公司玩的是商業模式,一種很強的複制粘貼特性的商業模式,即提供标準化的産品大批量複制,大的市場體量以獲得更大的收益,一個産品成功釋出後通過大量的複制方式讓更多的使用者去使用,達到一個龐大的量級,以量換價占領市場并獲得市場的支配甚至是壟斷地位,這就要求系統能夠足夠的标準化、通用化,盡可能所有的使用者可以有一套,實在不行也可以有限标準化,即提供數個版本供使用者選用,這顯然與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是沖突的,後面我們會讨論下這個個性化需求的問題。

下面來談談工業軟體。工業軟體是對工業研發設計、生産制造、經營管理、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環節規律的模型化、代碼化、工具化,是工業知識、技術積累和經驗體 系的載體,是實作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核心。簡而言之,工業軟體是算法的代碼化,算法是對現實問題解決方案的抽象描述,仿真工具的核心是一套算法,排産計劃的核心是一套算法,企業資源計劃也是一套算法。像CAD、EDA什麼的是工業軟體(設計研發類),又如3UCS ERP、MES、智聯裝配等應用以及3UCS工業網際網路平台xWorks内定制的工業APPs也都屬于工業軟體。

為什麼阿裡、騰訊這樣的公司不去研發被卡脖子的工業軟體呢?

這些工業軟體最大的特征就是專業性強、複雜度高,需要相當深的專業知識、經驗、科研基礎,投入自然不菲,像CAD,CATIA,MATLAB之類軟體專業複雜且已被相應頭部軟體占領,且規模化效益不大;而工業APPs、ERP、MES等不但複雜且個性化需求非常明顯,千企千面千方案,需求層面不僅是不同行業的需求不一樣,就連同一行業同一企業内部不同工廠、工廠中的房間的需求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別,個性化要求高自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精力來根據需求做适配,即使是像xPlus(3UCS)這種個性化定制能力非常強的軟體平台也是需要耗費不少人力來分析業務邏輯做企業個性化适配定制的。追求标準化規模化的阿裡、騰訊們當然不樂意做啊,不過他們也不是完全不想切入,比如提供各類雲平台,寄希望于各類雲應用部署其上,仍然擺脫不了其标準化思維。

現實是中國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起步晚,發展緩慢,前期大多都是在引進消化推廣,更談不是自主研發什麼,也自然出現不了像CAD、solid works、ERP、MES等之類的産品,同時這些國際化軟體被廣泛推廣占領國内市場也讓國内企業感覺到市場競争壓力大,投資風險高,故而不太樂意去投資去研發,阿裡、騰訊這樣的公司在複制粘貼的商業模式下就已經賺得盆滿鍋滿,自然是不大樂意去趟這趟渾水,他們更樂意去搭建阿裡雲、騰訊雲等衆雲什麼的,并不想解決軟體的個性化定制問題,隻不過号召各軟體組織入群而已,定制你們玩,個性化我不管,我隻管标準化平台,這是巨頭的态度吧。

繼續閱讀